被美国抛弃后,曾经的“反华旗手”捷克走投无路,转头找中国求救

巴图乌栏讶 2025-04-24 14:25:39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作为曾经的“反华旗手”——捷克,这个中欧国家从未想过会有被美国抛弃的一天。

但在2025年4月份,这一天却毫无征兆的到来了。

在巨大的危机之下,他们只能选择寻找中国求助。

一直对美国如此忠诚的捷克为什么会遭到抛弃,中国又是怎样回应它的求助的呢?

无情的抛弃

4月21日的北京已经春意渐浓,但是捷克工业和贸易部副部长弗雷利赫却无心欣赏任何风景,他带着一纸求救意向书,试图修补这个中欧国家与中国破裂的关系——

这个曾经的反华急先锋,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被美国无情地抛弃,只能选择向曾经的“敌人”求助,这戏剧性转折让人不禁要问: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2020年左右的捷克政坛上还充斥着对华的强硬声浪,那时的他们还是美国坚定的追随者。

这个人口仅千万的中欧国家,不仅公开接待台湾地区政客,其智库更是在2021年宣布要在台湾设立办公室,引发了中方的强烈抗议。

当时布拉格的政治精英们坚信,紧跟拜登政府的步伐就能在东西方博弈中分得红利,他们完全没想到,政治站队给他们带来的不是安全承诺,而是致命的经济绞索。

捷克所有的美好幻想都终结在2025年特朗普重返白宫之后,这个从不按套路出牌的总统,瞬间就打碎了捷克的所有计划。

特朗普把“美国优先”的思维发挥到了极致,他固执地认为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对不起美国,包括美国的所有“盟友”们。

于是他决定平等的对所有国家实行“对等关税”政策,当他向世界宣布这个消息后,瞬间犹如晴天霹雳,在无数国家都引起了巨大的波澜。

更讽刺的是,这个曾为美国鞍前马后的国家,既没有收到预警,也没获得解释机会。

在4月2日对等关税政策实行后,捷克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机械、机床出口订单瞬间蒸发,无数财富灰飞烟灭,捷克的工业体系更是面临着断崖式下跌的危险。

觉醒的时刻

数据显示,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等非洲国家承受着30%-50%的惩罚性关税,而捷克本土汽车零部件出口税率更是飙升到令企业窒息的程度。

这场关税风暴彻底浇醒了捷克当局,他们终于看清:所谓的价值观同盟不过是利益交换的遮羞布。

这种现实让布拉格陷入两难——继续依附美国意味着经济慢性失血,但转向东方又该如何面对自己亲手破坏的中捷关系?

转向中国

这番外交辞令背后,是捷克超过15%的工业产能面临停摆的危机,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并非真诚的悔过,而是带着价码的求生谈判:用技术换市场,用合作抵旧账。

当捷克代表夸耀其机床精度时,北京不会忘记这个国家参议院议长去年窜访台湾的闹剧;当对方畅谈自由贸易时,中国商务部的档案室里还锁着捷克智库在台设点的抗议照会。

信任重建的博弈

眼下最棘手的悬念在于:捷克究竟是真心转向,还是权宜之计?特朗普政府随时可能调整关税政策,若美国突然对欧洲盟友网开一面,难保布拉格不会再次倒戈。

这种风险让中方的合作承诺始终带着保留——可以恢复部分贸易通道,但核心技术合作仍需观察;愿意重启投资对话,但涉及战略领域必须设置防火墙。

未来的迷雾

站在十字路口的捷克,正用这次访问试探东方大国的底线,他们或许盘算着:用技术优势换取中国市场救命,同时保留与西方重修旧好的退路。

但这种机会主义的算计恰恰是最危险的赌注——中国不会再给两面下注者发放长期饭票,正如特朗普政府用行动证明的:国际政治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历史的教训清晰如镜:2018年中美贸易战时,澳大利亚的反复横跳让其付出惨痛代价;2021年立陶宛的挑衅行径至今仍在承受经济反噬。

如今轮到捷克做出选择——是彻底清算过往的政治投机,还是继续在东西方夹缝中左右摇摆?

北京的回应已经给出提示:合作可以重启,但信任需要时间。毕竟,没有人愿意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来源

商务部:愿同捷克、欧方一道加强对话交流 扩大合作清单

捷克总统抨击美国关税政策“残忍”

捷克反华智库要在台设点,台当局自嗨,网友:应该是来要饭骗钱的

1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