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银行陷入“中年危机”!营收净利双跌,不良大幅提升

Bank民工 2025-02-22 21:01:46

2024年,国内银行业分化加剧,头部机构凭借数字化与综合金融优势实现逆势增长,但有一家老牌股份制银行却交出了一份“双降”的成绩单。

营业收入687.96亿元,同比下降0.65%;净利润150.06亿元,同比下滑近5%。

这是该行连续第二年营收增速下滑,净利润更是自2021年起陷入“下降—反弹—再下降”的震荡周期。

而横向对比,则更显尴尬。

十年前,广发银行与华夏银行营收规模相当,浙商银行只有他们一半的规模,到了2023年,华夏营收突破932亿元,浙商已拉平与广发的差距。

细究核心的症结,考虑是以下三点:

一是净息差持续收窄,2024年净息差1.53%,较2020年累计下降74个基点;

二是收入结构单一,高度依赖传统存贷业务,中间收入占比不足;

三是规模扩张乏力,2020-2024年资产增速从15%降至3.86%,压降利润空间。

1、资产质量隐忧不断

尽管该行2024年不良贷款率降至1.53%(连续两年下降),拨备覆盖率提升至165.58%,但风险并未真正消失,而是通过“甩卖”转移。

2024年全年25次转让不良资产,涉及金额超327亿元,其中房地产相关不良资产占比超60%。

例如,广州名盛置业一笔5.77亿元不良贷款以不足3亿元“骨折价”转让。

截至2023年末,该行房地产业不良率高达6.21%,远超同业均值,且关联企业债务违约频发。

信用卡不良率连续两年上升,2023年高达1.26%,叠加消费金融业务收缩,埋下了隐患。

市场普遍质疑,该行“以空间换时间”,通过大规模不良转让短期美化报表。

2、内外交困,资本市场的耐心正在耗尽

2024年,华晨汽车退出前十大股东,宝武集团、五矿集团等多家央企背景股东挂牌转让股权,部分交易价不足净资产六成。

作为12家全国性股份行中唯二未上市者,其IPO筹备自2011年启动后屡次搁浅,2023年年报已彻底删除“上市”表述。

反观恒丰银行,正加速推进上市,“同行伙伴”已渐行渐远。

更糟糕的是,内控漏洞频发,2024年领罚超20张,罚金逾800万元,涉及贷款“三查”不严、数据造假等,暴露管理粗放。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超万条投诉,多指向信用卡催收不规范、诱导分期等,品牌声誉受到影响。

3、破局之路该怎么走

面对多重压力,该行在2025年工作会议中提出六大改革方向,但能否落地仍需观察。

结合行业趋势与自身短板,建议从四方面突围:

一是重塑盈利模式,打破息差依赖,提升零售金融占比,借鉴同业“数智化”战略,通过场景化产品提升客户黏性。

二是发力轻资本业务,整合集团资源,拓展投行、托管等中间收入,降低对存贷利差的依赖。

三是风险“清淤”与结构调整并行,严控房地产风险敞口,对高杠杆房企实行名单制管理,加速存量不良处置,同时转向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低风险领域。

四是强化治理与科技赋能,补齐内控短板,建立“三道防线”问责机制,引入AI合规监测系统,减少操作风险。

转型没有退路,时间不等人。

这家老牌股份制银行的困境,折射出银行业分化加剧下的生存法则。

要么以科技与生态构建护城河,要么在同质化竞争中逐渐边缘化。

对该行而言,2025年或是最后的窗口期,若不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结构性改革,恐将彻底掉队。

0 阅读:74
Bank民工

Bank民工

一个经验丰富、业务全面的90后金融圈银行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