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20岁小伙就读小学一年级,老师疑惑,周恩来:他是烈士后代

老章聊历史 2024-04-01 22:49:53

1949年的某一天,一辆吉普车开进了宣武门附近一所小学内。一位20岁的小伙子从车上下来,被老师带进一年级教室。

班上的小同学都以为是新调来的老师。当这位小伙子坐下以后,老师介绍“这是刘豹生同学”时,所有学生都大笑起来。

年龄的巨大差异,难怪会让同学们充满不相信的眼光。实际上,当组织给小伙子联系学校时,老师也是一脸的疑惑,周总理告诉老师:“他是烈士后代。”

这位小伙子的父亲叫刘伯坚,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优秀党员,中国工农红军早期优秀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他还有个哥哥叫虎生,有个弟弟叫熊生。直到1979年,也就是30年后,兄弟三人才团聚。此时,他们父母已经牺牲44年。

刘伯坚

赴法寻求救国之道

刘伯坚,原名刘永福,于1895年1月9日生在四川巴中市平昌县一个商人家庭。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内心受到强烈冲击的他,改名为刘伯坚,立志做一个有志青年。

刘伯坚大学毕业以后,拒绝了待遇丰厚的工作,选择赴法国勤工俭学,寻求救国之路。

1920年6月,刘伯坚历经艰辛来到比利时,在沙洛瓦劳动大学学习。

第二年,刘伯坚来到法国,结识了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并且加入了中国少年共产党。

刘伯坚文采斐然,经常发表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1922年8月,刘伯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4年,刘伯坚来到莫斯科,在东方劳动者 大学读书。由于他待人和蔼、处事稳重,大家都亲切称呼他为“老大哥”,实际上他的年龄并不比其他人大。

刘伯坚

西北军的刘部长

1926年,西北军从南口败退后,冯玉祥苦心经营的西北军来到荒凉的大西北。

此时的西北军,变得纪律松弛,整个部队一盘散沙。有时候会因为一支枪、一个人相互之间打起来。

冯玉祥来在苏联考察时,发现苏联红军政治工作对整治部队有作用,就想着实施这套办法。

1926年8月,冯玉祥回国前,邀请刘伯坚去他的部队。

经过组织批准,刘伯坚跟随冯玉祥来到西北军,成了冯玉祥身边的大红人。

刘伯坚到了西北军,要改造这支旧军队,就必须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想,必须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楷模作用。

后来,中共中央先后派陈延年、方仲儒、刘志丹、邓小平等人先后来到西北军,担任领导职务。

刘志丹任四路军政治处长,方仲儒任五路军政治处长,李世乐任韩复榘部政治处长,曹力如任杨虎城部代理政治处长。

冯玉祥

西北军缺乏大量的政工干部,刘伯坚从长远考虑,办起了军政学校。如军官教导团、军官学校、政训班等,有学员8000余人。

这些学校培养的干部,成为政治工作的主要干将。他们以身作则,以模范行动树立榜样,工作上认真负责,战斗中不怕牺牲,冲锋在前。

刘伯坚每天努力工作,一直到很晚才休息。他的努力和付出,让西北军许多军官钦佩不已。杨虎城、吉鸿昌、邓宝珊、赵博生、董振堂等都与他交上了朋友。

这些人物后来大多数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的同盟者。

董振堂

结为革命夫妻

1926年10月的某一天,刘伯坚在西安女子师范学校做演讲时,认识了有名的才女王淑振。

在演讲后的提问环节,善于思考的王叔振,提出的问题都很有深度,这给刘伯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次,刘伯坚夸奖王叔振说:“这位同学,你连珠炮般提这么多问题,很厉害呀?”

王叔振则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本来就叫‘风雨无阻’嘛。”原来,这个名字的背后,还有一个故事。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西安各学校的学生义愤填膺,准备举行游行示威,声讨帝国主义的罪行。

就在示威游行前,突然下起了大雨,有人就说天气恶劣,要取消活动。

王叔振走上讲台,写下“风雨无阻”四个大字。她的这个举动,顿时让大家斗志昂扬起来,游行按时举行。

刘伯坚了解这个故事后,更是钦佩王叔振。1927年3月,他们结成了革命夫妻,西北军的很多将领也参加了他们的婚礼。

刘伯坚和王叔振

这年夏天,在蒋介石的压力之下,冯玉祥把西北军内的大部分共产党员礼送出境。

后来,刘伯坚去了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与刘伯承是同学。妻子王叔振带着出生不久的大儿子虎生去了上海,从事地下工作。

1930年,刘伯坚回国,来到中央苏区,先后任军委秘书长、红军党校政治部主任。王淑振则在毛泽东领导的中华苏维埃革命政府担任秘书。

1931年12月,刘伯坚策划了宁都起义。事情的起因是这样地。

1931年夏,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命令第26路军进驻到江西宁都。

第26路军的前身是冯玉祥的国民革命联军,刘伯坚在西北军担任过政治部主任。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各地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怒潮。在这种形势的鼓舞和推动下,第26路军官兵纷纷要求回北方抗击日寇。但是,蒋介石不允许,要让他们死守宁都。

刘伯坚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被派往宁都的,成功策反了第26路军。第二十六路军参谋长赵博生、73旅旅长董振堂率部1.7万人起义。

赵博生

被捕牺牲

1935年3月,国民党军队把一支2000余人的红军包围在江西省信丰县塘村山区。

在李赐凡和刘伯坚指挥下,红军奋力与敌人拼杀。在突围时,一颗子弹击中了刘伯坚的左腿。刘伯坚不顾个人安危,仍然指挥队伍继续突围。

由于失血过多,刘伯坚栽在地上晕了过去,不幸落入敌手。

国民党反动派不仅在监狱里对他严刑拷打,还派人押着他进行游街,用来恐吓当地的革命群众。

身负重伤的刘伯坚,脚戴沉重镣铐,面带微笑。在群众面前,他表现出共产党员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在监狱里,刘伯坚深处险境,想到了很多事情。他不怕牺牲,可是一想到还未成年的三个儿子,眼角流下了泪水。他知道自己就要和三个儿子永别了。

刘伯坚在狱中给妻子王叔振和她的大嫂写了托孤信,希望把孩子抚养长大。

只是刘伯坚还不知道,就在他牺牲前几天,妻子王叔振也牺牲了。

1935年3月21日上午,刘伯坚壮烈牺牲于大余的金莲山。

刘伯坚(左四)

虎生、豹生、熊生

刘伯坚牺牲后,他的三个孩子后来怎样了呢?

周恩来在处理西安事变后,派人找到了刘伯坚的大儿子虎生。

原来,刘伯坚和王叔振接到去苏区的命令后,就把大儿子虎生交给王叔振的嫂子梁凤笙来抚养,把1岁的豹儿带在自己身边。

离别之前,年幼的虎生哭喊着要妈妈。没想到这一走,竟是诀别。

梁凤笙带着小虎生在陕西老家生活。身在监狱的刘伯坚写的第一封托孤信,一年半后才转交到梁凤笙的手上。

处理西安事变后的周恩来,从地下党那里得知刘伯坚的大儿子寄养在西安,便派人寻找。

梁凤笙知道周恩来是刘伯坚的好朋友,便把虎生和刘伯坚的信交给了他。周恩来读了信件,泪流满面。

虎生被送到延安,在组织的关怀下,渐渐长大。1948年,虎生去了苏联留学。1955年回国,参加祖国的建设,先后在五机部、科技部等单位工作。

二儿子豹生,是被刘伯坚夫妇带在身边的,来到中央苏区。1935年,6岁的豹生已经长得白白胖胖,非常可爱。

就在这一年,随着国民党的“围剿”,斗争越来越残酷。豹生留在身边,随时都可能会有危险。迫不得已,刘伯坚夫妇找个合适人家,把豹生送给别人。

刘伯坚夫妇把豹生送给了已50岁出头的郭贱姑来抚养。郭贱姑把豹生视为己出,给他改名邹发生。

白军经常来村里搜查,寻找红军留下的孩子。郭贱谷为了能够糊住同宗保长的嘴,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凑够20块大洋,交到保长的手上。

1949年,组织上派人来找豹生,此时豹生已经20岁了。后来,豹生跟随解放军干部到了北京,也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豹生学习很刻苦,三年时间学完了小学课程。读完高中,考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刘熊生,是刘伯坚、王叔振的第三个儿子,于1931年23月出生。就在他出生不久,王叔振接到命令,让她到瑞金去。

王叔振选择了一户人家,把熊生送给他们抚养。户主叫黄荫达,是区苏维埃政府的秘书,妻子叫邱满菊。

分别之际,王叔振给还是婴儿的熊生留下一张字条,希望他长大了为革命效力。

中央有关部门在1953年找到了刘伯坚夫妇的孩子熊生。而他们兄弟三人直到1979年才得以聚首。此时,距离他们父母牺牲,已经44年了。

三个男子汉拥抱在一起,沉浸在泪水之中。

0 阅读:0

老章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