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王近山将军悼词送到邓小平案头,邓公悲痛:添一句,改一句

老章聊历史 2024-04-02 06:54:44

一直热播不断的长篇电视连续剧《亮剑》,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主角李云龙敢打敢拼,打起仗来不要命,就像一个“疯子”。

在他身上,有很多革命英雄的影子,而最主要的原型,就是二野名将“王疯子”王近山,以善打硬仗、恶仗而勇冠三军,独树一帜。

将军之勇

王近山,1915年10月出生在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高桥许家田村一个农民家庭。从小饱受人间苦难,经常受地主欺负。

1930年4月,年仅15岁的王近山参加了红军,成为一名战士,开始了他南征北战的革命人生。

当时的红四方面军有着“狠、硬、快、猛、活”的战斗作风,王近山就是在这样的队伍中成长起来的,很快从一名战士升任副团长。

王近山

1932年8月,黄安七里坪的战斗打响。国民党军以20个团的兵力,向红四方面军发动进攻,企图予以消灭。

徐向前指挥红军与敌人展开激战。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敌人有飞机大炮,轮番对我阵地进行轰炸。

激战半日,我军趁着敌人进攻受挫之际,犹如猛虎下山向国民党军发动了反攻,与敌人厮杀成一团。

战场上杀声震天,血肉横飞。副团长王近山已经与敌人扭打在一起,展开肉搏战。敌人的个子比他高,身体还比他壮。

情急之下,王近山抱着敌人一起滚下悬崖。敌人被摔死,而他自己也昏迷过去,头部留下了伤。

王近山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更是震动了全军,从此“王疯子”的美名就在部队中传开了。为此,徐向前还专门解释了一番:“那不叫疯,那叫革命的英雄主义。”

徐向前

王近山作战,勇字当头,每次战斗他都屹立在最危险的地方。在他的影响下,整个团也是死打硬拼,敢打硬仗。

1933年的秋天,四川军阀刘湘对红四方面军进行“六路围攻”。已是28团团长的王近山提刀挎枪,冲锋在第一线。那次战斗,整个团都快打光了,他都没有让红旗倒下,真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与川军在江油展开了一场恶战。一股敌人竟然突破了防御阵地,向红军阵地纵深发展。

形势的发展非常危险,军长许世友立刻把预备队28团拉了上来,要消灭这股敌人。

王近山接到命令以后,立刻带领全团,冲向这股敌人。这次战斗中,王近山的胸部和腿部各中了一枪,一直战斗到自己昏迷过去。

许世友

1935年10月,王近山已被任命为红四军第十师副师长。身为副师长,他却把自己当成副班长,冲锋陷阵是常事。

每次战斗,必须要派六、七位警卫员跟着他,否则他会冲到敌人阵地上去。有一次,攻城受阻。王近山扛着梯子就要冲,警卫员阻拦他,王近山暴跳如雷。

有一次,王近山带领突击队抢渡大金川,他端起机枪就与敌人对射,最终占领了敌人阵地,掩护了部队主力过河。

在一次战斗中,部队缴获了一架风琴。王近山非常喜欢,就搬来练习。苦学了一个星期,或者脚动手不动,或者手动脚不动,成不了调调。王近山一怒之下,把风琴给砸了个稀巴烂。

长征结束时,年仅21岁的王近山已是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师长。

1946年9月,敌西线主力整编第三师为了争头功,发挥其机械化部队的优势,远远超越其他同伙,来到了定陶西南大杨湖一带,成了孤军。

中将师长赵锡田更是猖狂,狂妄叫嚣:“我不用两个礼拜,就把刘、邓赶上太行山!”

在作战会议上,王近山拍案而起说道:“首长,我王近山立下军令状,不消灭赵锡田,我提头来见。……”

王近山又成了“王疯子”,他把指挥所设在距敌人仅300米地方,各级指挥所也相应往前移。

战斗从半夜发起,一直打到第二天上午八时,敌整三师几乎被全部歼灭。

将军之谋

刘伯承是我军有名的儒将。在一次129师团级干部以上会议中,刘伯承即表扬了王近山的勇猛,也批评了他离开指挥岗位,把自己等同于一个冲锋陷阵的士兵。

一个深夜,王近山鼓起勇气向刘帅借学习资料,他决定成为八路军中的阿蒙。

在刘帅的指点下,王近山作战指挥开始出现质的飞跃,从粗线条的猛张飞变成了智勇双全的吕蒙。

1943年秋,日军对我太岳抗日根据地发动规模最大、最为残暴的“铁滚扫荡”。狂妄自大的日军自以为胜券在握,东京参谋本部特意从各地抽调优秀的军官来观战,组成“战地参观团”。

此时,已是太岳军区二分区司令员的王近山,带三八六旅第十六团进驻韩略村南边,保卫陕甘宁边区。

韩略村驻有日伪军40多人,敌人活动猖獗。王近山决定要消灭这股敌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

24日八时,王近山刚刚设好伏击圈,就有日军的13辆车开了进来。

王近山本来是要消灭韩略村的敌人,可是这股敌人不像是一般的敌人。

王近山管不了那么多,只要是日军,就必须消灭。随着他一声令下,十六团突然以手榴弹、掷弹筒向敌人开火。

日军突然遭遇袭击,一时不知所措。最后面的一辆车已经爆炸燃烧,堵住了退路。

山坡两侧的八路军对日军一阵射击。随后,战士们冲出阵地,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战斗进行了两个小时,我军以伤亡50多人的代价取得了伏击战的胜利。

此次战斗,我军缴获手枪60多支、战刀100余把、步枪60多支、轻重机枪6挺,烧毁汽车13辆。

战后, 从缴获的日军文件证实,这次伏击战,被我军打死的少将级军官共有9人,大、中、少佐级军官99人,汽车司机15名。这股日军正是专程赶到太岳区的“战地参观团”。

韩略村的歼敌捷报让毛泽东兴奋不已,他握着王近山的手说:现在成了吴下阿蒙了,了不起啊!”

1948年6月下旬,刘邓首长掌握战机,决定发动襄樊战役。外线敌人被扫除以后,刘邓命令王近山率部夺取襄阳。

王近山的第六纵队虽然有一万人,与守城敌军相当。但是,全纵没有攻城的重武器,仅有的几门山炮,还不足50发炮弹。

襄阳是座古城,城墙高而且厚,敌人在山上山下都已构筑了坚固的工事。

王近山仔细观察了襄阳的地形,苦苦思索了好几天。按照正常的作战规律,打襄阳必须先夺取南山制高点。但是,若一时攻不下南山,敌人援兵赶到,内外夹击之下,还可能打成一个败仗。

几经衡量,王近山下决心采取“掏心”战术,直接进攻襄阳的西门。虽然要打一场恶仗,但这是短时间内攻占襄阳的唯一办法。刘邓首长批准了这一作战方案。

为了欺骗敌人,王近山让十二旅、二十八旅在东门大张旗鼓地作攻城架势。其他部队则昼伏夜出,隐蔽作业,挖交通沟接近西门城关。

国民党中将司令康泽果然上当,他把重兵都调到南面加强防御。

7月9日,战斗打响。一个星期后就拿下了当年蒙古人花了5年才打下的襄阳城,并活捉了特务头子、15绥靖区中将司令康泽。

刘伯承在战后讲评中说:“襄阳攻城中,王近山指挥的6纵起主导作用,‘王疯子’绝不是鲁莽草率的人。”

王近山

添一句,改一句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王近山一直在刘伯承和邓小平的麾下战斗。邓小平也十分了解这位自己喜欢的战将。

1947年春,野战军司令部的会议一结束,王近山就心急火燎地跳上吉普车,急急忙忙地赶赴前线。

当时,刚刚下过一场大雪,道路很滑。性子急躁的王近山就一直催促司机开快一点。

突然,车子在雪地上打滑,翻了车。王近山被卡在了车底下,受了重伤,右侧大腿中部粉碎性骨折。

当医生告诉他可能会落下残疾时,王近山把头蒙到被子里哭了起来。

王近山(左)

一天,邓小平在百忙之中来医院看他。王近山就像一个小孩一样,边哭边说道:政委,我残废了……我不能上前线打仗了……。”

邓小平安慰他:“你安心养病,将来不论残疾,你都有仗打。”

王近山马上破涕为笑道:“政委,你说话可要算数。”邓小平笑道:“那是当然!”

后来,王近山的腿真的落下了残疾。邓小平也兑现了他的诺言,王近山跋着腿,在刘、邓麾下继续冲锋陷阵。

建国初期,王近山因个人感情问题受到了处分,也付出惨痛代价,被调往河南某农场任副场长。

直到多年后,王近山才重返军界,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这也成了王近山传奇生涯的最后里程。

邓小平也时常怀念王近山,关心他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1978年5月10日,一代战将王近山因病在南京逝世,死在南京军区副参谋长任上,享年63岁。

他的悼词是他亲密的战友,时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肖永银写的。

在起草悼词时,肖永银几次掷笔。因为在给王近山挂头衔时,那个“副”字实在与大名鼎鼎的一代战将王近山不符。

肖永银想把副字去掉,可这个改动又不是他能决定的。

悼词传到邓小平那里,他仔细审读后说道:“人已死了,不能下命令搞个名堂,添一句,改一句。”

添一句就是“一员有名的战将”,改一句就是把“副参谋长”改成了“顾问”。

这一不同寻常的改动,王近山葬礼的规格由正军职调整到大军区正职。

猛将虽逝,雄风永存。

0 阅读:0

老章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