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让出考军校名额给战友,后来他正团转业,成了我的领导

红蓝双 2024-07-27 08:00:59

我叫成其好,出生于一个双职工家庭,父亲在县里的物资公司任经理,母亲在供销社任门市部主任。

我的这个家庭,在当时的县城来说,虽然算不上很富裕,但相对于出身农村的同龄人来说,起码物质生活比他们要丰富得多,从小就见惯了各种稀奇的零食。

除了物质生活比农村同龄人更丰富一些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经常带我去城里的同事叔叔阿姨家,每次去的时候,父亲都要提前教我文明礼貌,因此,从小周围的叔叔阿姨都说我很懂礼貌,也懂得与人相处。

因为独生子女的关系,父母亲非常重视我的教育,小学到高中都是在县里最好的学校就读,到高中时候,我的成绩虽然不算拔尖,不过,排在全校前五十名是没有问题的。

1984年,我高三毕业,顺利通过了预选考试,全校八百个学生中仅有一百多人通过了预选,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不过,到了正式高考时,通过预选这一百多人,仅仅只有二十多个人上了专科线,不幸的是,我与这二十多人无缘,成了高考落榜生。

落榜后,成天在家里无所事事,恰好几个月后征兵工作开始,而当时的我对军营非常向往,在做通了父母的思想工作后,我报名参军了。

当年我们县一共有一百多人通过了征兵,不过,城镇兵和高中文化的都很少,加起来只有十多个,在出发部队时,所有应征人员都集中在县武装部的大院里出发。

在火车上,我认识了好几个一起参军的,其中一个叫李成,来自我们县一个偏远山村,说话铿锵有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成也是当年高中毕业,不过,他毕业于乡镇高中,正因为有相同的教育经历,一路上我们觉得很投缘。

后来又得知,李成居然与我是同年同月的,而且生日只差两天时候,我俩的关系又拉近了一些。

在新兵营,我俩分配到了同一宿舍,从此,无论生活还是训练,天天都泡在一起,时间长了,我俩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原来,李成家里有一个兄弟姐妹,李成排行老大,母亲自生下小妹后身体一直欠佳,家庭的重担全落在李成父亲一个人身上。

高中毕业时,李成所在的乡镇中学,因为师资力量的关系,两个毕业班仅有十来人通过了预选,李成在预选这一关就被刷了下来。

没进成高考考场的李成,原准备就在家里协助父亲务农,减轻父亲的工作量,但李成的父亲不同意,非得将有高中文化的李成送到部队,争取有一番作为,后面能更好帮助家庭,于是李成在父亲的鼓励下才走进了军营。

无巧不成书,三个月的新兵连集训结束后,我和李成又被分到了一个连队,在连队里,我和李成互相鼓励,互相进步,两人都受到了连营的表彰。

不过,相对来说,李成在训练当面更努力一些,成为连里的训练标兵,而我则因为写作比较好,再加上城里出身,与人打交道不怯场等因素成为了连里的文书,成天与连长和指导员打交道,相对来说,连长和指导员更看重我一些。

入伍的第二年,上面给了我们连两个考军校的名额,经过推荐和权衡,我们连共有三个人入围,其中就包括我和李成。

两个名额中,另外一个战友几乎特定入围,剩下的这个名额就在我和李成中间产生,不过,综合来看,因为与连长和指导员的关系,大概率我胜出的概率大一些。

但一想到我这次入围,李成就必定不能参加军校考试,两年服役满后,李成又要回到农村,心里始终不是滋味,而我作为城镇兵,就算没考上军校,回到地方也能安置。

想通了这些,我找到连长和指导员,自己主动退出,最后一个考军校的名额就轮到了李成。

李成没有辜负家庭、连队的希望,通过认真复习,最终被军校录取,在离开部队前往军校学习时,李成拉着我的手,对我说了不下十个感谢。

两年后,我退役回到了县城,被安排到了县里某单位从事工勤岗位,后来,我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考等方式拿到了大学本科文凭,成功由工人转为干部身份,退居二线前是县里某局的副局长。

李成从军校毕业后,一路从排长、连长、营长直到团长,后在团长岗位转业,到我的对口市局任副局长。

从此,我和李成又在一起共事,虽然不是一个单位,但是一个系统,业务联系不少,两人工作上处得很好,李成从不在我的面前摆领导架子。

如今,我和李成都已经退居二线,我也搬到了市里居住,每个周末,我们都会约上几个战友,一起钓鱼,一起爬山,又回到了部队时形影不离的状态。

0 阅读:338
红蓝双

红蓝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