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铁冬季日常,方向盘冻手戴手套,这些神器更管用!
在东北,冬季就像是一场漫长而冷酷的考验。前几天,我在一个东北老铁的社交群里看到一个有趣又让人有点无奈的分享。一位大哥发了一张他开车上班后冻得通红的手的照片,还配上文字说:“每天开车上下班,这方向盘冻得我手跟冰溜子似的,以前戴着手套还好点,可有时候也不顶事儿。”这条分享一下子就引起了群里大家的共鸣,纷纷开始诉说自己在冬日驾车时遇到的冻手问题。
从大家的描述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在东北的冬天,驾车时手部保暖是个大难题。据不完全统计,东北冬季的室外温度常常能降到零下二三十摄氏度,这样的低温,再加上金属材质的方向盘导热性比较强,手一碰到简直就像碰到了冷冻的铁箍。普通的棉手套看似是个办法,但很多人发现棉手套在应对这种情况时存在很多弊端。棉手套比较厚,戴上之后操作方向盘不是很灵活,尤其是在一些需要快速转动方向盘或者在紧急制动、避让时,厚厚的棉手套会影响操作,增加了驾驶的风险。从效率上来讲,棉手套对手部温度的提升也不是很持久,可能在开车一段时间后,手还是会又冷又僵。
于是,很多人开始寻找解决的办法,除了不断更换更厚的棉手套之外,还有一些人尝试了用那种自发热的手套。这些自发热手套的原理大多是采用了石墨烯等新型材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人体的热量反射回来,从而起到保暖的作用。从市场上的一些产品参数来看,这些自发热手套的最高温度能达到50摄氏度左右,而且可以持续发热1 - 2个小时。但是,实际使用中却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在长时间的驾驶过程中,尤其是在东北那种长时间的低温环境下,发热效果会大打折扣。当气温降到零下三十摄氏度以下时,尽管自发热手套开始还能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但一个小时后再摸,能明显感觉到手部又变冷了,而且温度的降幅比较大。另一方面,自发热手套的价格相对普通棉手套要高出不少,一些质量稍好一些的自发热手套要一百多元一副,而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热效果会随着电池电量的损耗或者材料老化而降低,更换成本也比较高。
在众多的尝试中,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是在方向盘上套上柔软的毛绒保护套。这种毛绒保护套通常比较厚实,摸起来很柔软。从保暖的性能上来说,在刚启动车辆的时候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驾驶后,毛绒保护套会因为手部的热量变得潮湿,一旦潮湿就会迅速变冷,而且潮湿的毛绒保护套还容易滋生细菌。有数据显示,如果在零下十五摄氏度的情况下,毛绒保护套使用一个小时后,内部湿度能达到30% - 40%左右,而在这样的湿度环境下,细菌滋生的速度非常快,这对手部健康是很不利的。
在这样的现状下,有一些专门针对东北寒冷冬季驾驶的“神器”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线。其中有一种是用一种特殊的人造皮草材质制成的手包。这种手包的设计很巧妙,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套,而是把皮草的一部分做成一个大的护指套,另外一部分在手腕处可以灵活地调整包裹。它的材质特殊在于皮草的纤维比较细密,而且经过了多道特殊的处理。从保暖效果来看,它比普通的棉手套要好很多。据一些使用过的老铁说,在同样的零下二十摄氏度左右的天气下,手放在方向盘上不会像之前那样迅速变冷。而且它的灵活性非常好,不会影响正常的驾驶操作,操作方向盘时感觉很顺滑。从价格上看,这种手包相比自发热手套要实惠一些,一副好的大概在五十元左右,而且比较耐用,使用好几年也不会出现破损影响保暖效果的情况。
另外,还有一种带有加热丝的方向盘套。这种方向盘套的加热丝分布在内部,外面是柔软的皮革材质。从充电的角度来说,它采用了USB接口,可以方便地连接到汽车的点烟器接口或者使用充电宝充电。根据产品说明书的测试数据,这种带有加热丝的方向盘套在充电一次后,可以持续保持4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长达2 - 3个小时。这在东北的冬季驾驶中,确实能很好地解决手被冻的问题。不过,也有一些人指出这种方向盘套的缺点。如果在使用过程中不小心被尖锐的东西划到内部,可能会损坏加热丝,导致无法正常加热。而且如果水不小心进入方向盘套内部,也可能造成短路等安全问题。
还有一些有趣的小物件也被东北老铁们发掘出来。比如有一种小型的可穿戴式加热手环,它可以在手腕处提供一定的热量。虽然它不能直接包裹手部去握方向盘,但在冬季驾车中,手腕部位也是一个很容易散失热量的地方。这种可穿戴式加热手环采用了热敏电阻丝的技术,能够根据手腕的温度自动调节热量输出。从数据上看,它可以保持手腕在一个比较舒适的温度范围内,大约25 - 30摄氏度。而且它的使用比较方便,可以和手套或者手包配合使用。
在这些应对冻手的实践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那就是很多产品的设计和功能可能是在比较理想的情况下测试的,但到了东北的冬季这种极端寒冷的环境下,总会暴露出一些问题。就像那些自发热手套,虽然在正常低温下能够发热,但在东北的严寒面前,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对于东北老铁们来说,在冬季驾车时找到既方便又有效的防止手部被冻的方法确实需要不断地尝试。不能仅仅满足于最基本的棉手套,而要去探索那些新型的、针对寒冷环境有更好效果的产品。同时,商家们也可以根据东北这种特殊的寒冷需求,对产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比如可以在保证保暖性能的基础上,提高产品的防水性,或者增加对极端低温环境的适应性。
东北老铁们冬季驾车冻手的这个事儿,虽然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生活困扰,但它却反映出人们在不同环境下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一个小小的手包或者一双特殊的方向盘套,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们的驾驶体验,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和舒适。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不断增加,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既实用又经济的产品出现,让东北老铁们在冰天雪地中驾车时不再为冻手而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