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家长咨询:很多时候,她不知道孩子的所想所感,怎么办?
相信不少父母有这样的困惑,特别是青春期孩子,不爱和父母沟通,
一回家就躲在房间不出来,根本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坦白说,即便再心有灵犀,父母也不可能做到时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
你想知道孩子想什么,最好的方式是和他沟通。
通过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共情他的感受,理解他的行为。
然而,有些父母并不懂得应该如何和孩子沟通,导致沟而不通,亲子关系也陷入僵局。
那么,应该如何和孩子正确沟通呢?
美国心理学家和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条人际沟通定律—“55387定律”。
最初它被运用于职场培训,后来也广泛运用于家庭中。
因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同样是人与人之间的“人际沟通”。
那么,什么是55387定律呢呢?
它说的是:
55%代表一个人沟通时的态度;
38%代表一个人讲话时的语气;
7%代表一个人说话的内容。
你发现没有?
沟通是否顺畅,其实并不全在于你说什么,更多的是自己的态度和语气。
但我们大部分时候和孩子沟通时,会更加注意自己说了什么,
说的这番话孩子听不听,对他有没有用?
而忽略了自己当时的态度和语气。
如果我们态度粗暴、语气不好、神情嫌弃,
自然而然,孩子听不进我们的话,或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只附和着敷衍。
最终结果便是,沟通无效,亲子关系陷入僵局。
而父母却不自知,还时常抱怨孩子不听自己的话。
02
前两天,还有一家长问:
“老师,我的话明明都是有道理的,为什么他就是不愿意听呢?”
是啊,既然你的话都对,为何孩子却不爱听?
问题就出在父母的态度和语气上。
《妈妈知道怎么办》一书中说:
“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学界有个共同的观点,孩子是情绪的俘虏,
他们捕捉到什么情绪就会和什么情绪联盟,而且孩子都是捕捉情绪的高手,敏感而精准。”
也就是说,当孩子感知到父母的态度不好,语气里包含不耐、抱怨、指责时,
他们立刻就能感知到,并及时断掉和父母的连接,甚至与父母对抗。
因此,当我们想和孩子进行良性沟通时,除了注意谈话内容以外,还要觉察自己的态度和语气。
用平和的态度、温柔的语气沟通,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诚意,
接收到父母的善意,他才愿意敞开心扉,让亲子沟通变得不再难。
说实话,想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
否则,也不会出现那么多亲子冲突。
但我们想要拥有融洽的亲子关系、顺畅的亲子沟通,便不能因为它难而不努力对吗?
我们可以保持觉察,时常留意自己和孩子说话时的表现。
态度如何?语气如何?孩子反应如何?
能否做到顺畅沟通?
如果不能,我们便需重新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
一点一点精进,直到真正学会。
愿我们都能学会“55387”这条沟通黄金法则,
保持和孩子良性沟通,让他们愿意听父母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