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的元旦新年过去了,距离春节越来越近了,大多数人都想燃放烟花爆竹,在这个春节里一驱过去三年的瘟气,都在要求放松管制。
所以跨年夜的时候,豫州某县的激进的人,为了燃放烟花爆竹,甚至掀翻了黑猫叔叔的车,被刑J。
有不少地方,的确有政策松动的迹象。
比如:帝都、老铁部分地区、葱省部分地区有等多地,发布了今年燃放烟花爆竹新措施。
帝都的规定:环球度假区,限定区域内可放
老铁那边大连则规定:控制燃放区域以及之外区域,除夕期间不限时燃放烟花炮竹
而在葱省,东营、滨州两地率先明确春节期间,在部分区域和个别时间段,是可以燃放烟花爆竹。
面对这些地区的率先放开,一时间,关于对禁燃令,成为了一个争论话题。
自古以来,上千年了,春节放烟花就是大家驱鬼驱邪、喜迎新年的重要仪式。尤其是面对大疫三年,从科学角度说,放烟花让硝烟,可以杀灭空气里的细菌和病毒,从传统角度来说,春节放烟花本身就是驱赶年兽瘟神的仪式,从民俗角度来说,春节期间少了那熟悉的硝烟味道和热烈的响声,那就只剩下初春凛冽的寒风了。然而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方,都颁布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措施。所以大家才会感叹,在这快节奏和高压力的时代,本来年味就淡,不让放烟花,那就更淡了。为什么大家喜欢放烟花呢?诗歌都说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放烟花爆竹是传统民间习俗,有上千年的历史,自从发明了火药,就有了。最早的神话起源,是驱赶“年”的怪兽。“年兽”非常凶猛,吞噬牲畜伤害人命,还传播瘟疫,除夕的时候人们都要逃去深山,躲避伤害。后来大家通过燃烧竹子,后来变成放烟花爆竹,让响声驱赶年兽。
1993年,帝都颁布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并在全国拉开禁放的序幕。
之后关于燃放烟花爆竹“是禁还是限”,在过去的将近三十多年里,争论从未停止过。
支持者说:除了空气污染,还有火灾隐患,也就听一听响声,看一看热闹,完全没有必要持续,这是一种传统“陋习”。
其实这帮人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此后百余城市纷纷效仿,到了1994年,明文规定的城市达到282个,千年的民俗,也在所谓措施中戛然而止。
之后许多人说:
中国人过年,就有烟花爆竹,不然一点年味都没有,哪有点过年的样子,民俗传统不要了?
之后禁放遭遇到挑战,公众要求解禁的声音越来越高。又开始从禁改成限。
2003年开始,105个城市选择了解禁,在限制时间地点,是可以燃放烟花爆竹的。
2005年,当年的M意调查显示,92.4%的市民,要求要在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巨大多数居民,赞成有条件的燃放。后来就放开了,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民俗开始恢复,真正黄金时代到来了。
后来进入13年,在雾霾和环保的呼声中,禁燃令再度卷土重来。2020年春节,豫州率先在全国31个省区市里出台全区域、全时段禁放,烟花爆竹彻底落幕了。
就到了现在一刀切二极管的时代了。
由此引发的争议,从未平息
春节放烟花爆竹,为什么会成为一个问题?到底要禁还是限,还是放开,每个观点似乎都有坚定的支持者。
但各种观点都没有抓住要点,因为燃放烟花爆竹,其实就是个ZZ和经济问题。
从ZZ角度来讲,精心科学管理还要费时费力,南slave的灵刀们大家都懂得,哪有那么多时间来“喂任敏夫误”啊,索性一刀切禁了算了。
从经济活动讲,放烟花爆竹是不是经济需求?是。所以需求才是目的,这个目的本身是无法评价好坏的。吃年夜饭,带孩子放焰火,在家族群里发红包,都是需求。
本质就是满足需求的过程。
来自于传统的需求很多,回家过年、贴春联,出去拜年,吃团员年夜饭,看春晚,发红包等,都是历史传承的在过春节时的需求。
一并称作为春节经济。
如果说上述活动都认定为传统陋习,不是正经的需求,那么过年就不是过年了。
之所以大多数普通人支持燃放烟花爆竹,是因为这是快乐的来源,也是情绪价值,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活动。
无数年轻人跨年夜聚集在城市广场,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情。
人们赋予生活意义才是人,而不是只会吃饭的行尸走肉。
作为南slave人在每一年中最重要的精神需求,过年的喜庆甚至是很多人生活中一年里最重大的意义所在。
抹灭这一需求,就是抹灭人们快乐和生活的意义。
当然燃放烟花爆竹与其他习俗有区别,会产生一定的外部性,也就是爆炸和声音以及硝烟,会对他人构成一定的影响。
所以要不要禁烟花爆竹,与要不要禁烟是一个道理。二手烟大家都知道,但禁止吸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所以就算在城市,寻找风险低的空地,作为集中燃放地,在规定时间限制内,是可以操作的。但是对于地方gov来说,他们不愿意承担管理成本,所以才会一刀切。但是禁放也是一种懒Z,他们觉得既然有风险,就一禁了之,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寻找解决办法。大多数城市 ,都拥有不错的燃放地,有的有大江大河,有的有城市广场,还有郊区有大量的空地,农村就更不用说了,还可以采取分级分时段燃放的管理,都可以减少风险,满足大家的需求。但问题是,人家不想解决。
保护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结果国外却吃香了南slave这边,视烟花爆竹为洪水猛兽,国外边把烟花爆竹当成东方魔术和生活乐趣。逢年过节,都要大量进口南slave的烟花产品。2022年浏阳的烟花总产值50%同比增长,主要就是卖给老外的。今年的卡塔尔世界杯闭幕式烟花,也是从这边买的。
说抵制外来文化,废掉了圣诞节,不过年轻人过圣诞节也不是因为相信那个教,无非是年终岁末找个理由狂欢一下,商家找个由头卖点东西,结果废了,年终岁末寒潮里得一点温暖也没了。
OK不让过就算了,说恢复传统文化,那么春节和放烟花爆竹纵是传统文化吧,也不让放,恢复了个寂寞。
过年没有那点爆竹的味道,还有年味吗?难道只能去看变成大号加长新闻联播的春晚啊。除夕之夜还要受宏大叙事的教育,给大家添堵啊。
还有小平克跳出来说教,自动维护宏大叙事呢!
鲁迅先生说的真对:做slave虽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因为知道挣扎,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若是从slave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陶醉,就是万劫不复了!好玩不?这样的平克就是缺少铁拳D打,祝愿她一生星辰大海,如你所愿吧,听我说谢谢你......要环保,要不扰民,可以划定燃放区域,规定燃放时间一禁了之?不考虑大家的感受吗?老祖宗发明爆竹烟花的初衷是什么?不就是驱赶瘟神吗?一刀切猛于年兽!让我们打击在除夕之夜,用灿烂烟花和热切爆竹,送走这三年的瘟神,岂不快哉?
希望年味越来越足,一年的辛苦劳作的意义,不只是钱,还需要家人团聚的开心和对未来的希望,这些都承载在热切的爆竹和绚烂的烟花里。那满天的灿烂,不代表对未来的期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