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观察团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头部贷款中介摩尔龙又遇到了麻烦。3月31日,抖音集团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2024年至今,抖音集团将23家合作方列入永不合作主体清单。
这份名单,包含两家知名贷款中介,分别为四川易贷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即“摩尔龙”)和左心房企服(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即“左心房”)。而摩尔龙作为头部贷款中介,在业内知名度更高。
摩尔龙运营方为四川易贷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易贷网”),成立于2014年12月24日,实缴资本高达2625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刘东,经营范围包含“金融信息服务(除金融许可业务);证券、保险咨询(不得从事金融、证券、保险业务);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信息技术外包、金融业务流程外包、金融知识流程外包”等等。
摩尔龙在招聘网站的简介显示,其自称为“贷款服务行业的沃尔玛”,平台覆盖全国371个城市,注册用户两百多万,每年为各类客户提供几百亿元贷款服务。

官网显示,摩尔龙高管团队有三人,刘东是创始人兼董事长,刘希担任董事和成都公司总经理,范丽华担任董事。
目前,摩尔龙并未关联任何金融牌照,主要从事居间撮合的线下助贷业务,具体流程是通过线上广告,将有贷款需求的客户推荐给线下的贷款中介,再由线下贷款中介与借款人联系、获得信息,最终由金融机构完成放款。
在这种模式下,线上流量获客对摩尔龙至关重要,因此广告中容易走向“擦边球”行为。早在2022年,新经济观察团就曾报道,摩尔龙在抖音投放的广告耐人寻味,宣传不找亲朋好友、不伤感情,让你“凭自己的实力借钱”。当时摩尔龙广告中显示的合作机构有平安银行、新网银行和长银消费。
而摩尔龙将用户导流给线下贷款中介后,后者为帮助资质较低的用户获得贷款,以赚取手续费,轻则“美化”用户个人资质信息,重则不惜造假来“骗取”金融机构贷款,这无疑后者的资产质量造成潜在隐患。另一方面,贷款人在此过程中提供的大量个人信息,也存在一定泄露风险。
近年来,监管多次针对性地排查非法线下贷款中介风险,摩尔龙作为头部机构也曾被卷入。
2023年9月,镭射财经报道称,摩尔龙因线下贷款中介导流业务可能存在风险,遭监管排查。相关通报内容显示,摩尔龙平台无合法营销资质,也未经金融机构依法委托,且存在虚假或引入误解的宣传内容,侵害了金融消费者知情权。例如,广告中宣称的合作方为持牌金融机构,实际上主要是线下贷款中介机构;平安银行成都分行、四川新网银行已终止合作,但摩尔龙平台页面仍显示两家银行是其资金合作机构,未告知用户个人信息接收方的具体名称、处理目的、处理方式,也未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侵害了消费者的信息安全权。
同月,沅江农商银行发布声明称未与“摩尔龙”平台合作,并提到摩尔龙“介入信贷产品营销、调查、签约等环节,影响银行履行贷款管理主体责任”,“同时该平台无合法营销资质,存在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内容,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信息安全权。”

但一年多之后的2024年11月29日,摩尔龙在官网发布的一则声明中,仍自称是“将有贷款需求的客户推荐给正规的金融机构”,并未提到是将用户导流给贷款中介。

而摩尔龙还有一个为业内资深人士熟知的身份,即与问题P2P平台“宜贷网”的关联。
2021年5月31日,成都市公安局锦江区分局发布警方通报,称依法对上海易贷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宜贷网”)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侦查。宜贷网涉及借贷余额(仅含本金)总计超过40亿元,涉出借人3.23万人,历史成交量累计889亿元。彼时,摩尔龙发布澄清声明,称易贷网≠P2P宜贷网。
但实际情况是,两者仍有关联。“易贷网”最早是由成立于2006年的成都易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起的网贷平台。2014年,成都易贷网络先后注册成立了“ 上海易贷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和“四川易贷网(即摩尔龙)”。2016年4月,成都易贷网络退出了上述两家公司的投资,同时“易贷网”宣布进行品牌战略升级,官网及微信公众号等均更名为“宜贷网”。
目前,成都易贷网络已经更名为成都易科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正在进行注销备案。
但摩尔龙和上海宜贷网两家公司仍拥有共同股东——宁波软银天维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软银”)。软银分别持有摩尔龙16%的股权和“上海易贷网”20%股权。而软银中国资本合伙人周晔在两家公司均担任董事。
在摩尔龙的招聘网站简介中,也自称软银中国资本是其股东。
而P2P上海易贷网还拥有众之金服、宜小钱、宝宝钱包等多个产品。其中众之金服运营方——四川众之金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三大股东也是宁波软银,持股20%。虽然宜贷网曾对外辟谣软银只是财务投资,但软银彼时也被波及。
P2P时代,这种将资金端和资产端相互剥离、进行品牌分割的做法,曾被很多平台采用,但剥离之后的权责问题仍需定论。
总体来看,摩尔龙的业务并未受到上海宜贷网暴雷影响,逐步成长为头部贷款中介。但被抖音这个巨大的流量池拒之门外,以及助贷新规等监管细则的下发,其后期业务发展势必受影响。
*声明:新经济观察团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构成任何建议。原创文章未获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