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女孩被“争”七年,中美两国竟为此单独立法,引全球华人关注

老李聊聊养护 2025-04-04 02:38:11

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为了读者有更好的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感谢您的支持!

一对夫妻因为走投无路,将自己刚出生的孩子交给另一对夫妻临时抚养,没想到这一决定竟让他们险些失去亲生女儿,直到7年后经过法院判决,才重新夺回女儿的抚养权。

这不是电视剧的虚构故事,而是现实生活里真实发生过的案件,并且这场拉锯7年的夺女之战横跨中美两国,跨越两个世纪,在21世纪初轰动一时,在当时引起了国内外华人和国外媒体的大量关注,甚至一度登上美国CNN电视台。

这起案件宣判之后,中美两国都为此修改立法,案件发生地田纳西州将此法案称之为《贺梅法案》,以被争夺的女儿名字来命名立法,足可见这起案件的影响之广。

亲生父母为何将自己的女儿交给异国夫妻抚养?为何要回自己的抚养权之路如此艰难?女儿贺梅如今生活怎样?

上个世纪90年代,出国热风行一时,贺梅的父亲贺绍强就是其中一员,他们怀着对国外生活的憧憬,赴美留学,希望能大展鸿图。

当时在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他,经过朋友介绍,认识了罗秦,很快两人坠入爱河结为夫妻,婚后半年,罗秦就怀上了他们的女儿。

当时贺绍强毕业留校,在大学内做助教,工作稳定,本以为女儿诞下之后,一家三口就能过上稳定幸福的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罗秦生产前夕,贺绍强突然被学校女生投诉,说他骚扰自己,还企图以金钱诱使两人发生关系。

这种事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事发教室没有安装监控,贺绍强虽然直呼冤枉,说是女学生因为缺钱主动来找自己想提供特殊服务,被自己严词拒绝后才这样构陷报复他,但是学校方面为了减轻影响,选择辞退了贺绍强,他的奖学金也没了。

前程无望,加上骤然失去经济来源,贺绍强多次找警署和女学生讨说法,两边起了冲突,罗秦因为拉架被对方推倒,生下了早产儿。

在医院生产的花费几乎耗光了两人的积蓄,而此时学校和女生也准备控告贺绍强,一旦上升为刑事案件,贺绍强很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穷途末路之下,贺绍强夫妇只能先将自己的孩子托给其他家庭抚养,等到官司结束再把孩子接回来。

收养中心找到了美国的一对夫妇,他们就是贝克夫妇,两人正好也一直想领养一个亚裔小孩,就这样两个家庭签署了寄养协议。

一开始,贺绍强夫妻有时间就去看望女儿,贝克夫妻也总是热脸相待,慢慢的,贝克夫妇开始以各种理由阻止他们和女儿见面。

直到贺绍强夫妇觉得不对劲,想把孩子强行带走,然而贝克夫妇却拿出了他们签好的寄养协议,白纸黑字上,根本没有写抚养权的期限,也就是说,贺绍强夫妻早就没有女儿的抚养权了。

就这样两家打起了官司,因为是非法移民,贺绍强夫妇虽然是贺梅的亲生父母,但是在人家的地盘上就要遵守人家的法律,他们并不占据优势。

七年时间,官司打了一场又一场,两边互泼脏水,贝克夫妇占据地缘优势,在对峙中处于上风,后来贺绍强夫妇找到大使馆和多方媒体的帮助,终于在2007年,最高法院推翻了之前的判决,将贺梅的抚养权重新归于亲生父母手中。

这场由无数华人关注、中国驻美大使馆出面帮忙、无数媒体争相报道的跨国案件终于落下帷幕,跟随贝克夫妇生活七年的贺梅也终于回到了亲生父母的身边。

就像电视剧的美好结局,当大家都以为贺绍强一家重新圆满走向幸福生活时,这个家庭却再次走向分崩离析。

仅仅几个月时间过去,贺绍强和妻子罗秦却开始闹离婚,原来,两人刚结婚时就处在磨合期,后来因为孩子的事情,他们之间的矛盾也都被搁置了。

如今回国,过往积压的问题一次性爆发,贺绍强说其实他根本就没想让女儿贺梅回来,是因为罗秦一直争取才耗费了这么长时间。

两个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最终走向离婚,而罗秦带着孩子独自生活,之后为了女儿能接受更好的教育,罗秦再次前往美国。

谁也没想到,罗秦竟然主动联系了贝克夫妇,她说想让贺梅能够在美国上学,问他们是否能接受孩子住在她家里,对于这个已经养育了7年的女儿,贝克夫妇一口答应。

就这样,两个家庭虽然因为打官司闹得急赤白脸,此刻为了孩子的未来教育,竟然奇异地又重归于好。

当尘埃落定,回顾这场争夺战,谁是真正的赢家?恐怕没有人能说清,或许他们都是受害者,但是受到伤害最多的那个人,无疑是贺梅。

当她成年后接受采访时,贺梅回忆到自己的童年时期,她说刚回到父母身边时,自己连中文都不会说,也很不适应在国内的生活,毕竟在她心里,贝克夫妇才是她的父母。

这种认知错位让她很痛苦,而且面对父母后来生的弟弟妹妹,她连用中文去沟通都很困难,但是母亲罗秦寸步不离地陪伴她,和她同吃同睡,教她学习中文,慢慢的她终于适应了现在这个家庭,脸上又重新恢复笑容。

如今她在美国修完学业,已经大学毕业,被问到未来想从事的工作时,贺梅说她正在为成为一名外交官而努力,希望能够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20多岁的她,属于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回顾这场七年之久的抚养权争夺战,它的背后不仅是两个家庭的纠纷,更牵扯到文化差异、人种冲突,甚至还有国际政治的身影。

我们看到了人性光辉的一面,也看到了阴暗的一面,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唯一无法割舍的,就是家庭和亲情的力量。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文 | 川流趣谈

——完——

参考文献:

潇湘晨报数字报:一部“贺梅法案”可能诞生

0 阅读:0
老李聊聊养护

老李聊聊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