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美国方面宣布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要知道特朗普在第一次当美国总统的时候,对华态度并不好,不但公然制裁华为,甚至加大对华的关税。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特朗普的叔叔竟然与中国的原子弹的研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看似毫无关联的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特朗普叔叔特朗普家族以房地产起家,在商业领域成就斐然,然而,在这个以商业为主的家族中,约翰·特朗普的故事却别具一格。
1907年,约翰出生于纽约,从小他就对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约翰先后就读于布鲁克林理工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分别获得了电气工程学士学位和物理学硕士学位。
1933年,26岁的约翰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电气工程博士学位,正式踏入科学研究的殿堂。
1936年,29岁的他就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凭借在高压能源应用和尖端加速器技术等领域的卓越贡献,他最终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约翰的科研成果丰硕多样,他开发的12米高的高压静电发电机,后来被改进到普通人身高,大大提高了实用性。
他还研发了用于癌症治疗的X射线发生器,为医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二战期间,他开发的亨廷顿纪念发电机对美国的战争努力起到了巨大作用。
此外,他还参与了微波雷达的研究,推动了军事科技的发展。
1946年,约翰的生活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插曲,他认识了来访的中国科学家赵忠尧。
中国核物理的引路人赵忠尧是我国核物理领域伟大的科学家,在硬γ射线实验中,赵忠尧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
他首次观察到了正电子的迹象,这一发现为反物质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赵忠尧也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继续深造,在那里,他有幸结识了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
卢瑟福对这位来自中国的年轻科学家印象深刻,临别时赠送了他50毫克珍贵的镭,这份礼物对赵忠尧意义重大,他将其视为未来在中国开展核研究的宝贵资源。
1934年,赵忠尧怀着满腔热情回到祖国,在清华大学建立了中国首个核物理实验室。
然而,现实的条件与他的理想相去甚远,实验室设备简陋,研究进展缓慢,但赵忠尧并未气馁,他坚信只要坚持不懈,终会有所突破。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战火蔓延至北平,面对日军的侵略,赵忠尧深知保护研究材料的重要性。
他冒着生命危险,将卢瑟福赠送的镭秘密转移到安全区域,这50毫克镭不仅是珍贵的科研资源,更承载着祖国未来核试验的希望。
二战结束后,赵忠尧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有机会亲眼目睹了美国的原子弹试验,这次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核威慑的重要性。
他清醒地意识到,制造核武器需要强大的加速器支持。
然而,获取加速器技术的道路异常艰难,面对高昂的费用和严格的出口限制,赵忠尧不得不采取各种方法。
他节衣缩食,省下每一分钱用于研究;他自学相关知识,仔细观察每一台他能接触到的加速器。
很快他便前往了麻省理工大学。
科学家的惺惺相惜在麻省理工学院,赵忠尧和约翰共同投身于静电加速器的研究,约翰作为已经成名的科学家,拥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广泛的人脉。
他不仅在技术上指导赵忠尧,还为他引荐了许多重要的学者和工程师,在特朗普的帮助下,赵忠尧得以接触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实验设备。
两人携手努力,最终成功组装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静电加速器之一。
然而,赵忠尧研究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民国政府仅提供了5万美元的资金支持,这远远不够支付昂贵的加速器零件。
面对困境,赵忠尧省吃俭用,自筹资金,走遍美国各地的工厂购买零件,在这个过程中,约翰的帮助尤为关键。
他不仅为赵忠尧提供了技术咨询,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帮助赵忠尧获得了一些难以购买的高级别零件。
约翰甚至多次自掏腰包,帮助赵忠尧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正是在约翰的鼎力相助下,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变为可能。
新中国成立后,赵忠尧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祖国急需科技人才,而他的专业恰恰是国家最需要的。
尽管台湾方面多次发出邀请,赵忠尧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到中国大陆,这个决定虽然简单,但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
归国阻碍1950年初,赵忠尧开始了他艰难的回国之路,他先是面临的美国政府的严格审查。
由于他掌握的核物理知识被视为敏感技术,美国政府对他进行了长达数月的扣留和审讯,在这期间,赵忠尧被限制自由,每天都要接受长时间的问询。
调查人员试图确定他是否携带了任何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信息或技术,这段经历对赵忠尧来说既煎熬又充满不确定性,但他始终保持冷静,坚持自己的立场。
终于,在多方努力下,赵忠尧获准离开美国,然而,他的困境并未就此结束。
当他抵达日本时,又被盟军占领当局扣留,在日本的这段时间里,赵忠尧的处境更加艰难,他不仅要应对来自盟军的压力,还要面对台湾方面的压力。
台湾当局多次派人与赵忠尧接触,试图说服他改变主意,他们提出了诱人的条件,承诺给予优厚的待遇和研究资源。
当温和的劝说无效时,他们甚至转向威胁,暗示如果赵忠尧坚持回大陆,可能会面临各种不利后果。
然而,这些都没有动摇赵忠尧回国的决心,他深知,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是祖国最需要的,无论面临何种困难,他都要回到祖国的怀抱。
经过近一年的周折,赵忠尧终于在1950年11月成功回到中国大陆。
赵忠尧成功运回了30箱珍贵的加速器零件,这些零件对于新中国的核物理研究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之后,赵忠尧立即投入到祖国的科研事业中,他主持筹建了中国第一个核物理研究所,并带领团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静电加速器。
在这个过程中,赵忠尧充分运用了他在美国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同时也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创新和改进。
除了科研工作,赵忠尧还积极参与教育事业,他参与创建了中国科技大学,并亲自组建了近代物理系。
在教学中,赵忠尧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还将自己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经验分享给学生,激励他们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他希望通过培养新一代的科研人才,为中国的科技发展注入持续的动力。
一直到2000年,已经98岁的赵忠尧与世长辞。
此前他也一直在为中国的科学研究做着极大的贡献。
结语赵忠尧的故事,是一曲跨越国界的科学交响乐,从剑桥的实验室到麻省理工的加速器,再到中国的第一个核物理研究所,他的人生轨迹见证了20世纪科技发展的跌宕起伏。
而约翰·特朗普,这位鲜为人知的科学家,在这段历史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的慷慨和友谊为中国的核物理研究播下了珍贵的种子。
参考文献界面新闻——2017-08-12《关于核武器 特朗普的核物理学家叔叔都教了他什么?》
金昌广播电视台——2023-10-17《【弘扬科学家精神】无冕奉献之王——赵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