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南宋骨头最硬的大臣,上书斥赵构请斩秦桧首级,震动天下

梅子青好入酒 2024-11-28 11:58:04

南宋绍兴八年十一月,一个编修官上奏疏请斩王伦、秦桧、孙近,南北两朝为之震动。

在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后,朝野分为主和派与主战派。岳飞、韩世忠、李纲等人都是主战派,坚持北伐,而赵构、秦桧等人则是主和派。

绍兴八年之时,赵构屈己求和,金国使者携带诏书前来讲和。岳飞不同意议和,上奏说金人不可信赖,和好不能依恃,宰相谋划国家大事不当,恐怕会让后世讥笑,和议后又三次不接受朝廷诏命;韩世忠就更激烈一些了,不仅连上十几道奏章,还在洪泽镇设伏兵想要杀掉金使张通古。不过,岳飞和韩世忠等人的奏折,终究只是以低姿态说金人不可信,劝说赵构不可议和。

而当时的编修官胡铨却不同,他以决死的姿态上了一篇震动天下的奏折——《戊午上高宗封事》。

对于这一篇石破天惊的奏折,评价是无比高的。朱熹评价为:“可与日月争光,中兴奏议,此为第一”;南宋末年爱国诗人谢枋得更是评价为:“肝胆忠义,心术明白,思虑深长。读其文,想见其人,真三代以上人物。”

三代以上的人物,那是属于圣人级别的,胡铨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上的又是怎样的一篇奏章呢?

胡铨上书的背景

在南宋时期,有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四人为中兴四名将。

同时,南宋初还有李纲、赵鼎、李光、胡铨四人并称为四大名臣,都是主战派。

胡铨字邦衡,是庐陵人,1128年的进士。当时是由宋高宗赵构策问进士,他以赵构的论题洋洋洒洒的答了一万多字。

按照胡铨的文采和能力,他是第一当之无愧。不过,胡铨的策对言语太过耿直,比如说现在的宰相、枢密、参政不如晏殊、韩琦、杜衍、范仲淹等人。因此,胡铨遭到了别人的忌恨,宋高宗赵构就把他抑置到了第五名。

在前期之时,胡铨做过一些官,但也并不显。到1135时,胡铨担任枢密院的编修官,以贤良方正而闻名,但也没有太多事迹描述。不过,这一年时出现了一件大事,亡辽破宋的金太宗完颜吴乞买死了。

金太宗去世后,完颜阿骨打的嫡孙完颜亶登基,也就是金熙宗。在金熙宗即位后,金朝贵族斗争激烈,号称金朝开国第一功臣的都元帅完颜宗翰被削除兵权。两年后,完颜亶又诛杀了完颜宗翰的心腹高庆裔,并株连他的一些亲信,完颜宗翰也是气愤而死,金朝内部动荡不已。

也是在这一年(1137年)时,宋徽宗身死的消息传到了临安。赵构任命王伦出使金国,迎奉回徽宗的梓宫,并让他询问金国左副元帅完颜昌:贵国既不占有河南土地,与其交给刘豫,还不如归还我朝。

此时的金朝由完颜昌、完颜宗磐、完颜宗隽等主和派把持朝政,完颜昌也是废除了齐政权,并废刘豫为蜀王。在见到王伦后,完颜昌也是同意和议,让他回去告诉赵构,同意归还徽宗棺椁和太后,将河南、陕西地归还宋朝,并派了张通古、萧哲为诏谕江南使。

到1138年时,金国使者在王伦的陪同下前来临安和谈。这个消息一出,朝野震动,张焘、晏敦复、魏矼、曾开、李弥逊、尹焞、梁汝嘉、楼炤、苏符、薛徽言、方廷实等人都说金人不可信,但赵构依然坚决议和。不过,金使十分傲慢,以“诏谕江南”前来册封南宋。这就是把赵构当成儿皇帝,赵构虽然也觉得欺人太甚,但依然坚持和议。

赵构和秦桧卑躬屈膝与金使议和,金人的傲慢无礼,引发了全国军民的义愤。韩世忠、岳飞、赵鼎、吕本中、张九成、冯时行等人都是不同意和议,上奏反对劝说者众多,而尤以胡铨的奏折最为惊人。

怒目金刚石破天惊的奏折

胡铨只是一介书生,他上这封奏疏时就没想着要活,言辞极其激烈。

在这封奏疏之中,胡铨实际上连宋高宗赵构也是指责了的。因金使要屈膝下跪,胡铨极其不能忍,怒写道:

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陛下所居之位,祖宗之位也。奈何以祖宗之天下为犬戎之天下,以祖宗之位为犬戎藩臣之位?陛下一屈膝,则祖宗庙社之灵尽污夷狄,祖宗数百年之赤子尽为左衽,朝廷宰执尽为陪臣,天下之士大夫皆当裂冠毁冕,变为胡服。异时豺狼无厌之求,安知不加我以无礼如刘豫也哉!夫三尺童子至无知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今丑虏,则犬豕也。堂堂大国,相率而拜犬豕,曾童孺之所羞,而陛下忍为之邪?

相比赵鼎、岳飞等人劝说的奏折,胡铨这一段已经是责斥了。宋朝的天下是祖宗的天下,你赵构所坐的皇位是宋朝祖宗的皇位,堂堂大宋朝的天下,又怎么能沦为金人的天下,成为金人的臣属呢?只要你赵构一下跪,祖宗之灵就要为夷狄所污,大宋百姓将成为异族臣民,官员将成为陪臣,士大夫都将改穿胡服,而且豺狼永不满足,又怎么知道不会像对待刘豫一样来对待我们呢?

到这里还只是激烈,最后几句则已经是怒火燃烧之句了。三尺童子最是无知,但是指着猪狗让他们下拜,他们也会大怒;现在的金人,就是猪狗,童子都不向猪狗跪拜的羞耻之事,我堂堂大国又怎么能做呢,你赵构真的忍心去做吗?

更为重要的是,还是胡铨的三连斩,斩王伦,斩秦桧,斩孙近。

王伦就是宋金议和的使者,得到赵构特别优厚的赏赐。胡铨很直接的指责,王伦就是一个市井无赖,宰相没有眼力才推荐他出使金朝,他却专门干欺诈的勾当,以此欺骗皇上,还招来敌使要诏谕江南,就是要让我大宋朝成为刘豫那样的儿皇帝,天下人无不切齿痛骂。现在王伦又说只要君臣下跪,徽宗灵柩能回来,韦太后和宋钦宗也能回来,简直是无稽之谈,屈膝就不能再伸,只会让国势衰落不能振兴。我们现在形势正好,为何反要屈服呢,王伦这样的诡诈小人帮助金人,天下人无不想要吃了他的肉以泄愤,我以为:不斩王伦,国之存亡未可知也!

王伦是第一斩,但胡铨认为他还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的矛头直指第二个人物——秦桧。

在1138年时,秦桧再度拜相,一意议和。胡铨直言秦桧凶狠固执,是要让赵构当儿皇帝石敬瑭,他身为宰相却要让中原的百姓归入异族之乡,他就是个天大的罪人。

紧接着,胡铨矛头再指向秦桧推荐的孙近。在秦桧任相位后,孙近担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协助宰相处理中枢事务的副宰相。

胡铨直斥孙近是附和秦桧才担任了参知政事,不敢发表一句自己的意见。秦桧说议和,孙近就说议和,秦桧说皇帝应该跪拜,孙近就说应该跪拜,简直就是个应声虫。胡铨也表示自己曾去问过孙近几个问题,他却都回答不上来,只会说御史台、谏院侍从已经讨论了,简直是滥竽充数。就孙近、秦桧这样的人,胡铨认为也该斩杀了。

最后,胡铨再次表示与秦桧等三人不共戴天,恳求将三人斩首示众,再拘留敌使责斥他们的无礼。

如若不然的话,胡铨表示“臣有赴东海而死耳,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就是说宁愿去投东海而死,也决不苟活于议和后的小朝廷。

胡铨上书的后续

胡铨上的是密封的奏章,但却被传了出去。

这封言辞激烈的奏章一出世,引起了强烈的轰动。宜兴的进士吴师古看到后拍案叫绝,立即刻版付印无数,四处散发。南宋的官吏军民争相传诵,无不拍手叫好,一时间朝野沸腾。后来,岳飞后人岳珂也称赞胡铨“直声振天壤”。

北方的金朝也听说了这封石破天惊的奏书,花费千金求购他了这篇奏书。在读完这篇奏书后,金人也是大为震惊,连称“南朝有人”、“中国不可轻”。

实际上,胡铨上奏书后就在等死了。胡铨是个刚直的人,但他不是个莽夫,他知道赵构不是个大度的人,知道秦桧奸诈凶狠,这次上奏书他早已豁出这条命了,他只是要搏一把。

对于胡铨这样一个小小的八品编修官,杀他还不是很轻易。但是,在这件事上,赵构却犹豫了。

宋朝的皇帝很少杀大臣,尤其是上书的臣子不得妄杀,这是宋太祖赵匡胤当初定下的规矩。赵构即位后曾杀过两人,太学生之首的陈东和布衣之士欧阳澈,这两人曾伏阙上书请留李纲,言辞极为激烈,闹的动静极大,最终被斩首示众。不过,赵构第二年就后悔了,为两人平了反,对他们进行了封赠,恩赐他们的家人。此时对胡铨这个更为激烈的求死者,赵构到底还是没下杀手。

秦桧为人阴险凶狠,认为胡铨狂妄凶悖,对他起了杀心。不过,秦桧党羽范同说了一句话抑制了秦桧的杀心,他说这样事过不了半年就冷了下来,杀了胡铨,反倒成了他冒死进谏的忠名。秦桧也是明白这个道理,再加上又有不少官员营救,最终只是将胡铨贬到了广州去监管盐仓,刊印奏书的吴师古也是流放袁州。

胡铨这一次离朝,并没有离开是非之地。1142年,罗汝楫再次弹劾改为威武军判官的胡铨,他再被贬新州(广东);1148年,新州守臣再弹劾胡铨诽谤怨恨朝廷,他再被贬到吉阳军(海南);1156年,秦桧死后,胡铨才被移到了衡州;1161年,胡铨才准许随意居住。

这一切,也说明了范同说的是对的,再热的事过不了多久就会冷却了。而且胡铨被贬后,“士大夫畏罪箝舌,莫敢与立谈”,少有交谈者都受到牵连,像那朝士陈刚中写信问候了他一下就被流放,王庭珪写诗送别被流放,张元干写诗送行被抄家入狱。不过,王庭珪到贬地后,人们争相迎接犒劳,而且他坚信用不着几年后公正评议,朝廷定会将胡公重新召回。

正如王庭珪所说,终有青天白日之时,胡铨必然会被召回。到1162时,宋孝宗即位,胡铨还朝任职,而且二十年的流窜并没有磨平他的棱角,屡次耿直的议论朝政,一如既往的反对议和,但却是深受宋孝宗恩宠。

到1180年,耿直一生的胡铨因病去世,终年77岁。在弥留之际,胡铨仍口述遗表期望孝宗舍己为人,安民和众,牢记家仇国恨,收复失地,他则愿学习唐代名臣张巡为厉鬼以杀贼,死亦不忘!

胡铨的一生,正如王庭圭为胡铨写的诗中所说:“百鍊不屈刚为肠”,“男子要为天下奇”。

0 阅读:0

梅子青好入酒

简介:柔情似水如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