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如何变革系统,才能翻越教育的“五座大山”?
原创 侯明飞 新校长传媒
2024年09月29日 07:03 重庆
作者 | 侯明飞
沈阳浑南创新教育集团总校长
在我看来,学校面前有五座大山,如果我们不进行系统变革,可能哪一座山都攀登不了。
第一座大山是守卫孩子的健康。一所学校办的到底怎么样?第一个标准是孩子健不健康。
第二座大山是体教融合。运动好、学习也好的孩子属于少数,他们是求学路上的宠儿。但如何让普通的孩子也能既运动好,又学习好,需要研究体教融合的融合点。
第三座大山是双减。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课后服务向课后育人的转变?
第四座大山是四维评价。我们该如何以四维评价促进五育并举,激活孩子的主体性,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拽着走、推着走、赶着走,骂着走?
第五座大山是五育融合。五育融合是什么?是课程体系的再构,是课程和课程之间核心能力的联通性,以及明确每门课程关键能力之间的本质关系,使学校课程呈现出拓扑结构,成为一个有机体。
那么,怎么才能翻越这五座大山,学校系统变革的支点又在哪?浑南九小的做法还是回到人,回到学生和教师两个关键要素,以学生成长、教师培养、管理架构变革为入点,找到了重置系统的方式。
五大主张,为孩子的成长奠基其实这些年,浑南九小办学就做了五件事:独轮车、英文歌、脑动力、开口读和一堂两段三清。这五件事,或者说这五大主张,从孩子们的身动力、脑动力、心动力入手,让我们真正“办出了一所奠基性的学校”。
人人会骑独轮车,发展孩子协调性
青少年“三个健康”的要求,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是我们办学必须面对和破解的重大课题。
浑南九小办学的第一个主张就是人人会骑独轮车。独轮车属于中线交叉高技巧类运动,有助于提升左右大脑整合的能力。学习独轮车的过程中,一是通过驾驭独轮车进行肢体调控,实现自我行为校正;二是在掌控车技以后,实现向外的组织和协调,发展协调性。
协调机制是知识迁移、管理能力、技能更新、沟通交流乃至跨界融合等面向未来的能力的本质。协调支撑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一个孩子如果在协调方面有问题,认知、情绪等其他各方面可能都会出问题。
协调身体:身体协调了,自我保护能力就强。所以,课间把孩子放出去疯跑疯玩也不怕。
协调认知:学习效率和小脑模式化功能有关。统合是生命自身的目的,协调就是智力。我们就用独轮车来帮助孩子们修复、发展协调能力,让他们不仅长身体,也“长脑子”。
协调情绪:九小2618个孩子,孩子之间互动非常充分,但没有欺凌、霸凌事件。为什么?在九小,一个年级甚至不同年级的孩子经常在一起满操场骑独轮车,都怕刮着碰着,都懂得要保持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内在的自我约束,就是儿童社会恰到好处的分寸感。
从语言习得规律出发,鼓励孩子多语言演唱
作为脑动力校本课程之一的英文唱读,设置的初衷既不是单纯为了孩子高兴唱着玩儿的,更不是为了打动参观者,而是遵循规律办学的自主实践。
这个规律就是语言习得的规律,更确切地说是英语这类拼音文字语言的习得规律。学习英语等拼音文字语言,首先需要发展听觉辨音能力,形成内在标准音之后,再让“视觉辨识”逐渐向“听觉辨音”统合。
九小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每天一个小时,听、唱英文歌,每年至少要唱会一百首英文歌曲,一二年级一共唱会二百多首。
在学唱的过程中,坚持三不原则,不正音,不正调,不翻译。不正音、不正调是为了鼓励孩子们开口张嘴,不翻译呢?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理解,在拼音文字学习的问题上听觉优先,这是规律。
但人类的注意力分配是视觉优先的,一旦给孩子看文字,再一字一句翻译过来,大脑里就会出现“图像”,注意力就分配给了视觉,不利于孩子的语言学习。
三年级,经过了两年的训练,孩子们不仅要唱,而且要读,读的过程就是视觉辨识向听觉辨识统合的过程。
此外,孩子们爱唱、会唱、天天唱,跟小伙伴们一起唱,不仅肺活量大,无形之中对情绪也是一种疏导。
从认知规律出发,开发脑动力课程
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本质上是抽象系统发展水平的差异。脑动力课程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结构系统向符号系统的统合,提高学习力。这些东西听起来挺“烧脑”,操作层面很简单。孩子们玩起来都很兴奋,玩起来就发展。
学校研发了6大类23个脑动力课程,主要涉及汉字游戏书、心智多米诺、四巧板、心智运算、国际象棋等,从玩具思维向学习思维迁移,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展抽象认知能力。
以《心智多米诺》为例。它把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放到逻辑推演里面,训练两种用脑方式:一种是四宫格、六宫格类型题,锻炼演绎的思维方式;另一种是步步为营类型题,锻炼归纳的思维方式。两者交叉出现,避免孩子思维固化。
全书共计1773道题,其中刻意设计了一部分错题,旨在让孩子勇于质疑,辩证判断。
变革课堂教学行为,让孩子“开口读”
“开口读”是针对课堂教学行为变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意义在于重新理解学习过程中的预习和复习,价值重点体现在提高检索信息的速度,提高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自动过渡,提高对知识系统的把握。
开口读要求出声、快速、连续,并分为小循环和大循环。
小循环安排在每节课的前五分钟。上课时,老师首先展示本堂课开口读的内容安排,例如学习清单1遍、本节课对应的教材、习册内容。学生按照要求在五分钟之内反复读,称为小循环。五分钟后,学生要及时记录“小循环”的遍数。
大循环安排在每天下午三点到三点半,语文、数学、英语各十分钟。大循环读的内容是整本教材,从第一页开始读,十分钟之后结束,读完及时记录页码和位置,第二天同一时间接着往下读,读完整本书之后,再从头开始。学生自己记录读整本教材的遍数。
学校分别以周、月、学期为单位对学生读整本书的进展进行总结和反馈。每个学生读整本书的速度不一样,一个学期下来,读整本书的遍数会有所不同。
而强调读出声的原因,则与我们的母语特点有关。汉语与世界各地其他国家的拼音文字完全不同,音和形之间没有关联,会读未必能识别、能书写。汉语学习必须同时调动视觉和听觉系统,实现视听统合,使字音和字形完全匹配。
举个例子,我们写下“我爱你”三个字很容易,但一些生僻字如“饕餮”,我们虽然知道发音,但未必能写出来,就是因为不常用,没有经过充分的视听统合。
从学习规律出发,打造“一堂两段三清”课堂
何谓“一堂两段三清”?“一堂”即一节课时长为1个小时。“两段”是指一堂课由“学科课程+脑动力课程”组成。“三清”指当堂学、当堂练、当堂判。
“一堂两段三清”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是通过改变课堂的教学时长、教学结构、教学资源、教学要求、教学评价,进行以学为本的课堂变革。
课堂以知识清单和任务清单为导向,通过自主学习和学生提问,让“学”前置于“教”,“教”支持“学”,激活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学习的自然分层和课堂任务的高效清零。
课堂有九个学习步骤,即开口读,列清单,借资源;课后题、练习册、脑动力;全批、全改、全辅导。而老师在课堂上需要重点把握五个教学任务,即时间分配、目标达成、题量设定、批改反馈、辅导跟进。
课堂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教、围绕问题学,关注问题层次。学生通过自主掌控学习时间、学习进程,体验完整的自主学习过程,并通过自我反思、及时反馈等适时进行自我调整。
在这里,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场,学的机制是自我校正,学的方式是自疑自解,学的目的是能力迁移。处于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依据自身学习需要,自主选择与适切的资源进行交互,建构新知,使课堂呈现出多点、多线、多层的新样态。
而教师也轻负担、备课高效率,能更好地为自主学习提供支持系统,从研究“教”的逻辑转向研究“学”的逻辑。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设计了一套激励系统,以此形成一种全新的学生成长样态,孩子们不仅能够在知识技能上得到提升,还能够在情感态度、创造力和主体性上得到培养。
很多学校有评价系统,但未必有激励系统,我们希望能把学生的学习行为游戏化,这更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对九小的孩子来说,上学是来“挣钱”的,这个钱就是灵动币和番茄币。你知道孩子为了赚够拍下一只兔子的“钱”原意付出多少吗?上课积极发言,作业课堂积极互动,脑动力及时去刷……最终,孩子玩是玩的样子,学是学的样子。
调整管理架构,激发新的动力源什么能通往好的生态?引用蒲公英教育智库理事长李斌先生的话就是“结构极其精微,涵纳充沛能量”。
结构极其精微,组织才能具有足够的适应性和活力,生命力才会持久。
对此,我们从管理架构入手,搞出了几个“炸裂”动作。
班主任轮换制,研究向学生成长聚焦
每个月末,由年级组长组织组内的老师抓阄,以此确定下一个月的班主任分配。这样做的好处是首先是解锁师生强连接,学生的自由度大幅提高。
其次确保所有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进度推进教学,不抢跑,不加量;
第三,孩子被放开,倒逼教师在研究教学的同时,必须研究孩子。都说以学生为中心,但事实上老师的视角天然比孩子高。老师已经俯视了这么久,不下点狠的,不来点猛的,视角怎么转换得了?
最后,还能解决教师收受红包礼金问题。
年段主任全领域负责制,放大教师干部成长空间
让班主任去行政化后,权力向上,向年级靠拢集中;同时,校方权力下放,将学校资源放手给年级。
我始终认为,离前线最近的那个指挥官他应该有权,而拥有这个权力的就是年段主任。
当干部其实很简单,就两条,第一是担起责任,要多做事,不要怕出事。第二是把钱分明白,而且要公正透明。
因此,我对年段主任有三个要求:当好运动员,和大家一起奔跑,必须参与每个月的班主任抽签;当好裁判员,亦即做好绩效分配;当好教练员,组织组内教研科研,带领大家一起进步。
绩效、职称评优评先一轨制,坚持“多劳多得”原则
坚持“工作量与绩效挂钩,绩效与职称晋升挂钩”原则;在教师评优评先上,学校实行班主任优先原则。
一轨制比较简单,没有内耗。挣多挣少,是在一线评的,透明度很高,挣得多就证明干得好。同样地,职称晋升也按照绩效排名,排第一的就晋升,没有划票拉票的现象。
那如果出现绩效相同的情况怎么办?我们实行班主任优先原则。查班主任次数,谁班主任当的次数多谁上。如果班主任次数也一样,那就抽签,按老天的意思办。
教师两级管理制,教学能力与绩效评价起点挂钩
学校提供“校管教师”“年段教师”两种职业身份,供教师、年段双向选择,充分发挥教师提升业务能力的主动性。
教师、年段双向选择的模式,形成了教师队伍的良性动态流动,能让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人。
如果说绩效分配体现的是公平原则,那么教师两级管理体现的是民主原则。教育的活力就来自于上级赋予的民主权限,同时引导下级如何行使民主。
那么,校管和年段管怎么判断?标尺是与学生的距离。教学岗和学生互动多,就进年段,归年段评价。如果不想承担教学任务,就意味着不进年段,而是进校管,相应的绩效拿掉。
通识性培训课程,助力教师自主成长
九小并不依赖名师办教育。作为一所创办至今不足7年的学校,我们每年都会迎来二三十位新教师。教师平均年龄为28.5岁。
在这种普遍年轻化的结构下为什么能有这么多教师脱颖而出?这就不得不提到我们学校对教师的通识性培训课程,它包括七大模块:
一是课改五大核心观念。基于未来教育观的课程理念;基于核心素养观的课程目标;基于理解性教学观的课程内容;基于跨学科学习观的课程组织;基于表现性评价观的课程评价。
二是由我自主研发的一套脑动力系列课程。将玩具思维向学习思维迁移,让孩子和老师们玩儿到一起,学到一起。我们不仅要能读懂孩子的心思,打开孩子的主体性,更要让孩子能够读懂老师的意图。
三是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创造。
其中,知识目标是六层,问题设置是六层,知识向能力转化又是六层,这些层面在纵向、横向都是互相贯通的。不管是在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在大学,能实现三合一才是教师专业素养。
四是布鲁纳课堂教学原则。“一堂两段三清”将新知学习、练习巩固和反馈校正在一堂课中完成,就是基于布鲁纳的四个原则——动机、序列、结构和反馈,让课堂真正发生改变。
五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反思性的判断过程。它强调在接受信息或观点时保持独立思考,通过质疑、辨析、推理和反思来形成自己的判断,教师们通过学习交流分享逐步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
六是统计学。这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师是离学生最近的人,有对学生成长的评价权。可是拿什么去评价?
我们都知道量化考核,也知道结果性评价、增值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但这些评价如何落地,需要老师具备一套基于统计学设置标准量、调试标准量形成的思维方式。所以,我们老师来了就学统计学,一轮又一轮。
七是知识点掌握程度。一方面,要求教师教的程度、学的程度、考的程度三环协同。教到什么程度,是否清楚?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是否知道?一张试卷命题好坏,由什么评判?这些都考验着教师对知识点的掌握。
另一方面,对教师进行陈述性性考察(概念、定义、原理)、流程性考察(步骤、方法、技巧)、情境性考察(分析、运用、解决问题)、战略性考察(原因、目的、价值),并四阶循环。
以上通识性培训带给老师的不仅是基本功的掌握,还有教育教学研究的主动性。主动性一上来了,教师想不成长都难。
侯明飞校长将应邀出席第十一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新质学校|好的教育是森林的样子”并做主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