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诗《月夜》-杜甫

听雨品读 2023-03-26 21:57:08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唐代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七月,唐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八月,杜甫离开鄜州,前往灵武觐见肃宗,却在半路被叛军捉住,押到长安,这首《月夜》即作于此时。

全诗可解为:

遥想远在鄜州的妻子,今夜只能独自望月,膝下的小孩子还太小,不懂得想念出门在外的父亲,只会增加母亲的负担。

夜深了,露水打湿妻子的头发,夜风吹来,吹凉妻子的胳膊。

何时才能与家人团聚,月色照见我与妻子拭去泪痕的脸庞。

写作背景分析:

当年杜甫在长安求取功名时与妻子相识,那时他们同甘共苦,度过很多艰难岁月。回到鄜州,两人常常一起赏月,回忆当时在长安的日子。现在,杜甫又漂泊在外,又一次来到长安,不过这次是被叛军押来,想起与妻子一起在长安的日子,他怎能不柔肠百结?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开始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