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太阳到达北回归线,是太阳北行的极致,也是太阳南行的开始。随着太阳的南行,白昼开始逐渐减短,黑夜开始加长,青龙七宿开始往西偏移,少阴之气逐渐出现,所以夏至阳极一阴生。
然而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轨迹并不是正圆,而是一个巨大的椭圆形,此时的太阳位于九十度,正处于椭圆形的扁圆中间,往南偏移的速度非常缓慢,这也就导致了白昼减短的时间很慢,一天大约减短一百零一秒,也就是一分半左右。
俗话说: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同样冬至过后,白昼加长的时间也是一样的,于是冬至过后,寒气依然在不断聚集,而夏至过后,火气也在不断聚集,所以说:不过夏至不热,不过冬至不冷。那么今年的后半年到底热不热?年景如何?
气候的变化,也就是天体之位对地球大气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戊癸之年,天干在同一道,以火运主之。戊年火太过,癸年火不及。今年是癸卯年,就为火运不及。既然火运不及,那么客运的初之运就为少火,也就是少徵。
所以今年的客运就为:少徵、太宫、少商、太羽、少角。而主运是固定不变的,是地球公转所形成的四季交替,春木生夏火,夏火化土生秋金,秋金生冬水,冬水又生春木,一年一循环。于是每年的主运都是:木火土金水。
五运的运行也是一阴一阳的起伏过程,今年火运不及,则火运为少徵,因此今年的主运就为:太角,少徵,太宫,少商,太羽。也就是多木,少火,多土,少金,多水。客运为:少徵,太宫,少商,太羽,少角。
每年的主运是地支六道对地球大气的影响,主气依然是不变的,为“木火火土金水”,也就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也就是四季交替的过程是固定不变的,春季之后为夏季,夏季之后就是秋季。
客气随着地支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天干统运,地支统气,这个在专栏中有详细介绍。卯酉之岁,上见阳明,也就是阳明司天,必定君火在泉,所以今年就是火运不及,阳明燥金司天,君火在泉。
司天之气总在第三气,所以今年的客气就为:湿土,相火,燥金,寒水,风木,君火。既然在泉之气为君火,主运为火不及,两者相同,癸卯为阴,就为同岁会。天干统运为火不及,地支统气为燥金,火压制金,也就是运压制气,则运盛而气衰,以五运为主,六气为辅。
司天之气管上半年,在泉之气管下半年,今年燥金司天,君火在泉,也就是下半年的在泉之气为少阴君火。此时依然属于第三气,秋分之前为第四气,所以从现在到秋分之间的气候特点以第三气和第四气为主。
那么今年的第三运为:太宫少商,第四运为:少商少商。第三气为:相火燥金,第四气为:湿土寒水。今年同岁会,以运为主,以气为辅,那么从此时到秋分之间,运为“多土少金,少金少金”,也就是金气很弱,土气较旺。
金少必定火旺,所以土太过,则雨湿流行,金不及,则炎火乃行,也就是多湿少金火气旺。金为秋凉,金弱则天不凉,秋不明。秋分之前的气为:相火燥金,湿土寒水,君火在泉,最大的特点就是金气很弱,也就是秋季的特点被覆盖了。
秋分之后,少商太羽,燥金风木,依然是少金而多水,此时之水就为冬寒,有了风木之气,也就是秋分之后,金气依然很弱,天气依然很热,但是容易突然转寒而多风。所以今年秋分之前高温而湿气重,天气不凉,金气很弱。
秋分之后前热而后寒,唯独缺少了金气的凉爽。也就是夏季的炎热和冬季的寒冷,彻底将秋季的特点覆盖了,从而变成了无秋之年,直接从夏季过渡到了冬季。于是今年就是:冬夏盖春秋。
去年就发过一篇文章说“明年迎黑兔,冬夏盖春秋”,也就是寒冷和炎热盖住了春季,炎热和寒冷又盖住了秋季,就像是没有春秋,只有冬夏一样,只有冷热,没有暖凉。任何季节的气候被覆盖,就会出现极端的天气变化。
阳气不升,阴气不沉,春秋之气不显现,则大地多动。所以今年的地球开启了震动模式,这边动一下,那边动一下。正如《史记》中所说: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所以今年秋分之前高温而湿重,人们最需要排除湿气,这也就意味着此后会很热,而且热的时间还很长,热着热着,突然进入了冬季。就像今年的春季一样,冷着冷着,突然进入了夏季一样。
沙漠里的胡杨花
很详细,有道理
用户18xxx36
国际通行的太阳历,跟中国土生土长的阴历应该不能相持并论,所以,所谓的2023并不是癸卯年,……
沙阡陌
说点普通话
忝老二
别怕!上半年雨水充足,下半年阳光灿烂,今年大米不缺![狗头]
胡子
原来如此!看来我得多买两包口罩以备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