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纯汉人王朝,无法统治长城以北广阔的大草原

狐狸先森讲历史 2021-02-06 11:28:24

我们回顾下中国古代史,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汉人王朝的统治区域基本上只在长城以南,长城以北广阔的大草原,中原王朝哪怕打赢了,也无法把疆域扩展到那边。

但非汉人王朝却能做到统一长城南北,比如鲜卑的北魏、隋唐(隋唐是汉人和鲜卑人联合统治的王朝,两个王朝的最重要帝王杨坚和李世民,都有鲜卑血统)、契丹的大辽、女真的金国、元朝、清朝,疆域都在非常大,建立了“中原-草原”二元帝国。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这事。

01在古代,汉人,是指信仰儒家文化的人

我们先搞清楚一件事,在古代的中国,究竟什么是汉人。

汉人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吗?

不是的。

汉人这个概念是汉朝以后才出现的。

汉人是根据血统来定义的吗?

也不是。

中国历史上充斥着各种移民各种同化的过程,中原人大多都会有其他民族的混血,所以从血统上根本说不清楚。

那么汉人是用什么来定义的呢?

答案是根据文化定义的,具体说来就是儒家文化。

只要是接受儒家文化,并按儒家文化的指导生活的人,在古代就被视作汉人。

儒教文化首先是作为大众日常的伦理标准存在,它跟基督教、伊斯兰教是不一样的。

区别首先在于,信徒进行文化或者宗教实践的时候,载体不一样。

对于基督教、伊斯兰教这种一神教来说,载体就个体心灵的皈依。

只要你信了基督了,或者信了安拉了,无论走到哪儿,都可以按照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或者穆斯林的方式来生活。

甚至把你扔到孤岛上,就剩你一个人了,也不影响你的信仰,到那会儿你就必须更加虔诚,否则精神就崩溃了。

但是儒家文化的载体就不一样了,光有个体心灵的皈依远远不够,个体还必须生活在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结构当中才行。

比如,“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等这些规矩,都是对某种人际关系的规定,脱离开人际关系根本就没法展开。

把你一个人扔荒岛上,还让你三从四德,你肯定做不到。

儒家文化所要求的这种特定的人际关系,首先就要求有比较稳定的家庭组织,而稳定的家庭组织,前提是你得是定居的。

儒家文化的地理依赖性定居的前提是农耕,而农耕有一个最硬性的约束条件,就是年降水量。

东亚大陆上,如果一个地方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的话,靠农耕是活不下去的。

那么,东亚大陆的400毫米等降雨线在哪儿呢?

这条400毫米等降雨线,差不多和长城重合。

长城再往北,年降水量就不足400毫米了。

也就是说,儒家帝国在农耕地区的扩张极限,就是400毫米等降雨线。

于是在这里,儒家帝国修建了长城。

长城再往北就是游牧地区了。

在古代社会,由于农耕对降雨量的要求,使得你要是越过了长城以北,还想活得下去的话,就必须游牧化,否则是死路条。

而一旦游牧化之后,就意味着中原式的人际关系结构、家庭结构等等都没有基础了,无法再按照儒家的方式来生活了。

从文化上来看,只要你的生活方式游牧化了,这就不是汉人了。

第一代的人也许还有点汉族的记忆,到第二代、第三代就是彻底的突厥人蒙古人了。

所以,在古代,你在长城以南生活,遵从儒家的方式来生活,那你就是汉人。

而你在长城以北生活,为了生存,你就变成游牧民族,过两三代,也就不是汉人了。

02儒家文化有地理依赖性

纯正的中原王朝也许有能力派兵远赴漠北,驱逐游牧者,但要说统治漠北,那就必须得驻军了。

而驻军的后勤补给,无法从中原运过去,因为太远了,只能让驻军就地取材。

而一旦游牧起来,这些军人也就不再是汉人军队了,分分钟成了草原上的新生势力,调转枪头南下抢钱抢粮。

所以,中原王朝即便扫荡了漠北,但办完事之后还是必须撤军,回到长城以南。

那这样,中原王朝出兵漠北,就只不过是替草原上的其他游牧者扫清了障碍而已。

儒家文化是有地理依赖性的。

因为自然生态原因,儒家越不过去长城以北、嘉峪关以西。

儒家文化只能在中原地区展开。

所以,古代社会,纯汉人王朝无法同时稳定地、可持续地统治长城南北。

03中原王朝有稳定的财政,养活官僚体系

正是因为自然生态原因带来的社会结构不同,也导致了中原和草原这两边,一旦形成帝国的话,统治逻辑有很大的不同。

中原这边是农耕文化,人口都是定居的,因此很容易收税。

中原王朝就能够形成稳定的中央财政,这让中原在周朝之后发展成为一个官僚制帝国。

官僚制帝国有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君主和官僚,在功能上是有分工的。

君主的首要功能,是象征正当性,次要功能才是具体干活。

君主即使是干活,也不能绕开官僚体系胡乱指手画脚,否则官僚们就没法干活了。

有了成熟的官僚体系,就能从民间征收源源不断的税,来养活朝廷。

04中原王朝统治草原,成本大于收益

草原上降水量不足,只能游牧为生。

也因此,中原帝国的那种官僚体系、中央财政在草原上都无法存在。

这是因为,你想要通过税收建立中央财政,有个前提,那就是税收的收益要大于成本,你不能花了十块钱雇人去征税,却只征回来两块钱,必须征回来二十块钱,这事才玩得下去。

对于中原人口,因为都是定居的生活方式,所以征税相对容易,你花十块钱的成本能征回来二十块甚至三十块。

但草原上,因为游牧者的生活高度流动化,逃避征税太容易了,你花十块钱能征回来两块钱就不错了。

由于在草原上征税成本太高,所以在草原上根本就建立不起中央财政,也建立不起来官僚制,因为根本没钱养活官僚嘛。

没有中央财政,没有官僚体系,这就导致草原上无法进行大规模治理。

所以,在草原上,人们只能以小部落为单位行动。在小群体的情况下,是可以依靠熟人关系成管理的。

小群体的规模上限是多大呢?

英国有一位人类学家叫做邓巴,他提出,这个规模上限是150人左右,150这个数字就被称作“邓巴数”。

超过150人,要维持群体内所有人之间的密切关系,所要处理的数据量就超过大脑的承受极限了。

所以,一旦群体规模超过这个临界点,它就不再是个熟人社会,是陌生人社会,只能靠规则来治理。

规则就得有人来执行,官僚体系就是干这个的。

但是草原上又养不起官僚。

所以,一旦部落的规模超过临界点,它就会分裂出新的部落,继续以小集群的方式来行动。

面对草原上这样分散的小集群,如果中原王朝去统治的话,成本会大于收益,因为你统治草原,只有投入,无法征税,打赢草原部落,除了退兵,别无它法。

05中原王朝和草原帝国,相生相杀

说到这里,你可能要问了,既然草原上不能大规模治理,那么,草原上为何会有匈奴、鲜卑、蒙古那种强大的游牧帝国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大家必须要先搞清楚一个背景,就是强大的草原游牧帝国是何时出现的?

在秦统一天下之前,并没有出现过什么强悍的草原民族。

那时的北方游牧民,在历史记载中顶多是跑龙套的,根本算不上什么威胁。

但秦始皇灭了六国后,下一步军事行动就是派蒙恬领兵三十万北伐匈奴。

到了西汉帝国时期,一个强大的匈奴帝国仿佛从天而降,突然耸立在北方中原形成庞大的帝国。

中原王朝没统一之前,北方从不是威胁,一旦中原统一,北方就有了草原帝国了。

中原没统一之前,这些北方游牧民族都去哪里了?

其实他们哪里也没去,都在草原上呆着。

而一旦中原统一,根据农耕民族的特点,只需要几年经营,就能聚集庞大的财富。

这个时候,游牧民族南下就有利可图了。

只要草原上有英雄振臂一呼,说咱们一起南下抢钱抢粮抢娘们,那草原各部落就会聚集起来,南下骚扰中原王朝。

说白了,如果中原大乱,没钱没粮没人,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也懒得南下。

而一旦中原统一,经济恢复了,游牧民族也就来抢东西了。

随着游牧民族不断和中原王朝打交道,一些游牧部落,也学会了统治术。

一些有雄才大略的草原英雄会想,与其我天天南下抢东西,不如把长城以南的区域给统治了,我来收税,不更好?

所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不少游牧民族统治中原的王朝。

这里就奇怪了,为什么汉人王朝无法统治草原,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就能统治中原呢?而且还是同时统治草原和中原,建立了疆域超级庞大的二元帝国。

下一篇,我们就来聊聊草原王朝。

诸葛亮说,“要亲贤臣,远小人”,贤臣是谁,小人指的又是谁​

9 阅读:2757
评论列表
  • 2021-03-03 09:30

    很好的分析,从地缘和文明特点上看待问题。

狐狸先森讲历史

简介:狐狸先森坚持原创,输出精品内容,与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