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本文摘自《安徽文史资料》第十三辑(晚清时期史料,1983年1月出版),王德培、李应熙、王祥,原标题《李鸿章轶事》
正文
李鸿章(1823-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人。清末买办地主阶级的代表,“洋务派”首领。一八八四年中举后,历任清廷江苏巡抚、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直至总理大臣等职。李鸿章靠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家,曾代表清廷签订一系列辱国丧权条约,大肆出卖民族利益,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反动历史人物。
本文只是根据走访几位高龄老者,和查阅有关资料,记述李鸿章几件轶事,并不代替对他一生的评价。
一一八四四年,李鸿章中举,其长兄李瀚章仍是贡生。次年,弟兄二人一同进京赶考,因家境贫寒,川资不足,只好设法筹借。当时他们只有两处可借:一处是东乡撮镇余姓财东,一处是北乡龚姓财东。他俩先到余家,碰了钉子,扫兴而归。眼看考期渐近,无奈,他俩硬着头皮来到龚家,通过李姓家族中一个在龚家教书的先生向龚姓财东求借,龚只是支支吾吾地说:李家兄弟来了,要好好款待。借钱嘛,这事我晓得。并不明确答复。李氏兄弟恐怕借钱无望了,便向龚家辞行。龚也不挽留,设宴饯行,并送他们两匹马上路。途中,龚家派来送行的人告诉他们:龚三老爷给了你们一人一百两纹银,就装在每匹马上的袋子里。弟兄俩下马一看,果然不差,真是喜出望外。
于是弟兄两人高高兴兴,策马赶路,途中,李鸿章即兴赋诗一首。诗曰:
丈夫只手把吴钩,志气高于百丈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
敢为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芦沟桥畔路,几人从此到瀛州。
借钱时低声下气的窘态,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这次李鸿章考中了进士。不久,得到曾国藩的提携,尤其是在镇压人民革命中,十分卖力,用人民的鲜血染红了自己头上的顶戴,遂平步青云,不久就出任两江总督。这时他想起知恩图报,便叫人打听龚家下落,后来得知龚三老爷已经过世,目前龚家家道衰落,只有一个孙子龚照与还没得到功名。于是,李鸿章立即召见龚照与,花钱为他捐了一个道台,并安排他到上海兵工厂当督办。后来,李鸿章在北京官居要职时,又把龚照与派到英国,充任驻英公使。
二安庆舒铁香与李鸿章同榜,李出任两江(清朝江南、江西两省)总督,驻驿武昌。舒前去访问,想找李谋一个差事,但去衙门两次未得一见。舒极为愤慨,在游黄鹤楼时,题了一副对联在黄鹤楼的墙上。联云:“同榜贵人多,饶他稳坐青牛,懒向人间谈道德,相逢知己少,愧我重登黄鹤,难从天上觅神仙。”有人以此联告李鸿章,李闻之愧悔,使人请于舒,商摘此联,并许以高官,舒不顾。商之再三,请酒赔礼,始允摘联,归不就官。此联系用老聃骑青牛过函谷关,传授令尹子喜道德经五干言的故事,切李姓讽刺李鸿章,稳坐高官,不认同学,一点道德不讲;下联是引用费文伟登仙黄鹤西返的故事,也是讽刺李鸿章的,说现在知己的朋友少了,我现在虽然登上黄鹤楼,哪里能遇到象文伟一样的仙人,把我带到天上去呢?
三李鸿章虽说官居当朝一品,却因惧内而一生未曾取妾。一天,李鸿章洗澡之际,不知怎么对一个送洗澡水来的丫环动了心,遂瞒着老婆马氏,经常暗中与这个丫环来往。不久,她便有了身孕,瞒不住了,于是马氏同李鸿章大吵一场,直到李保证不娶其为妾方才罢休。李只好另置处所,让这个丫环生产。生下的是个男孩,有人向马氏报告,并请给取个名字。马氏闻报,恶狠狠地说:小贱人生的怪东西还配有名字?只配叫“王八”!从此,“王八少爷”之名便在府里传开了。不料,这位少爷时乖命蹇,七、八岁上就一病鸣呼。李鸿章好不伤心,吩咐家人将其尸体运回老家合肥安葬。其坟就在合肥县东店埠西头约半里处的一个小岗头上,周围圈了土围墙,里面还种有宝塔松。当地群众称之为“王八少爷坟”。
四李鸿章官居巡抚、总督、总理大臣等多种要职,借机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置入私囊。在大办所谓“洋务”之时,更是大发国难财,在上海,南京、安庆、芜湖、合肥等城市大买地皮,建公馆,开当铺;在农村则大量购买土地,盖仓房或庄房。即以合肥——当年的庐州府来说,所属各县城及一些大集镇几乎都有李家公馆或当铺,一些边远的乡村也都有李家的仓房或庄房。例如,现在的巢县城内东河街,一大半房屋都是当年所谓的“李府”;巢城北大街的当铺巷,就是当年李家的一个大当铺所在地;肥东的店埠、梁园,巢县的柘皋、焗炀河也都曾有李家的当铺。
李鸿章曾对其子侄们说:你们要想发财,就到各个地方去多买些地皮,开当铺或盖房子。长江中游的芜湖,交通也方便,今后一定是个大商埠,在那里要多多买地。李家子侄对李的嘱咐心领神会,争着在芜湖买地皮。当年荒凉不堪的大花园便是争购的中心,环绕陶塘的土地,几乎全部给李家买去。
当时的人民群众对李家的搜刮十分愤慨,故有“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饥”的说法。前句即指李鸿章,当时他担任的职务,相当于宰相。后句传说是李对光绪帝载湉的老师翁同龢反唇相讥,因前句本是翁对李的戏谑。翁曾主“户部”,古称“司农”,江苏常熟人。旧时的文人常喜玩弄文字的技巧。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巢县政协供稿
资料来源:
《安徽文史资料》第十三辑(晚清时期史料,1983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