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学》卷一一:智极则患也。圣人不患智寡,患德之有失焉
智极则患也。圣人不患智寡,患德之有失焉【译文】如果聪明到了极点就是愚蠢了。圣明的人不担心自己缺少智谋,却担心自己品德有缺失。
核心观点:德才相比更应重德,品德是才能的主导,缺德则知识能力再强也非完人。1. 对 “智极则患也…… 患德之有失焉” 的解读
1. 聪明过度会变愚蠢,圣明之人更担心品德缺失。德与才是有机统一体,能力强但品质败坏者危害极大,品德是才能的主宰,才能是品德的奴仆。
2. 朱元璋教育子女的事例
1. 教育背景:朱元璋出身文盲,妻子非名门,但鉴于元朝灭亡教训,明白为政以德的重要性,重视子女教育。
2. 教育理念与实践:重视 “进德修业”,在大殿训诫诸子,强调德充于内、表现于外的重要性,认为 “德” 能补体补智,要德才俱进。为此亲自制定教育方针,要求师傅做好榜样、因材施教,尤其注重 “正心”,反对只背诵辞章的教育方式。在宫中建大本堂,收存图籍,聘请名儒,还挑选有高尚德行的士人充当太子宾客和谕德,对诸子进行封建 “德行” 教育,委命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开国重臣兼任太子少师、少傅、少保辅导太子,宋濂对太子 “德行” 修养影响尤大。
3. 道德的重要意义
1. 对文人而言:真正的高人以道德文章行世,依托美好品性,文章精美和谐,谦虚、胸襟开阔等道德品质能让文采斐然、文章高逸,道德靠人格力量征服人,“德高” 不仅 “望重” 还能 “言重”,德行是形象体现,道德滑坡和人格缺失很危险。
2. 感化他人的案例:一位暴躁好斗青年在大德寺听禅师说法后想改变,禅师以面对他人吐口水、拳头等情况应忍耐为例,向青年展示忍耐美德,即使青年对禅师动手,禅师也关心其手是否疼痛,体现了德的力量。道德高尚之人能成就自身不凡人生,感化周围人,若缺德,才华只是低级手段,每个人都应培养品德做道德践行者。
感谢您的喜欢,点赞关注,支持原创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