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统治俄罗斯243年,俄罗斯人为何没有被蒙古人彻底同化?甚至俄罗斯人在外貌上,几乎看不出有蒙古人的痕迹。根据西方的学者观点认为:每个俄罗斯贵族的体内都流淌着蒙古人的血液,特别是他们继承了蒙古人好战的性格。那么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为什么现在的俄罗斯人长得并不像蒙古人呢?今天我跟大家聊一聊俄罗斯的历史起源,给粉丝朋友分析一下来龙去脉。蒙古人和俄罗斯人两大民族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俄罗斯人和蒙古人,绝对有着高度相似的地方。
在现在的俄罗斯联邦,一共有四个蒙古自治共和国:分别是布里亚特共和国、图瓦共和国、阿尔泰共和国、卡尔梅克共和国。这四大共和国的蒙古人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元朝蒙古帝国金帐汗国统治俄罗斯帝国的那一批蒙古人吗?其实不完全是,元朝和明朝从中国境内迁徙过去的也有。还有一些蒙古人是1840年鸦片战争,沙俄从清朝手里面抢走领土遗留下的蒙古人。
布里亚特民族从种族上是厄鲁特蒙古人近支,其祖先原游牧于外贝加尔地区,后来向北发展到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地区,与当地居民混合而形成现代的布里亚特人,其民族形成过程在17世纪基本完成。
1631年,俄人到达叶尼塞河支流通古斯卡河上游,立即与布里亚特人发生冲突。经过25年的战争,布里亚特人被完全压服,才臣服于俄国。
其中一部分反抗俄人到底,向南移入喀尔喀领地。
另外一部分,当清军在黑龙江以西打败俄人时投向中国,被赐名巴尔虎人,编入八旗军,并安置在呼伦贝尔地区。
目前居住在俄罗斯的布里亚特人,至今仍保留着完全蒙古式生活的村寨部落,有的已被辟为“民俗文化村”供人参观,其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与现在的蒙古族相近,建筑也表现着不同于俄罗斯其他城市的风格。
布里亚特部是蒙古族的一个古老的部落,《蒙古秘史》称作“不里牙惕”。其先民一直在贝加尔湖一带森林草原地区,从事牧畜和狩猎生产。1207年,术赤受成吉思汗之命率大军征服“林木中百姓”,布里亚特部成为成吉思汗的属部。其后多次迁徙,16世纪后开始在额尔古纳河、贝加尔湖、色楞格河流域一带草原上游牧。
俄国十月革命后,俄国白匪阿塔曼、高尔察克、谢苗诺夫等残部被苏俄红军击败,退到布里亚特地区顽抗。他们到处抢劫役马和财产,绑架适龄男子当兵,闹得民不聊生,布里亚特蒙古人居住的草原变成了战场。
1918年初,布里亚特蒙古人陆续迁入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翼旗境内。1922年,经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批准,160余户700余人迁入今鄂温克旗锡尼河地区建立布里亚特旗,辖4个苏木,一直居住至今。现在,布里亚特蒙古人有6000余人。
布里亚特地区历史上曾是中国领土,但目前不属于中国。
布里亚特地区位于贝加尔湖周边,历史上曾是中国的一部分。元朝时期,布里亚特人的领地被纳入元朝版图,隶属于岭北行省。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布里亚特地区最终被俄罗斯吞并,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目前,布里亚特人主要分布在俄罗斯的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赤塔和伊尔库茨克等地。
布里亚特人属于蒙古人的一支,称为布里亚特蒙古人,使用布里亚特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他们原信萨满教,东贝加尔湖地区的居民多信喇嘛教,名义上信仰东正教,但实际上仍保留萨满教残余。
在俄国十月革命后,部分布里亚特人迁入中国境内,最终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的锡尼河两岸。
位于贝加尔湖的东岸,被俄罗斯帝国长期打压下人口不断下滑,名义上自治实际上没有任何自治权。
唐努乌梁海(图瓦语:Таңды Урянхай),早在汉代便有中国人活动痕迹。
唐代为都播地,隶属安北都护府管辖,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宋朝和金国时,属西辽政权,称谦谦州。
元朝属岭北行省,称益兰州。
明朝属蒙古瓦剌部。
清朝称为:唐努乌梁海,为外蒙古扎萨克图汗辖地。
1727年《布连斯奇条约》规定,中俄在此以萨彦岭为界,归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
1864年,俄国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割去西北十佐领。
1911年,中部二十七佐领为俄国强占,东部九佐领为当时宣布“独立”的喀尔喀封建领主占领。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中东部三十六佐领一度由北洋政府收复,并派专员驻扎此地。但不久又被迫撤退!东部九佐领之地,今属蒙古国库苏古勒省。
1921年中部为俄国强占的二十七佐领之地宣布成立“唐努图瓦共和国”。
1926年,改称“图瓦人民共和国”。
1944年,被并入苏联版图,称“图瓦自治州”。
1961年,又改为“ 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1991年,苏联解体后,又改为俄罗斯联邦的“图瓦共和国”。
历史回眸北洋政府收复失地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后,内战波及唐努乌梁海地区,唐努乌梁海居民和中国内地商人损失惨重。面对这种形势,中华民国政府外交部采纳乌里雅苏台佐理专员陈毅之建议,决定武力收复外蒙古和唐努乌梁海。
1919年,北洋将领徐树铮将军曾短暂收复外蒙古。只可惜,由于当时国内军阀混战,北洋政府根本无暇顾及外蒙和唐努乌梁海的局势。
13世纪时,卡尔梅克共和国属于金帐汗国。
15世纪时,又归属于阿斯特拉罕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于1556年归属于俄罗斯。
17世纪时,卡尔梅克人迁居到里海沿岸低地的西部,其早期历史与古老的厄鲁特部落紧密相连,厄鲁特人是从中亚迁移到伏尔加河下游居住的。在迁移过程中,突厥人、俄罗斯人和一些其他部族加入到厄鲁特人部族中,直到最后形成卡尔梅克部族。在17世纪,在卡尔梅克人中十分盛行。直到19世纪末形成了游牧民族。
1920年革命后,建立了俄罗斯卡尔梅克自治区,1935年成立共和国。1943年卡尔梅克人由于“与德国侵占者合作”被强行驱逐到西伯利亚和北哈萨克斯坦地区。1958年驱逐令被认为有误又作修改,并重新成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隶属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几乎所有的卡尔梅克人又重返故土。
明末清初卫拉特蒙古分为四部:和硕特(K hoshut)、准噶尔(Dzungar或Jungar)、杜尔伯特(Dorbet)、土尔扈特(Torgut),后准噶尔部强盛,土尔扈特部不服准噶尔部统治,于1616年在首领和鄂尔勒克带领下,越过吉尔吉斯草原,同年与俄人讲和。土尔扈特部和鄂尔勒克移居于托波尔河上游,以其女嫁西伯利亚汗后人,并征服花剌子模部分领地。
1643年,和鄂尔勒克移营至伏尔加河下游阿斯特拉罕附近,与诺盖人密谋,使其脱离俄国。
1650年,西伯利亚的土尔扈特部遣使向顺治皇帝表示臣服。
1673年,顿河和额济勒河(伏尔加河)间的土尔扈特部首领阿玉奇,为得到俄国每年的丰厚赠礼,向沙皇表示效忠,但土尔扈特部与克里米亚汗国、达赖喇嘛、清朝都继续保持联系。后来沙皇俄国不断向其征兵用于对奥斯曼土耳其作战,激起了土尔扈特人的反抗,17万土尔扈特人在首领渥巴锡(阿玉奇的曾孙)率领下东归故土,遭俄军和哈萨克人拦截死伤无数。最后,剩4万3千人到达中国新疆境内。其他9万卫拉特部蒙古人留在了伏尔加河下游地区,成为了今天的卡尔梅克人。
1771年,土尔扈特部东归,从沙俄回归清朝的民族大迁徙。在清乾隆三十五年末至三十六年夏(1770~1771年),以土尔扈特部为主的卫拉特蒙古从俄国伏尔加河流域向东返回清朝伊犁地区的一场民族大迁徙,是土尔扈特部重返故土的民族壮举。
为摆脱沙俄压迫,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初一日(1771年1月16日),土尔扈特部正式发动武装起义。渥巴锡首先派宰桑率精锐袭击俄杜丁大尉兵营,又分兵击败沙俄援军,再袭击驻地附近的沙俄城镇以作牵制。而后,渥巴锡率领居住在伏尔加河东岸的的三万三千余户近十七万部众(西岸部众未能成行,数量有4706户和11198户两种说法 ,兵分三路,抢渡乌拉尔河,直插哈萨克草原,经由恩巴河暂避风寒。
次年春经历与哈萨克联军大战后,突围后绕行巴尔喀什湖西南沙砾地区,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六月,最终抵达清朝领土伊犁河畔。在历时近八个月的跋涉中,他们冲破了沙俄及其附属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严寒和瘟疫的侵袭,行程近万里,以人畜减半的代价,最终完成了东归祖邦的民族大迁徙。
清政府对回归的土尔扈特部采取优待上层、分置部众、因俗而治的政策,并大力提倡黄教以便加强民族认同感。土尔扈特部回归清朝后融入当地民族,为此后边疆建设和民族团结带来积极影响。
土尔扈特部东归是世界历史上最后一次民族大迁徙,更是武装反抗压迫、追求民族自由的爱国行动。它不仅在中华民族斗争史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上谱写辉煌篇章,更为世界各族人民反抗外来民族压迫树立榜样,鼓舞着被压迫民族的斗争意志。
1920年,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俄罗斯卡尔梅克自治区。
1935年,成立自治共和国。1943年,卡尔梅克人由于“与德国侵占者合作”被强行驱逐到西伯利亚和北哈萨克斯坦地区。1957年,重设自治州。1958年,驱逐令被认为有误又作修改,并重新成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隶属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几乎所有的卡尔梅克人又重返故土。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后归于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尽管他们的祖先与中国有着深厚的联系,但现在的卡尔梅克共和国是俄罗斯的一个自治共和国。在二战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这些卡尔梅克人被苏联送到了前线战场,牺牲了几十万人!为苏联的卫国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天俄罗斯境内的四个蒙古共和国的蒙古人,并不完全是当年元朝蒙古帝国统治俄罗斯240年的金帐汗国蒙古人。而是蒙古人从中国迁移过去的、是从清朝手里面抢走的558万平方公里领土,遗留下来的蒙古人。
俄罗斯帝国起源于莫斯科公国,并在彼得一世时期正式成为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东斯拉夫人,他们建立了基辅罗斯国。随着13世纪蒙古帝国远征,横扫欧亚大陆。
基辅罗斯国被灭,东斯拉夫人成为蒙古人的臣民。之后,罗斯人的政治中心转移到了莫斯科地区,建立了莫斯科公国。在蒙古人的统治逐渐衰落后,莫斯科公国的伊凡三世成功赶走了蒙古人,结束了他们对俄罗斯地区的统治。随着时间的推移,莫斯科公国逐渐转变为沙皇俄国,并在1721年彼得一世在与瑞典王国进行大北方战争胜利后,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俄罗斯正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的前身是莫斯科大公国,莫斯科大公国又是金帐汗国的附属国。
蒙古人统治俄罗斯时期,是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王朝。钦察汗国是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的次子拔都结束西征后,在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建立起的蒙古帝国辽阔汗国。强盛之时,几乎囊括了今天的俄罗斯。
拔都以伏尔加河地区作为政治中心,在入口处建立了首都萨莱城(今阿斯特拉罕附近)。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蒙古钦察汗国也成为了一个独立政权的国家,其继任者继续对外扩张,逐步征服了罗斯公国。自此,蒙古钦察汗国和罗斯公国形成了藩属国关系,罗斯公国在蒙古帝国金帐汗国统治下,达到238年之久。
在蒙古金帐汗国统治时期,莫斯科大公国作为蒙古附属国存在,并依靠蒙古金帐汗国所赋予的代征贡税的权力逐渐强大起来。莫斯科大公国陆续合并其他公国的领地变得强盛,最终取代了衰落的蒙古金帐汗国,莫斯科大公国继承了金帐汗国其部分领土,这一过程为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莫斯科大公国在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下,学习了两个多世纪。磨砺出了超强的战斗力,并继承了蒙古金帐汗国广大的土地和多民族的构成特点,这些遗产对俄罗斯帝国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蒙古人统治俄罗斯帝国(前身基辅罗斯公国和后续的俄罗斯各公国)的时间长达200多年。从1237年开始,到1480年伊凡三世摆脱蒙古人统治为止,蒙古人在俄罗斯建立了金帐汗国,对俄罗斯各公国统治时间合计24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