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威胁塞尔维亚,科索沃边界又起冲突,美国重新点燃欧洲火药桶

孤烟暮蝉 2022-08-02 09:12:23

宣布“独立”14年后,有北约撑腰的科索沃当局要做件大事。它打算从2022年8月1日开始,打算针对其塞族“自治区”下手,提前实施驱逐禁令。这种目标鲜明,就是要点燃欧洲火药桶的政策很快引发了周边各国的注意。

随着北约发出威胁,宣布驻科索沃部队随时准备干预,塞尔维亚也不肯相让。一时间,自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后,暂时休战了二十多年的巴尔干地区又有了点火药味。而这种局面的形成又与美国分不开。

对科索沃来说,当地北方的塞族居民在科索沃“独立”后,不承认这个单方面独立的地区。至少有五万以上的当地人坚持使用塞尔维亚签发的车牌。科索沃当局对此也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根据2015年的协议,塞族居民在该地区享有自治权

到2022年6月,科索沃还是单方面地破坏了这种局面。科索沃当局宣布8月1日后不再承认塞尔维亚车牌,在科索沃境内挂塞尔维亚车牌的车辆一经发现,立即没收。塞尔维亚表示抗议后,科索沃宣布设立一个缓冲期,打算从8月1日到9月30日间再实施这个危险的计划。

但是,这一切在7月突然发生了急转直下的变化。7月26日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华盛顿接见了科索沃的“总统”。后者向布林肯保证,称要坚决支持美国,就像20年前美国干预科索沃问题一样。考虑到北约和欧洲暂时在乌克兰问题上打不开局面,科索沃在巴尔干问题上“打开局面”就具备了一点“合理性”。

于是,科索沃总统从美国一回来,就马上跳过“缓冲期”,马上拿出了这份旨在施压的新政策。它意味着科索沃的塞族居民要么被迫接受屈辱的现实,要么走。

这种要求很快遭到了科索沃北部塞族民众的反对。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走上街头,抗议行动让局势迅速升级。数万民众开始设立路障,用“装满碎石和其他重型机械的卡车”封锁道路,以最直观的方式抗议科索沃当局的禁令。

面对开始有组织对抗“当局”的民众,科索沃当局不仅调动特警,封锁了交通要道。还出动“快速反应部队”,直扑塞尔维亚与科索沃的边境地带。在塞族人聚居的米特罗维察等边境城市,当地的空袭警报也被顺势激活,持续响了至少三个多小时。

但是,科索沃方面“打开局面”的手段过于危险了。很快,就有传闻称“塞尔维亚军队已前往边境”,“进入全面战备状态”。这种局面让分区占领科索沃的北约马上跳了出来。北约当即发表声明,称“准备在稳定受到威胁时进行干预”。对此,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也承诺不会投降。

当然,就目前塞尔维亚与北约、科索沃的实际军力对比来说,北约可能已经拿不出当年入侵南联盟时的兵力。塞尔维亚方面虽然军力大不如前,但其总兵力约三个旅,比北约五国占领军总兵力两个旅略多。如果要“开战”,面对塞尔维亚及科索沃地区超千万人口的大环境,北约尚未成型的快速反应部队甚至无法完成战役集结。

如果真的要“全面开战”,科索沃地区可能未必是塞军的对手。相对于不忘国耻的塞军,当年以“科索沃解放军”为代表的分裂武装已经因政治斗争失败而被解散。北约组建的科索沃安全部队虽然有五千士兵,但这支部队只有轻武器。目前被科索沃当局派去边境的“特警”也只有警用装备。

相比之下,仍然维持着现代军队装备的塞军尚有一定的战斗力。有装甲车辆、米-35直升机和米格-29战斗机以及中国制造的防空设备的塞军,也许会在这场战斗中点扬眉吐气。它意味着火药桶一旦点燃,它爆炸引发的结果可能是北约和美国都不想看到的。

事实上,科索沃和塞尔维亚之间的边境摩擦并非偶然。前南斯拉夫地区在近年来也一直出现着秩序的松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莫过于由美国主导拆分的波黑共和国的“塞族共和国”已经做好了独立、建军的准备。由于波黑是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国”,北约能否应对这场“分裂斗争”,或许将成为继乌克兰、科索沃之后更值得注意的焦点。

0 阅读:41
孤烟暮蝉

孤烟暮蝉

观察世界,大国崛起之际;反省自身,小国博弈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