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妖人”袁天罡之死,历史上袁天罡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温子淳阿 2025-04-02 18:28:04

人们天生就对周围的各种奇怪现象和不知道的事儿感到好奇。这种好奇心让人们不断去琢磨这个世界,琢磨来琢磨去,就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

不过,由于当时的科学认知和技术能力有限,古人普遍相信世上有种“神奇”的力量在起作用。因此,在整个人类历史长河里,不同的地方都不约而同地发展出了巫术和神明的文化。

中国嘛,肯定也不例外。毕竟是个地方大、民族多的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混在一起,中国的巫术文化也是五花八门。要说这里面哪个最深奥、最有咱们中国味儿,那肯定是“道术”了。

道术文化一直以来在老百姓心里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就算后来“儒释道”三家思想交汇融合,道术文化的光芒也没有被儒教和佛教完全掩盖。

现在这个时候,还是有不少家庭在办丧事、喜事、搬家或者盖房时,会找风水先生来瞧瞧,算算未来的吉凶祸福。要是碰上啥不顺心的事儿,觉得可能是鬼神在捣乱,那也得请先生来帮忙解决一下。

就算是不太把这些事放在心上的老百姓,也会对时间和风水上的说法稍微留意点。

所以在很多人心里,道术先生都挺神秘,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好像能跟全世界对话。他们好像有种特别的方法去观察这个世界,甚至还能从世界的各个角落找到未来的蛛丝马迹。

唐朝那会儿,有个道术高手,特别有名。那时候的人们既尊敬他又有点怕他,提到他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不敢多说。

听说,他在算命这事儿上特别在行,能清清楚楚地说出一个从没见过的人长啥样、多大岁数,还能算出将来是走好运还是倒霉。因为他的那些事儿太过古怪,有人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奇才怪人”,老百姓中间也一直流传着他的那些传说。

这个神奇的人物,说的就是袁天罡。

【机缘偶成,神算化境】

袁天罡老家在四川成都,他出生挺普通的,老爸只是个小官,管管税收啥的。不过呢,他爸官职不大,还赶上乱世,所以爸妈很早就过世了。这样一来,袁天罡小时候过得挺惨,又孤单又穷,吃了不少苦头。

还好他有个那时候特别出名的叔叔袁守成,一直带着他,把他养大。

袁守成是个特别会算命的道士,他养大袁天罡的时候,同时还亲自传授他道术方面的学问。

一开始,就是心疼这孩子没人管没人问,心想在这战乱年代,要是他能学会这门手艺,以后说不定能混口饭吃。

日子一天天过去,袁守成发现这小子特别聪明,特别是在风水和占卜这些方面,简直是个天才。于是,他心里就琢磨着,想把自己的本事都传给他。

袁天罡不光有叔父教导,他还拜了当时非常有名的医学大咖,也就是被称为“药王”的孙思邈做老师。他跟着孙思邈,系统地学习了易经理论和医药方面的各种知识。

袁天罡特别好学,在两个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他把自己学到的知识都整合到一起,还努力做得更好。最后,虽然他住在巴蜀这个地方,但他的名声却传到了京城。

那时候的袁天罡,虽说是个新手,但给人算命几乎每次都准,而且他不像那些江湖术士那样,又是搭台又是跳大神的。他只是瞅瞅风向,听听风声,或者拿点简单的算命玩意儿,就能给人算上一卦。这样一来,他在老百姓眼里头,就显得更神秘、更厉害了。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能提前知道点未来的事儿,对老百姓来说真的太关键了。明天会发生啥,谁也说不准,好事坏事都说不定,但只要有那么一点点可能带来希望的小线索,他们都愿意去试试。毕竟干等着也没用,找个方向拼一把,说不定就能成功呢。

举个例子,有个人叫窦轨,他跑去找那个人算命。窦轨那时候过得挺惨,心里头虽然满是干劲,但生活却没啥指望,眼前一片迷茫,完全不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他满心苦恼地找上了那位稍有名望的道士求教,道士像是个逍遥自在的仙人,随手一指,声音淡淡道出,说去凉州或者益州能寻得出路,得赶紧启程,一刻也不能拖延。

窦轨心里半信半疑,但还是决定豁出去,赌上一把,踏上了前往的旅程。

真没想到,袁天罡的话还真说对了。窦轨在凉州和益州,碰上了后来的唐高祖。他俩一起起兵,反对隋朝,建立唐朝,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建立了好多大功。窦轨一下子就火了,成了大英雄,别提多威风了。

袁天罡的能耐,在大唐王朝崛起后,那可是名声大噪,火得一塌糊涂,连带着让整个算命看相的行当都跟着沾光。那时候,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找神仙、学道术的热潮。

白居易写了首诗叫《长恨歌》,里头有句话“有个临邛的道士,还是鸿都的客人,他能真心实意地把魂魄招来”,这句话其实是根据袁天罡的故事写的。

他真就像诗里头说的那样,被皇家的人请进了宫里,当上了钦天监里的大官,台正。

袁天罡一进皇宫,就成了那些王公贵族、大家族眼里的红人。这些有钱有势的人家,本就已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还是想尽办法想要让自家的好运长久下去。

他们特别关心的就是自家孩子的未来,所以老会找他来瞧瞧自家小孩以后能有啥出息,然后按照这看法来培养孩子。

在他看过的那些大家族后代里,正好有一个后来变得特别了不起的人,她就是后来的女皇帝武则天。

他瞅见那裹在襁褓里的小女娃时,脸色一下子就变了。这女娃看起来气度不凡,以后说不定能有大出息。但他没敢往外说,只是含糊其辞地说这女娃以后会有好命,要是男孩的话,说不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这几回神奇准确的预测让他在历史上出了大名,老百姓中间流传着他的故事数不胜数,很多人都觉得他是天上派下来的神仙下凡,拥有让人摸不透的神奇本领和啥都知道的学问。

说真的,他得到的一切都是靠自己刻苦努力学来的,其中很大成分得益于他的知识广博和做事细心,跟什么神仙鬼怪可没关系。

【心系万民,布施机巧】

袁天罡因为会道术而出名,但他从没把道术看成是那种能随便赚点外快的小把戏。对他来说,道术是一辈子的事业,是用来帮助天下人的好东西。

他一辈子学的东西,可不是只为了保住那些达官贵人的富贵生活。小时候受的苦,还有一路上亲眼见到的老百姓的难处,他一直记在心里,从来没忘过。

他一直在琢磨怎么给老百姓找条好路子,靠着能预知天气的本事,带着大家搞建设,修水利、建桥梁铺道路,让生活生产都顺畅多了。他还用上自己学的医术,给乡亲们治病,平息疫情,让大家远离病痛。不止这些,他还用道家的道理来教育村里人,劝大家行善积德,各自干好自己的活儿,爱护自己的家园。

老百姓嘴里常说的那些神仙啊、使者啥的,其实都不算啥。只有当你能用自己的本事给大伙儿带来好处,那才算是真的有了成就,算是没白活。

他明白自己的能力终究有边界,这世上太多事情他无力触及。所以,他就把自己的所学整理成书,拿去教给其他的道士,还告诉他们要用这些知识去帮帮天下的老百姓。

像《推背图》和《五行相书》这些书特别有名,在民间传得很广。但挺遗憾的是,那些道士学了他书里的东西,却不都是像他希望的那样去帮老百姓,反而把自己搞得神乎其神,好像真的是什么高人一样。实际上呢,他们就在那一带作恶,拼命捞钱,这完全违背了袁天罡无私分享知识的初衷。

而且,袁天罡自己从来不觉得他的道术有多神奇,他说的道术,其实就是把世间万物怎么运行给琢磨透了,然后照着那些不变的规矩,去观察、预测、算算账,根本不是什么摸不着看不见的玩意儿。

有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隋朝快结束的时候,李淳风特别佩服袁天罡的能耐,于是他带着很多钱,走了很远的路,就想拜袁天罡为师,学点真本事。

他俩见面后,有一天跑到城外溜达,瞧见前面的烂泥地上有一溜儿牛蹄印子。袁天罡就问了李淳风一句,说你看这脚印,能分出是公牛踩的还是母牛踩的不?

一开始,李淳风感觉这事儿挺古怪的,毕竟牛的公母不像人一样,能从脚印大小上一眼看出来。

袁天罡没一会儿就给出了答案:那是一头怀了小牛的母牛,左眼还瞎了,以后能生下个小公牛。李淳风一听,既惊讶又有点不信,就顺着牛蹄印往前走,找到了牛的主人。

一验证就明白了,问过牛主人后才知道,袁天罡说的话是真的。而且没过几天,那头母牛就真的生下了一头小公牛。

这下子,李淳风心里头更纳闷了。他和袁天罡呆了好几天,愣是没瞅见袁天罡使啥法术,也没听他唠过这方面的事儿。这家伙难道真的开了“神眼”?

想到这些,李淳风直接跪在地上,认真地问袁天罡是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

袁天罡微微一笑,说这世界没那么复杂。按常理来说,母牛左侧身体沉,就容易怀公牛,反过来就多是母牛。而且你看,牛蹄印都是左边深右边浅。还有啊,它一路上吃草都往右边偏,这就说明它左眼可能不太好使。

过了一会儿,袁天罡平静地说:其实,道术这东西,并不是说道士就比普通人多了一个“超能力眼”,而是他们能瞅见那些咱们平时不注意的小细节。

生活的规律就藏在每天的点点滴滴里,世间万物运转的秘密其实早就悄悄体现在这些细节当中。咱们只要细心留意,用自己知道的知识去琢磨琢磨,答案很快就能浮出水面。

天文是这样,医药是这样,地理也是这样,世间的起起落落、欢喜忧愁、朝代变换、从古到今的故事全都是这样。道士呢,就是在这当中靠着他们的知识给人出出主意,至于事情能不能成,是好是坏,那都得靠人们自己去把握了。

要是人变得特别懒,品德也不修,那就算是天上的神仙来帮忙也没用;反过来,要是人肯努力持家,做事勤快,不用求神拜佛,自己也能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李淳风一听这话,立马觉得自己懂的太少了,心里挺不是滋味。从那以后,他就发奋读书,到处求学问,最后也做出了不少让人称赞的成就。

【事了拂衣,尘归尘去】

其实道士这行当里规矩多得很,不能想干嘛就干嘛。那时候大家都觉得,道士是能瞅见老天爷心思的人,但这天机嘛,是不能随便往外说的。所以道士给人算命的时候,总是说得含含糊糊,不肯把话说透。

另外,道士们还有个大忌讳,那就是绝不给自己算命。他们这些人啊,住在深山里,云雾缭绕的,一不小心就可能把自己给绕进去了,惹上麻烦。

但到了晚年,袁天罡没把那些忌讳放在眼里,他给自己卜了一卦,结果说在长安待久了会有麻烦。所以,他把手里的事情都处理完后,就向朝廷请求退休,回老家隐居去了。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朝廷真是大乱了一场,到处都是拉帮结派、互相斗争的事情,血腥得很。要是袁天罡那时候在朝廷里,恐怕也难以保全自己。所以说,他正好避开了这场大混乱,也算是逃过一劫。

抛开那精妙绝伦的道术推算,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事儿其实也没啥大不了的。

说白了,统治者强调重视道德和神明,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相信有什么铁定的天道法则,也不是因为他们心里有多敬重那些天道理论。

说白了,就是拿“君权是神给的”这套说法,让老百姓和官员们都听话,好让自己一个人独揽大权,名正言顺点。但那个所谓的天理啊,既能帮人,也能害人。今天能帮着李唐坐上皇位,改天也能让武周登上朝堂。

袁天罡这辈子啥风声没听过,京城那四面高墙里的动静,他还能不清楚?

就是说,鸟儿都飞走了,那好弓也就没啥用了,兔子被捕完了,追兔子的猎狗也就得被煮来吃了。

像袁天罡这样名声大噪、学识深厚的人,统治者心里头其实多少都有些顾忌。因此,他们得想法子管住他,需要的时候可能还会给他点颜色瞧瞧,实在不行,干脆就把他给解决了。

在这种情况下,要是不懂得趁早收手,很可能最后没什么好果子吃。

虽然这样,但他算出来的结果是,自己的寿命已经不多了,最晚到第二年4月,就要离开人世了。

世上的东西啊,总有个结束的时候,就像魏武帝写的那样,神龟活得再长,也有它死的一天。我这辈子,该学的学了,想干的事儿也干得差不多了,所以啊,是时候该走了。

袁天罡退休回老家后,第二年春天四月时,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在家里安安静静地走了,没受啥罪。

邻居们都说,他生前并没有生病,离世前精神还特别好。感觉他就是到了该走的时候,一切都顺其自然,最后回归自然。他留下了一辈子的传奇故事和几本书,给后人慢慢品读和研究。

说道道法这事儿,到现在还有好多咱弄不明白的地方。古人的那些聪明想法,经过时间的冲刷,变得越来越不清楚了。好多书里写的那些东西,也没法去深究到底准不准了。

同时呢,随着科技的进步,好多以前模棱两可的看法和理论都被打破了,这让不少人觉得,道术啥的,不就是跟迷信、骗术差不多嘛。

袁天罡的事儿这么一琢磨,道法文化其实挺有门道的。它里头藏着古人对世界的简单看法,就是怎么理解日常里那些事儿,怎么给它们分分类。这里面啊,还有各行各业的知识都搅和到一块儿,不光是为了学问,更是为了能用上,能帮上大家。说白了,就是既想着怎么过好日子,又想着怎么做好事,还有最最基础的是非好坏的观念……

很多这些东西,我们到现在都还在不知不觉地用着呢。

1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