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我军提出参观俄军潜艇,对方犹豫再三提条件:除非做到六不

癸妹聊历史 2023-06-07 10:21:45

1994年,俄罗斯代表团入京洽谈基洛级潜艇订购协议。会议中,我方提出希望购买俄国最新研制的配套武器时,俄国先是拒不承认该武器的存在,随后在我国拿出相关证据后,俄方只好推说该武器不在售卖范围。谈判一时间陷入僵局,只能暂停。

金矛作为中方谈判代表,会后第一时间向海军副司令贺鹏飞做了汇报请示。贺鹏飞随即给出谈判指示,要求必须拿下该武器的采购合同,否则潜艇的订单也将取消。

接到指示后的金矛再次组织谈判会议,但一直到次日凌晨,谈判仍没取得任何进展。我国负责谈判的“总参专项办”经内部讨论后,决定换一种方式进行攻略。

(中俄混委会洽谈基洛级潜艇采购协议)

于是,第二天,专项办主任马庆华邀请俄方代表团团长——格里申上将,进行了一对一的友好会谈。

会谈中,马庆华一改往日迂回的谈判方式,单刀直入地表明了我国的采购原则。这让格里申感到为难,只能致电俄方高层。终于在一天后,我国谈判代表等到了来自俄方的好消息。

然而,有人欢喜就有人愁。俄国代表团中的几个代表在知道结果后表示坚决反对,并在谈判会议中与格里申发生了争执,甚至还致电俄方高层,试图阻止这款新型武器的出售。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武器让俄国如此看重,如此谨慎呢?

(我国仿苏制035常规潜艇)

一、考察基洛级潜艇

这就要从我国访俄代表团,考察基洛级潜艇说起。在上个世纪90年初,我国台海危机日益严重,但当时我国海军作战装备可谓是一片空白。

除了自主研发建造的核潜艇,因数量有限,性能一般难挑大梁外,就连大量的常规潜艇也无法满足作战要求。这就暴露了我国海峡两岸对比悬殊的海军作战能力。

为了提升我国海军作战能力,1992年,一个70多人的考察团从我国出发,前往俄罗斯进行军事考察。

(俄国造船厂)

考察团先后对圣彼得堡北方造船厂、下诺夫哥罗德市机械制造厂、俄罗斯海军研究机构等地,进行了考察。

通过对俄罗斯设计研发的潜艇、护卫舰以及配套武器的研究对比,最终考察团的目光锁定在了基洛级潜艇的身上。

877潜艇作为基洛级潜艇的主打款,因采用了双壳体结构设计,使潜艇浮力远超西方潜艇。其优越的打击能力和静音技术,也备受各国推崇。

而636潜艇作为基洛级潜艇的隐藏款,其续航能力和电池寿命更是有了很大的提升。当我国考察团提出要引进636潜艇时,自身都未曾装备636潜艇的俄罗斯给予了否定。

(俄国造船厂)

俄方只同意出售877型潜艇,我国考察团只好暂时打消了引进636型潜艇的想法。随后我国考察团提出了艇内实地考察的请求,但这本就无可厚非的考察请求,却让俄方高层心生犹豫。

原来,在苏联解体后,继承大部分“财产”的俄罗斯,因受之前阿富汗战争的影响,导致国内经济不景气。

不仅无力配备636型潜艇,连877型潜艇的样艇也没有完成生产。想参观877型潜艇的实体,除了索尔莫沃造船厂留有的2艘半成品外,只能去参观俄国海军的主战艇。

主战艇是一国海军的大杀器,一旦内部机密泄露,杀伤力自然会遭到破坏。但急需这笔军贸订单缓解国内经济危机的俄方高层,在反复权衡利弊后,同意了我国考察团的请求,但同时也提出了相当苛刻的6个参观条件。

(俄国自用877型潜艇)

二、登艇考察发现端倪

俄方要求我国考察人员在登艇参观时,不许有俄语翻译陪同;不许在艇内做与之有关的记录;不许向艇员或陪同参观的俄方工作人员进行提问;甚至还不许我国考察人员彼此交流。

当然,除了这四条最大限度保护潜艇机密不外泄的参观条件外,还要求我国登艇参观的考察人员不得超过两人;参观时间最长不超过一个钟头。

只有承诺遵守以上“六不”参观要求,俄方才同意我国考察人员登上主战艇。而我国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派出了海军装备部总工程师赵登平,和海军副司令贺鹏飞。

在登艇考察前,二人就做了相应的分工。有着海军装备建造专业知识的赵登平,负责对877型潜艇的电子装备和配套武器系统等进行考察;而参与过我国潜艇设计、验收等工作的贺鹏飞,负责对877型潜艇的整体设计及功能分区进行考察。

(反舰鱼雷)

1993年,两人做好准备上艇参观。因参观时间紧,任务重,登艇后,毫无交流的二人便分头行事。贺鹏飞与陪同的工作人员率先来到艇舱内,对各个功能分区进行细致地考察,希望从中找出俄方自用877潜艇,与对外销售的877E型潜艇之间的区别。

与此同时,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赵登平也来到了潜艇的操控室。在观察操控台时,一个位于操控台右侧的组合控制按钮吸引了赵登平的注意力。

凭着敏锐的观察力和过硬的专业素养,很快赵登平便发现这组控制按钮,是选择和发射潜艇配套武器的按钮。

他一边研究按钮,一边对照着自己所熟知的各类型号的配套武器。赵登平发现除了配备常规直航鱼雷外,俄国海军自用877型潜艇不仅装备了技术先进的制导鱼雷,还配有一种未知型号的武器。

这个重大发现令赵登平的精神为之一振,他跃跃欲试地想要弄清楚这个武器的功用和性能。便在参观完潜艇控制室后,急忙前往鱼雷舱。

(反舰鱼雷)

在鱼雷舱,赵登平凭借着强大的记忆力,很快找到了一种他没听说过的鱼雷,在其表面标有53-65K的字样。

在参观考察结束后,赵、贺二人赶忙将彼此的考察结果汇总,并向国家“总参专项办”进行了汇报。随后,通过暗中调查和打探,我国考察团终于弄清楚了53-65K型鱼雷的功能。

作为反舰鱼雷的53-65K型鱼雷,是由大容量蓄电池提供动能,并运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综合引导技术。不仅航速高,破坏力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这对于想要提升实力的我国海军来说,是梦寐以求的存在。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按理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基洛级潜艇都能对外出售,为何作为潜艇配套武器的53-65K型鱼雷,却禁止出售呢?

三、中俄军贸发展史

这就得从中俄军事贸易的发展过程来说。中俄军贸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20世纪20年代。当时倡导三民主义的革命政府,便获得了苏联的武器装备支持。特别是在黄埔军校成立时,苏联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枪支弹药,还派驻军事指导员30余人。

(苏联支援中国抗战的坦克)

抗日战争时期,经济落后的国民政府,无力购买美国等欧洲国家出口的武器。而苏联出于“唇亡齿寒”的考虑,不仅同意中国以贷款的形式大量购买苏制武器装备,还派军事顾问和空军入华,共同抵御侵华日军。

新中国成立后,满目苍夷的中国急需强军、强民来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而苏联因打破了世界格局,与想做世界霸主的美国开始冷战。为了拉拢中国,除了帮助其培养军事人才和军工专家外,苏联还以半卖半送的形式,向中国出售了大量的军事装备,以及技术转让。

此外,苏联这位“知心老大哥”,还出钱出力地帮中国恢复经济建设。协助我国完成了包含电力、矿业、化工、军工等项目在内的,150个重点工程的建设。

这使我国在“二五”时期以后,不仅具备了独立生产重型武器的能力,还能通过苏联提供的设计图纸或样机,进行大规模生产或改造。让我国军工制造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也大幅度地提升了我国军事实力。

(苏联援助中国工业建设)

然而,1958年起,中苏关系急转而下。在看到“羽翼日渐丰满”的中国不再任由自己摆布后,苏联这位“知心老大哥”也负气停止了与中国的军事交流。这对我国的军事工业和航天科学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寻求发展,我国只能向西方国家寻求帮助。在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进行军事交流、合作的十年里,中国军工事业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具备了发展军事现代化的基本条件。

但好景不长,本来打着既能笼络中国,又能赚一笔外快的美国,发现中国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在与西方军事交流、合作的这些年里,不仅国家武力日趋强盛,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是一学就会,还能融会贯通在自己的各个领域。

看着中国实力不断地壮大,在国际上的影响与日俱增,对其“又爱又恨”的美国担心自己的霸主地位受到威胁,开始禁止与中国进行军贸和军事交流。

(米格29战机)

而与此同时,受阿富汗战争影响,在国民经济、工业生产等方面受挫的苏联,向中国伸出了橄榄枝。苏联政府在本国的报刊上放出一条震惊军界的消息,表示愿向中国出售米格29这类先进机型。

要知道当时的中国还只有二代机型,没有三代机型。如果与苏联谈成这笔订单,我国空军实力将上升一个等级。

但当我国看到综合性能远高于米格29的Su-27时,我国便决心引进这款机型。在我国谈判组不懈的努力,和苏联对于政治因素的考虑下,我国成功购买了24架Su-27。

这不仅缩短了我国空军实力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还让苏联这位“知心老大哥”清楚地意识到了,中国在军事装备方面,不再是被动接受他国的军备输出,而是自主地、有目的地吸收他国先进装备。

(Su-27战机)

而这一认知,不仅让中苏的军贸关系,从亲切的帮扶模式转向了公式化的甲乙双方交易模式。还让苏联对崛起中的中国产生了威胁感。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取代了苏联的位置,与中国始终保持着军事贸易和交流。但在俄罗斯内部,还有一部分人在倡导“中国威胁”论,他们认为无论是地缘因素,还是中国的发展速度,都对俄罗斯的政治安全有着很大的威胁。

这就导致俄罗斯的许多先进军品禁止对我国出口,就如前文提到的反舰鱼雷53-65K,以及636型潜艇等。

但俄罗斯需要军贸来助力经济恢复发展,中国需要在西方制裁下打开军贸壁垒。为了寻求一个共赢的局面,中俄只能通过谈判手段来打消彼此的顾虑。

(中俄军贸谈判组织机构示意图)

四、签订购买协议

1992年,就中俄两国军贸、交流问题,签订了军事技术合作协议。两国分别抽调了本国财政、外交、军工的负责人,组建混合委员会。并由两国的混委会轮流举办一年一次的军贸合作会,且在会后出具《会议纪要》。

而这《会议纪要》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俄罗斯所能提供中方选择的军品名录。但在这个名录里,许多我国心心念念的军品,都没有被记录在册。

不过,这难不倒我国的谈判人员。他们本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谈判态度,一次次地深化谈判内容。最终我国以低于心理预期值百分之十的价格,拿下了877型和636型潜艇的引进协议,同时也签下了心仪的反舰鱼雷采购协议。

(中俄副总理签订基洛级潜艇引进协议)

1994年,悬挂着五星红旗的877型潜艇,从圣彼得堡出发,踏上了回国的航程。从此,我国海军跨入了新的历史征程。

基洛级潜艇的引进,不仅缩小了我国海峡两岸海军实力的差距,同时对我国自主设计研发潜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中国海军装备部把欧美先进的电传技术,和俄罗斯的悬浮减振等技术,巧妙地糅合应用到了我国新型潜艇的设计当中,使我国的海军装备制造业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1 阅读:94

癸妹聊历史

简介:传递有趣的文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