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父母知道贬低式教育百害而无一利,随着父母认知的提高,加上自己从小的经历,认为给孩子足够的赞美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可没听过别人夸自己的人,怎么能轻易地夸到“点子上”呢?今天就想聊聊夸孩子这件事。
我们家的爷爷奶奶是“毫不吝啬赞美”的老人,从孩子出生就说着“这将来肯定是清华北大的料”!孩子大点了,连吃个饭也许爷爷奶奶随时观看鼓掌,庆祝孩子吃完饭了。孩子但凡画了幅画,立刻拍照上传到家里的各个群,求关注。在外面孩子随意的跳动玩耍中,会突然扭头说一句,奶奶你为什么不给我拍照?让孩子莫名地活在“聚光灯”下,以为自己自带“明星光环”,这样的场景一度让我很困扰。从此我和老人形成了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夸孩子”。1、不夸聪明只夸努力孩子一口气画了好多张小汽车,老人一顿狂夸:宝宝真棒!画得多好啊,这聪明劲儿将来就是清华的料!应该说:宝贝,从左前方看到这个小汽车,确实只有3个车轮,而且你连倒车镜都没有落下,车门上的细节也画的很像,说明你很努力的观察并能通过自己的画笔展示给我们大家,希望你继续努力,画出更多逼真的小汽车哈!2、不笼统夸要夸细节孩子终于学会了拼“索玛立方体”,老人一顿狂夸:真聪明!宝宝真棒!奶奶都不会呢。(不惜贬低自己来夸孩子。结果孩子稍微做点事不成功就会发脾气,还要老人来哄。)应该说:宝贝,你拆开这个立方体的时候,每一步都仔细观察,拼的时候也靠自己的记忆一点点完成,这样既锻炼了你的记忆能力,也说明你动手能力很棒呢!继续努力,还有好多积木等着你来拼装呢。3、不夸人格要夸行为孩子打扫卫生,收拾屋子。老人会夸孩子真是好孩子,还要求孩子摆拍,发到群里,并给孩子看家里某某给他点赞,某某夸他。而孩子在拍照结束也就停止了劳动。我一般会在老人不在家的时候带着孩子一起劳动,做好分工,各干各的,然后通过劳动过程中的表现,比如“收拾自己的书桌井井有条”“扫地认真”“玩具摆放到位”等具体行为进行表扬,并在这个过程中指出哪里还可以做的更好,并示范给他们看。4、对比表扬在养成好习惯时,一味地夸孩子“真棒”“做得真好”,并不是明智之举。而细心观察孩子的变化,比如这次玩具收拾得比上次还快,摆得更整齐;今天出门换完鞋还能把拖鞋主动放进鞋柜,比昨天进步了,提高了秩序感,也养成了好习惯。让孩子在明明白白中被表扬!写在最后很多孩子小的时候干活都很积极,就像奶奶经常说,他儿子小的时候还知道放学回家做几个菜,让父母到家就能吃上饭。但现在却变成了好吃懒做,绝不进厨房的人。爷爷奶奶做得好吃的他一个人能把一盘吃完,不好吃的扭头就回屋点外卖,剩下老人看着一桌子菜发愁。“子不教父之过”,古人早就告诉过我们。一味的夸孩子聪明、真棒,会让孩子认为聪明比努力重要,失败不是自己的原因,是别人看不到自己的优秀。长此以往,孩子无法面对失败挫折,只会发火抱怨。
希望每个父母都能在夸孩子的过程中,也提高自己的“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