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是一个人精彩人生的起点,但对于21岁的小康(化名)老说,它却是人生的终点。而他的父母也不得不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
夜半,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正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的值班室休息的值班二唤丁雪燕副主任医师接到了急诊室的电话,说有一个醉酒后出现胸痛的病人,心电图有缺血改变,需要急会诊。
当丁雪燕主任急匆匆地赶到急诊科,眼前的场景吓了她一跳。因为胸痛和醉酒,病人的情绪很烦躁。虽然从年纪来说,21岁的人并不容易患有心肌梗死,但她没有放松警惕,因为患者明显肥胖,有高血压和吸烟史,而且胸痛一直没有缓解。
医生迅速完成超声排除了主动脉夹层,然后再次查心电图,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心电图已经发生明显变化,不但确诊心肌梗死,而且还是心肌梗死中最危险的类型——左主干闭塞引起的心肌梗死。左主干闭塞引起的心肌梗死死亡率极高,有文献报道在没有冠脉支架或搭桥的情况下,一个月的病死率高达99%以上。
虽然陪同看病的只有工友,但丁雪燕主任没有犹豫,立即电话和患者的父母联系,告知需要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才有挽救的希望。然而虽然医生和家属都非常积极,但命运女神并没有眷顾这个年轻人,就在急诊介入团队开始做手术准备时,患者突然发生了室颤,心内科和急诊科的医生,无论如何努力也回天乏术,小康的人生就定格在了21岁。
结果让人唏嘘不已,但实际上近几年来心肌梗死年轻化的趋势明显。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每年处置几百例的急性心肌梗死中,40岁以下患者不算罕见。作为主攻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心内科副主任丁亚辉主任医师,甚至遇到过1周之内处理3个30刚出头的冠心病人(分别是31岁,32岁和33岁),甚至那个31岁的病人是三支血管严重病变。这些病人常常有着共同的特征:肥胖、吸烟、熬夜、缺少运动、饮食不节制等。
心内科主任王利宏教授介绍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病发病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很多年轻人仗着自己年轻,认为不容易得心血管病,在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上,非常不重视。殊不知像冠心病这类心血管病是一类慢性疾病,后期的恶果正是前期不当生活方式长期积累的结果。平时不注意健康生活方式的管理,等到发病,就可能为时已晚。此外部分患者早期其实已经有症状,但因为觉得自己年轻觉得身体好,不重视,往往不愿意去医院就诊咨询,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
希望小康一样的人间悲剧不再发生。健康人生要从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