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这样养生,比睡两天还“回血”

陈科普 2025-02-20 00:52:16

关注陈医师私信免费领取医学电子书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一、开篇引入

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总是盼望着周末的到来,满心以为可以在这两天里尽情放松,消除一周的疲惫。然而,不少人却发现,周末过后非但没有神清气爽,反而更加疲惫不堪,仿佛经历了一场比上班还累的 “战斗”。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困扰:周末要么瘫在沙发上刷手机、追剧,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身体却依旧沉重乏力;要么安排满满当当的活动,聚会、逛街、出游,结果周一上班时累得哈欠连天,毫无精神。

其实,我们都渴望在周末真正地 “回血”,让自己重新充满能量,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一周的挑战。而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早已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独特的周末 “能量回血” 秘籍,遵循中医的理念和方法,我们就能在周末实现高效的身心修复,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份秘籍的神秘面纱。

二、子午流注,睡眠养身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息息相关。而子午流注学说,便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它将一天的十二个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相对应,认为在不同的时辰,人体的气血会在相应的经脉中旺盛流动,从而影响着脏腑的功能。在周末,我们更应顺应这一规律,合理安排作息,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滋养。

(一)子时大睡,养足肝血

子时,即晚上 23:00 到凌晨 1:00,是胆经当令,也是肝经开始运行的时间。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此时若能进入深度睡眠,就如同给肝脏按下了 “修复键”,能让肝脏更好地发挥藏血和排毒的功能,从而养足肝血 。肝血充足,我们的眼睛才能明亮有神,指甲才能坚韧光滑,情绪也会更加稳定平和。

然而,现代人的夜生活丰富,很多人在子时还在熬夜追剧、玩游戏、加班工作,长期如此,肝脏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肝血就会被大量消耗。就像过度使用的电池,电量会越来越少,肝脏的功能也会逐渐受损。熬夜伤肝血的后果可不少,比如眼睛干涩、视物模糊,这是因为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无法滋养眼睛;头晕胀痛、情绪烦躁,也是肝血亏虚,肝气失于疏泄的表现;皮肤粗糙、长斑长痘,同样与肝血不足,体内毒素无法及时排出有关。所以,周末的晚上,不妨早早放下手机,在子时前进入梦乡,让肝脏好好地 “休养生息”,为新的一周储备充足的能量。

(二)午时小憩,快速充电

午时,是上午 11:00 到下午 13:00,此时心经当令。经过一上午的忙碌,无论是大脑还是身体,都会感到一定程度的疲惫,此时若能小憩 30 分钟左右,就像给身体快速充电,能让我们迅速恢复精力,以更好的状态迎接下午的活动 。

午休的好处可不止恢复精力这么简单。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午时是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小憩有助于阳气的收敛,让身体阴阳平衡,还能养护心阳,对心脏健康大有裨益。现代研究也表明,午休可以降低血压、缓解紧张和压力、改善心情,还能提高下午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比如,学生午休后,下午上课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记忆力也会增强;上班族午休后,工作时思路更清晰,犯错率也会降低。所以,即使周末没有工作和学习的压力,也别忘了在午时给自己留出一段休息的时间,哪怕只是闭目养神一会儿,也能让身心得到放松和舒缓。

三、茶饮调养,温和滋补

四、耳穴按摩,激发活力

除了睡眠和饮食,我们还可以通过耳穴按摩来激发身体活力,让周末的 “能量回血” 更高效。耳朵,这个小小的器官,在中医里可是大有学问,它就像一个倒置的胎儿,上面布满了与人体各个脏腑器官相对应的穴位,通过按摩这些穴位,能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一)耳部构造,对应脏腑

耳朵上的神门穴,靠近对耳轮分叉部位,与人体的心脏、肝脏、胆、脾等脏腑关系密切,在针灸或者推拿治疗时,能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有效缓解失眠和神经衰弱 。心穴位于耳尖、耳垂上部,对应着心脏,当我们出现心慌、心痛、失眠等症状时,刺激心穴就可能会有所缓解。肝穴在耳轮后上部,耳垂下部,与肝脏对应,对肝脏的功能调节有着重要作用。肾穴处于耳廓下部,耳垂后部,肾开窍于耳,刺激肾穴有助于补肾固精、强筋壮骨 。这些穴位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开关,掌握着我们身体的健康密码。

(二)详细步骤,轻松操作

周末的午后,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来开始我们的耳穴按摩之旅。首先,将双手合掌,快速揉搓,让掌心发热,这就像是给按摩做一个热身,能让后续的效果更好。然后,用发热的掌心轻轻捂住耳朵,从下往上轻轻揉搓整个耳朵,动作要轻柔,就像在呵护一件珍贵的宝物,让耳朵慢慢适应这种温热的刺激,持续揉搓 1 - 2 分钟,直到耳朵微微发红、发热,感觉一股暖流在耳部流淌 。

接下来,用拇指和食指沿着耳轮的边缘,从上面开始,轻轻按压、揉捏,由外到里,就像在抚摸一根柔软的丝线,手法要均匀、缓慢,每一处都不要遗漏,这个过程可以重复 3 - 5 分钟。因为外周耳轮对应着躯干四肢,多按压耳轮,能有效减轻颈肩腰腿痛等亚健康状态,对于经常久坐办公的上班族来说,这可是个缓解身体酸痛的好方法。

耳垂也不能忽视,它对应着面部,我们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耳垂,先轻轻揉捏、搓热,再向下轻轻拉耳垂,力度要适中,不要过于用力,每次拉 15 - 20 次,让耳垂也变得热乎乎的。这种方法对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感觉脑袋昏昏沉沉的时候,不妨多拉拉耳垂 。

接着,用食指指腹在耳甲腔、耳甲艇处轻轻按摩,这里对应着我们的脏腑,按照逆时针方向,缓慢地按摩,就像在给脏腑做一次温柔的按摩,每个区域按摩 1 - 2 分钟,有助于强化脏腑器官功能,防治脏腑病变 。

耳朵的背面也很重要,用双手食指指腹,顺着耳后曲线,按摩耳后降压沟及五脏穴位,从上面往下,一下一下地按摩,动作要平稳,按摩 15 - 20 次,能够激发五脏经气,稳定血压水平 。

最后,进行一些收尾动作。用双手食指插入外耳道,指腹向前,然后做 360 度旋转按摩,就像在轻轻转动一个小螺丝,按摩 15 - 20 次,这个动作可以防治呼吸器官疾病,调节五脏六腑及内分泌功能 。再用双手掌心分别按住双耳,紧压 6 秒后迅速放开,让耳朵听到 “砰砰” 的轻度弹响,反复做 6 次,就像在给耳朵做一次小小的 “震动按摩”,能够聪耳健脑,祛风散寒,防治耳鸣、耳聋、眩晕及小脑病变 。

整个耳穴按摩过程大约 10 - 15 分钟,做完之后,你会感觉耳朵热乎乎的,整个人都神清气爽,仿佛身体里的能量又重新充满了。在按摩时,要注意修剪指甲,避免划伤耳朵,力度也要适中,不要过于用力,以免损伤耳部柔嫩的皮肤及鼓膜。如果在按摩过程中感到不适,要立即停止。

五、五行音乐,舒缓情志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更是一种养生的良方。中医认为,音乐与人体的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音乐曲调可以影响不同的脏腑功能,调节人体的气血和情志。周末闲暇时光,不妨聆听一曲五行音乐,让身心在悠扬的旋律中得到舒缓和滋养。

(一)五行对应,不同功效

五行音乐,即宫、商、角、徵、羽五种调式的音乐,分别对应着土、金、木、火、水五行,以及脾、肺、肝、心、肾五脏 。宫音,其声悠扬沉静,仿佛大地般宽厚结实,如同简谱中的 “1”,具有 “土” 的特性,可入脾。常听宫调式的音乐,比如《春江花月夜》《月儿高》等,能像一位温柔的按摩师,轻轻安抚脾胃,促进脾胃的消化与吸收,让脾胃这个 “后天之本” 更加强健,食欲也变得更加旺盛 。

商音,曲调高亢悲壮,铿锵雄伟,好似金属碰撞发出的声音,对应简谱中的 “2”,有着 “金” 的特性,能入肺。像《阳春白雪》《第三交响曲》这类商调式的音乐,就像给肺部注入了一股清新的力量,具有补气润肺、宣肺止咳的功效,能帮助我们驱散肺部的不适,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 。

角音,清脆爽朗,宛如春天的微风,万物在其轻抚下萌发生长,相当于简谱中的 “3”,有 “木” 的特性,可入肝。《胡笳十八拍》《江南好》等角调式的音乐,能如同一位贴心的朋友,帮助我们排解心中的郁闷,让肝气得以顺畅地疏泄,达到养肝明目、疏肝利胆的效果,让我们的心情也随之变得舒畅、乐观 。

徵音,旋律活泼轻松,充满活力,恰似燃烧的火焰,给人带来温暖和力量,对应简谱中的 “5”,具有 “火” 的特性,可入心。在心情烦躁、压力大的时候,听一听《紫竹调》《任逍遥》等徵调式的音乐,就像给心灵做了一次温柔的按摩,能宁心静脑、解郁去躁,让心境恢复平和,缓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对心脏起到很好的养护作用 。

羽音,风格清纯,如潺潺流水,又似天边流云,轻柔地抚慰着人心,相当于简谱中的 “6”,有 “水” 的特性,可入肾。当我们感到疲惫、精神不佳时,聆听《梅花三弄》《二泉映月》等羽调式的音乐,能帮助我们补肾益精、凝神定志,让身体的能量得到补充,精神也为之一振 。

(二)环境氛围,增强效果

为了让五行音乐更好地发挥养生功效,我们还需要为聆听音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找一个安静、舒适的空间,比如家中的卧室或书房,拉上窗帘,调暗灯光,让周围的环境变得温馨而宁静。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可以更专注地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让音乐的能量更好地渗透到身心之中 。

在聆听音乐时,我们可以轻轻闭上眼睛,放松全身的肌肉,随着音乐的节奏,慢慢地深呼吸,让自己的呼吸与音乐的韵律相融合。也可以结合耳部按摩,在听音乐的同时,用手指轻轻揉搓耳朵,刺激耳部的穴位,增强音乐对身体的调节作用。就像在一场美妙的音乐之旅中,不仅用耳朵聆听,更用整个身心去感受,让音乐的力量在身体里流淌,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五行音乐就像是一股清泉,能为我们的身心带来滋润和舒缓。在周末的时光里,让我们抛开一切烦恼,静静地聆听五行音乐,让心灵在音乐的滋养中得到治愈,让身体在音乐的调节中恢复活力 。

六、导引术,疏通经络

(一)六字诀,发音通络

中医传统导引术 “六字诀”,即嘘、呵、呼、嘶、吹、嘻,是一种独特的养生方法。它通过特定的发音,引导体内气息的流动,从而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 。

发 “嘘” 音时,对应肝脏,口型为唇齿微开,嘴角后引,口唇微微用力拉 “扁”,槽牙上下平对,中留缝隙,舌尖放平,舌体微微后缩,槽牙与舌边亦有空隙,气息从槽牙间、舌两边的空隙中呼出体外。常练 “嘘” 字诀,就像给肝脏做了一次温柔的按摩,能帮助我们平肝气,缓解两目干涩、头目眩晕等症状 。

“呵” 字诀对应心脏,发声吐气时,唇齿微张,舌体微微后缩并上拱,舌体后部两边轻贴上臼齿,气从舌上与上腭之间缓缓而出 。练习 “呵” 字诀,如同给心脏注入一股清泉,可补心气,改善心悸、心绞痛、失眠等心经疾患 。

“呼” 字诀针对脾脏,发音时唇齿张开,舌两侧上卷,口唇撮圆前伸,气从喉出后,在口腔中形成一股中间气流,经撮圆的口唇呼出体外 。坚持练习 “呼” 字诀,能培脾气,对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脾经问题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

“嘶” 字诀与肺脏相应,发音吐气时,牙齿合拢,口唇微张,上下切牙相对,留有狭缝,舌尖放平并轻抵顶下齿上部,嘴角微微后引,气从齿间出 。常练 “嘶” 字诀,能补肺气,缓解口干咽痛、痰多等肺经不适 。

“吹” 字诀补肾气,发音吐气时,舌体、嘴角后引,智齿相对,两唇向两侧拉开收紧,前面形成狭隙,气从喉出后,从舌两边绕舌下,经唇间隙缓缓而出 。练习 “吹” 字诀,就像给肾脏补充能量,对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等肾经病症有改善效果 。

“嘻” 字诀主要调理三焦,发音时气息从牙中间发出 。三焦不畅时,如出现眩晕、耳鸣、胸腹胀闷等症状,练习 “嘻” 字诀,能帮助我们打通三焦的通道,让全身气机顺畅 。

(二)冥想瑜伽,身心放松

在周末,我们还可以结合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让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冥想,就像一场心灵的旅行,让我们抛开外界的纷扰,专注于内心的宁静 。找一个安静的角落,舒适地坐下或躺下,闭上眼睛,慢慢地深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感受气息的进出,让思绪平静下来,压力和焦虑也会随之消散 。

瑜伽则是通过各种体式的练习,拉伸身体的肌肉和韧带,促进气血的流通 。下犬式,手脚撑地,身体呈倒三角形,在深呼吸中,感受气息在体内的流动,吸气时,将臀部向上抬起,手肘微屈;呼气时,将臀部向下压,同时放松手肘,这个体式能够拉伸全身肌肉,增强上肢和核心力量,舒缓肩颈和背部的紧张 。英雄式,跪坐在地上,双膝并拢,臀部坐在脚后跟上,吸气时,将双手举过头顶;呼气时,将身体向前倾斜,同时将双手放在膝盖上,它可以拉伸大腿、小腿和臀部肌肉,缓解腰背部的紧张,还有助于平静思绪 。

将冥想和瑜伽相结合,在练习瑜伽体式的过程中,保持专注的冥想状态,让身体的动作与内心的平静相融合 。比如在做瑜伽坐姿时,坐在地上,双腿交叉,背部挺直,深呼吸,专注于呼吸的感觉,每次吸气时,感受气息充满肺部,每次呼气时,感受身体放松,将紧张和压力释放出去,保持这个姿势 5 - 10 分钟,尽量保持身体静止,不被外界干扰,专注于呼吸和身体的感受 。

深呼吸也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放松方法,它能调节我们的神经系统,让身体和心理都得到放松 。我们可以尝试腹式呼吸,平躺在床上或垫子上,将一只手放在腹部,另一只手放在胸部 。吸气时,用鼻子慢慢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感觉腹部像气球一样膨胀,而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用嘴巴慢慢呼气,感觉腹部逐渐收缩 。这样的深呼吸练习,每次进行 5 - 10 分钟,每天坚持,能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

七、总结秘籍,开启活力

中医的智慧源远流长,为我们的周末生活提供了全方位的 “能量回血” 秘籍。从顺应子午流注的睡眠养生,到合理搭配的饮食滋养;从简单易行的耳穴按摩,到舒缓情志的五行音乐;再到疏通经络的导引术,每一个方法都蕴含着中医对人体健康的深刻理解和关怀。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在忙碌中迷失了方向,忽略了身体和心灵的需求。周末,这个短暂却宝贵的时光,是我们与自己重新连接、修复身心的重要契机。让我们珍惜每一个周末,将这些中医养生方法融入到生活中,让身体在充足的睡眠中得到修复,让脾胃在营养的饮食中得到滋养,让活力在耳穴的按摩中被激发,让情志在音乐的流淌中得到舒缓,让经络在导引术的练习中保持通畅。

当我们学会了正确地休息和养生,就能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充沛的精力,迎接新一周的生活和工作。每一个新的周一,都将不再是疲惫和压力的开始,而是充满活力和希望的起点。让我们遵循中医的智慧,开启属于自己的健康生活之旅,在周末的 “能量回血” 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

0 阅读:0
陈科普

陈科普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