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地区一直是山东文化底蕴最为浓厚的地区之一,但由于地处内陆,不像山东其他沿海城市,具备港口对外优势。导致发展规模一直处在山东下游。但这次鲁西南地区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那么在这次规划中,山东乃至国家赋予了鲁西南怎样的重任?又有哪些城市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鲁西南生命运输线对鲁西南地区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条高铁线路,最近有望重启。根据山东济宁近期发表的一则公告显示,它们打算开展济南至济宁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这代表从济南至济宁,自2019年提出后没多久就搁置,已达5年之久的济济高铁有望重启。
按照此前规划,济济高铁是一条连接山东省会济南至济宁市的高速铁路,沿线经过济南西站、长清站、平阴站、东平站、汶上站、济宁北站共六座车站,全长为147公里。
这条高铁一旦建成,将极大缩短济南至济宁的路线,从济南出发至济宁,乘坐高铁,不再需要绕行曲阜。从而时间缩短至半个小时。极大方便老百姓的出行,从而带动鲁西南地区的联系。也能加强鲁西南经济圈与省会经济圈的联系。
但是持不同意见者认为,这条高铁线和京沪线山东段存在部分线路重合,如果修建会造成资源重叠产生浪费。导致济济高铁虽然早在2019年提出,一度呼声很大,但自2022年后便逐渐降温。直到2023年才迎来转机。
2023年山东提出济济城际计划,其中干线为济南至济宁铁路以及济宁至徐州铁路,支线为梁山至济宁至商丘(徐州)铁路。
虽然没有明确是高铁,但济南至济宁的铁路,再一次给了济宁希望。而到了2024年,这一希望有机会变成现实。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济宁市领导的努力,为推动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济宁多次提交济南至济宁至商丘的铁路规划情况。
如今努力得到回报,济济高铁迎来问世的可能。别看它只是一条长度不过147公里的高铁,实则意义重大,首先济济高铁可以分流,减轻京沪高铁山东段的客流压力,其次济济高铁建成,连通徐州或者商丘后,可以帮助济宁成为山东又一高铁枢纽城市。
最主要的就是济济高铁,可以加强鲁西南经济圈与山东其他两大经济圈的联动,促使山东三大经济圈整体共同发展。
山东三大经济圈作为我国北部地区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省份,山东一直以来的发展颇受国家的重视。近期山东规划也得到中央批复,鲁西南地区将成为山东继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后第三个经济圈。
其中省会经济圈是以济南为中心,蕴含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和东营等市。胶东经济圈是以青岛为中心,蕴含了日照、潍坊、烟台和威海等市。鲁西南经济圈又叫鲁南经济圈,由菏泽、济宁、枣庄和临沂四市组成。
从蕴含的城市构成就可以看出来,鲁南经济圈与山东其他两大经济圈有着明显劣势,首先是面积不大,只占山东总面积的28.6%,省会经济圈共有七个城市,胶东经济圈共有五个城市。
而鲁南经济圈只有四个城市。其次是没有沿海优势,胶东经济圈虽然城市数量只比鲁南经济圈多一个,但都是沿海城市,只有潍坊沿海优势不大显著。
虽然省会经济圈沿海优势也不明显,但是在省会济南的带动下,可以抵消这方面的劣势。唯独鲁南经济圈,城市少,还没有中心城市的带动,也没有沿海优势。这一度成为它规模不如其他两大经济圈的主要原因。
不过他却有其他两大经济圈所没有地理优势,就是靠近内陆,分别与河南、江苏以及安徽接壤,在地理空间上有着相近优势。
单凭这一点优势,如果山东想要打造交通枢纽,鲁西南地区就是最好的选择。通过济济高铁等线路,鲁南地区不但可以加强与周边省份的交流,也能加强与省会经济圈的往来。
事实上山东也发现了鲁西南地区缺乏发展支撑力,近年来在交通、物流、产业等多方面进行快速布局,持续推进,这一点也能够从鲁南经济圈被定为转型发展新高地上就能看出来。
总的来说,随着交通等多个领域日益完善,鲁南经济圈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而鲁西南地区的经济活力也会更加活跃。
多座城市迎来新崛起随着鲁南经济圈的快速发展,鲁西南地区3个城市也将迎来带来新崛起的重大发展机遇。第一个城市自然是菏泽,它是近年来山东重点开发城市,也是山东历史文化底蕴最为浓厚的城市之一。
就地理位置而言,菏泽位于山东最西南端,所以狭义上的鲁西南,指的就是菏泽一地。菏泽三面几乎被河南包围,只有东南方向与安徽宿州接壤。在其东面,都是省内邻居济宁。拥有1.22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和863万左右的人口。
说起菏泽有个冷知识,它素有天下之中的美誉。这是因为它地处黄河与黄河古道三角洲地带,位于九州中兖州、徐州和豫州的交界处。
凭借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菏泽现在是胶东半岛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的交接点,如果将分别以郑州、济南、徐州为中心的三大经济圈连成一个三角形,而菏泽正好处在这个三角形的中心点位置上。所以就交通条件来说,菏泽具备四通八达的优势条件。
目前随着高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菏泽正逐渐发挥地理优势,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与省内以及省外的联系会更加紧密,未来发展空间会更大。
第二个城市是济宁,济宁的区域地理优势极为明显,众多高铁如京沪线、日兰铁路都从济宁经过。除高铁外,济宁还有发达的内河航运优势,京杭大运河几乎贯穿济宁全境,足有210公里的主航道,航运能力达到了1亿吨以上。在济宁曲阜机场又开通多条国内外航线后,济宁已经形成了由铁路、公路、河运以及航运组成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充分发挥了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交汇的地理优势。未来它的发展潜力会更大。
第三个城市是枣庄,枣庄是山东面积最小的地级市,只有0.4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人口也不多,只有235万。但是枣庄凭借与江苏接壤的地理优势,是山东承接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门户,所以枣庄的交通网络也非常完善且发达,铁路方面,京沪高铁贯穿其中。河运方面,也有京杭大运河,不但可以向北直达京津冀地区,向南也能直达长三角地区。
而且枣庄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矿,再加上他浓厚的工业基础,枣庄有着中国新型煤化工摇篮的美称。
虽然枣庄实力很强,但是枣庄近年来也在积极寻求产业升级,以传统工业为基础,通过布局优化新型产业,推动枣庄朝着千亿亿高端化工产业集群前进,肉眼可见枣庄的未来,一定会很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