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日军对我山东根据地进行大“扫荡”。
日军先“扫荡”鲁南,因为我山东省委都在鲁南。当时,铁道以南都叫鲁南,大家说上鲁南学习了,就是去省委了。日军“扫荡”完鲁南以后就转向胶东了。
这年冬天,日本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组织日本鬼子1.5万名,还有5000伪军对胶东进行大“扫荡”。开始先“扫荡”西海,西海有招远、掖县、平度,昌邑和潍县都属于西海,以后才划出去了。
日军“扫荡”完西海结束后,又集中兵力开始往东拉网。日本的军舰整天在海上巡逻,封锁各个港口。飞机在空中侦察、扫射。地面上日、伪军像饿狼一样烧杀抢掠。白天,他们像梳头发一样,以密集的队伍齐头并进,不漏过一个村子,不漏掉一座山头。晚上,日军把山口、要道控制起来,点起火堆、密密麻麻,构成方圆几百里的大火网,叫“铁壁火围”,敌人妄想把我胶东的党政军机关都围在网里消灭掉。
包围圈一天天缩小,最后把咱们的人都围在了马石山周围。咱们的部队、机关都提前得到信跑到包围圈外面去了,困在里面的主要是一些老百姓。
当时胶东公安局有个警卫二连,属于胶东行署,就是做警卫工作的。于福田从胶东抗大出来后,到了警卫二连三排。部队是三三编制,三排九班。在班里,于福田是最大的一个,也就21岁,其他12个人,都是10多岁,都不到20岁,于福田就担任九班的班长。
在反“扫荡”中,二连分成3个单位,分散活动。警卫二连连部有3个姓王的,连长、指导员、副连长都姓王。指导员叫王殿元,被困在了马石山上,当天晚上突围没突出来。
三排分成两个单位,于福田跟着胶东公安局人事科科长韩敏和一个侦察班。这部分人里,于福田记得的还有一个沙树华,一个张树德,别人就都记不清了。
日本鬼子的“扫荡”是拉网式的,100米一个组点火。晚上,鬼子转着圈拉着铃铛,不了解情况的话往外突围,碰着铃铛,铃铛就响,鬼子就打枪。
当天晚上于福田这个班突围,后面跟着好多老百姓,人很多。韩科长领着10来个人在前面突围。这天晚上天气好,月亮很亮,天很冷,日子鬼子都在围着烤火。鬼子在火堆边往外看什么也看不见,但突围的军民能看见鬼子,鬼子看不见我方的人。
突围的队伍离火堆也就十几米,就这么个距离往外猛突。韩敏科长带的这十几个人碰着铃铛了。铃铛一响,敌人就开始乱打枪,韩科长挂了彩,但最后他们突围出去了。
但这一打枪,于福田的九班带的老百姓出不去了,只好又回来。此时,于福田他们距封锁线只有几十米,但这个火堆也打,那个火堆也打,这样就出不去了。也不知有多少老百姓,哪里的也有,就都回去了,回到了马石山。
当时马石山属于海阳,山上到处都挖洞。那里山多,山还高,地都是梯田,梯田建得高。
当时九班每人都带着步枪,一个人4个手榴弹,手榴弹包都是布的,一个手榴弹一个包,包上用白布扎了记号,一人一个。那九班为什么不打?于福田说,不能和敌人打,因为目的是要带着老百姓往外突围,一打就老百姓就没法突出去了。
于福田说,当时党的教育就是,老百姓跟着你你就得带出来,没有谁不为老百姓的,当兵也是为老百姓,能为你自己?那时没有工资,干得还有劲呢。正因为是为老百姓,以后部队打起仗来,老百姓就自愿自觉地支持你,送粮食、送草、送吃的,跟着抬担架,这些都是自愿自觉地,不用强迫,当然地方上也有政府组织,也是有组织地去支援。
当天晚上九班没出来,就回去了。回来后,他们到了哪里?马石山西北有个马石店,这个村挺大,净是纺蚕的,都是昌邑人。九班就上了马石店。马石店以南有个青山,他们白天就上山了。
鬼子拉网“扫荡”时,马石店旁边有条河,九班就上了南岸,趴在梯田里。他们上到山顶上,敌人正从东北边的大道过来。那个大道通郭城,郭城跨着两个县,郭城以南是海阳,郭城以北是栖霞,就这么条公路,敌人就顺着那条公路走。
九班在山顶的梯田里,看见敌人往马石店走,这是白天,大约是11点多钟,当时没有表,就看太阳定时间。鬼子抓了些老百姓,到马石店住下,吃饭。九班就想顺着梯田往外爬。但梯田不一般高,有高有矮。在矮的地方,于福田就被鬼子发现了。他戴着棉军帽,身上穿着老百姓的大褂,九班12个人都化装了,都穿上了从老百姓那里借来的便衣。鬼子以为他是个老百姓,朝他打了三枪,把他的帽子打掉了,他马上就趴下了。
后来他就顺着梯田往西北跑,敌人在后面没跟上来。马石店的西面有条小河沟,小河沟以南就是大山,小河沟以北就是平山,有松树也有地。敌人过去了,上了马石店到郭城的公路了。敌人在前面,被抓的老百姓在中间。
九班就在山顶上趴下,等鬼子过去。九班中有个小战士,胆子大,不害怕,他就数抓了多少老百姓。被抓的老百姓有男的有女的,有赤着脚的,有穿着鞋的,小战士数下来一共抓了500多人。后来于福田了解到,这些人都被拉着上了烟台了。
人被带走的这一幕于福田河九班战士看得清清楚楚,因为离得很近,也就是百十米。老百姓前面是鬼子步兵,后面是骑兵押着,一长溜队伍一点点从九班面前走过。
鬼子过去了,九班就那么突围出来了。
九班到了马石店了,敌人都在那里集合,这里离马石山不远。他们听到马石山枪声密集,知道那里打起来了。马石山很陡,山后面爬不上去人,山前是个慢坡,山顶上修的围子,净是些大石头。白天上边有飞机,九班在下边看得清清楚楚的。
于福田领着10来个人转来转去。他们与部队走散了,到处找部队、找机关,在海阳、栖霞转转,后来就找到了田家。
田家这个村离马石山不远,在马石山北边,九班到田家就住下了。他们到处找老百姓打听。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反“扫荡”都有经验了,都在山里挖的有洞,鬼子一走,就都出来了。
于福田他们就向老百姓询问八路军的情况。老百姓说,光知道在马石山有一个部队打了很多日子,也不知道是哪个部队,他们手榴弹兜是用白布扎的。于福田一听,就说,明白了,是我们的部队。
敌人撤走后,于福田领着10来个人上了马石山。上了山以后,于福田一看,就是他所在的三排的七班和八班。他点了点人数,20多个人,全都牺牲了,都趴在城墙上,被敌人的燃烧弹烧了,衣裳烧得光光的,人都烧得乌黑,认不出哪一个是谁了。
这么点人,阻挡那么多敌人的进攻,坚持打了一天一宿,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坚持到最后的。
于福田顺着墙,从东南边往西北边走,找着指导员王殿元了。此时中央整风,王指导员腰里带着整风文件。临牺牲前,他把匣子枪拆了扔了,文件撕了,军装扣子系得好好的,然后用手榴弹自杀了,他至死也不投降。
一看见指导员这样子,于福田的眼泪哗哗地流下来了。九班12个人,没有一个不哭的。
他们想好好掩埋烈士,但手头什么也没有,没家东西抬,更别说担架,也没有铁锨锄头一类。10来个人只能扯下松树枝把战友们盖起来。这就是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
12人回到了田家。他们就在那打下草铺住了一天一宿,然后继续去找部队,找机关。后来,他们找到郭城南边,从郭城往北,上栖霞桃村那打听,找着了部队。他们随部队回来往南又上了海阳,到了海阳的一个小村,就在那驻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