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都属于钙通道阻滞剂,是临床常用的一线降压药物。然而,即使是同一大类药物,从作用特点到临床应用,也还有些不同的。那么,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二者究竟有哪些区别呢?今天一文说清。
一、药效区别
硝苯地平普通片剂属于第一代短效制剂,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的特点,临床上主要用于重度高血压患者的紧急降压。长期用药的患者一般不选用这种剂型。
经过剂型的改造,硝苯地平可以达到中长效的作用,包括缓释片和控制片。二者属于第二代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缓释片又分为Ⅰ、Ⅱ和Ⅲ三种。其中,Ⅰ和Ⅱ降压效果较弱,需要一天两次才可达到平稳降压的目标。而Ⅲ型药效持续时间长,一天只需要服用一次即可。控释片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控释技术,一天只需要服用一次,而且24小时能够均匀释放药物,控制血压更加稳定。
而氨氯地平属于第三代该通道阻滞,半衰期长达35-50小时,一天只需要服用一次,具有起效慢但是药效持久的特点。
二、适应症不同
硝苯地平可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劳累型心绞痛。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于妊娠期和哺乳期高血压妇女。而氨氯地平在心绞痛方面的作用更广泛,可以用于稳定性和变异性心绞痛。
三、不良反应比较
硝苯地平服用后,由于血压下降很快,身体会反射性出现心跳加快,同时可能伴有心悸、头痛等症状。而氨氯地平起效相对较慢。对于心率影响这方面的副作用,发生风险更低。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硝苯地平还是氨氯地平,都会引起脚踝水肿的情况。
四、药物相互作用方面
氨氯地平进入体内后,需要经由肝脏CYP3A4的代谢。因此,服用过程中应当避免与该酶的抑制剂同时服用,以免引起氨氯地平血药浓度的升高。硝苯地平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高达95%。因此,应当避免与蛋白结合率的药物联用,如双香豆素类,苯妥英钠,画华法林等。
五、漏服
氨氯地平半衰期较长,降压作用持续时间长。患者漏服两次后,血压才会上升,从这个角度来说,氨氯地平要明显优于硝苯地平。而这点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