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的区划史,1952年之后,20多个县,为何划归周边各省?

繁华万李 2025-04-05 04:14:08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各省之间区划变迁的一系列故事,例如贵州省、四川省、江苏省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河北省在五六十年代,与周边各个省市之间的区划变迁。作者大体统计了一下,河北省总计29个县,划入了周边各个省市。其中,一部分属于双方换地,还有一部分属于直接划入。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清朝时期的直隶省(河北省)地图

一、河南省与河北省之间的换地

河南省的安阳市、濮阳市等地,与河北省的邯郸市等地相邻。但是,这是50年代才形成的区划框架。在明朝开始,截止1940年代,河北省的大名府,如同一把锥子,插在了河南省、山东省之间。1949年7月,为了彻底治理黄河泛滥问题。我国专门组建了平原省,平原省由河南省的黄河以北地区、山东省的西部,以及河北省最南部的5个县,共同组成。

其中,河北省最南部的长垣县、东明县、清丰县、南乐县、濮阳县,划入平原省管理。在平原省组建的过程中,河南省最北部的武安县、涉县、临漳县等3个县,划入了河北省的邯郸专区管理。不过,平原省属于临时性的省级区划,仅仅存在了3年多时间。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在下辖的6个专区中,菏泽、聊城、湖西3个专区,重新还给了山东省。

当年的平原省区划框架

原本下辖的濮阳、新乡、安阳3个专区,划入了河南省管理。由于1949年,河南省的3个县,已经划入了河北省管理。处于各方面的考虑,1952年,平原省撤销以后,长垣县、东明县、清丰县、南乐县、濮阳县等5个县,并没有划归河北省,而是划入了河南省管理。换而言之,河北省与河南省之间,属于“换地”,双方谁也没有吃亏。

河南省的3个县,划入河北省以后,至今隶属于河北省邯郸市管理。河北省的5个县,划入河南省以后,长垣县隶属于新乡市管理。东明县在60年代,又划入了山东省管理,从山东省“换来了”范县。70年代,范县东部一部分乡镇的基础上,组建了台前县。范县、台前县、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等5个县,形成了当代濮阳市的基本框架。

河南省与河北省的区划变迁

二、山东省与河北省之间的换地

河北省除了与河南省之间“换地”之外,也曾经与山东省进行了“换地”,而且规模也不算小,涉及了好几个县。我国的京杭大运河,途经了河北省、山东省境内,在两省交界地区,出现了犬牙交错、相互连接的情况。从近代开始,京杭大运河出现了河堤垮塌、年久失修、淤泥增多、无法航行等一系列问题。4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终于能够腾出精力治理大运河。

但是,大运河两岸犬牙交错,互不隶属,各方面的人力物力,无法协调。为了实现效率最大化,有利于治理大运河。1952年,河北省在大运河沿岸的恩县、夏津县、武城县、馆陶县、临清县等5个县,划入了山东省管理。与此同时,山东省的吴桥县、东光县、南皮县、盐山县、庆云县、宁津县等6个县,划入了河北省管理。

40年代末期的河北省区划

在历经这一轮区划调整以后,河北省、山东省之间的区划框架,稳定了10多年时间。进入60年代中期以后,出于实际情况需要,两省之间又进行了第二轮的区划调整。首先,1964年,河北省的庆云县和宁津县,划入了山东省管理。其实,上述两个县,原本就是1952年划入河北省的。随后,山东省的馆陶县。以及临清县级市西部的一部分乡镇,划入了河北省管理。

其实,这一次区划调整,属于“物归原主”。因为,馆陶县是1952年从河北省划入山东省的。至于临清市西部的一部分乡镇,1965年,河北省在上述乡镇基础上,组建了临西县,隶属于当时的邢台专区管理。截止60年代中期,河北省与河南省、山东省的区划框架,基本上稳定下来。不过,同一时期,与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天津市之间的区划调整,又开始了。

河北省与山东省的区划变迁

三、河北省的商都县,划入了内蒙古管理

1918年,当时的北洋军阀政权,鉴于鉴于七台镇的商贸转运中心地位,在七台镇的基础上,加上其他几个乡镇,共同组建了商都县。当年,先后隶属于察哈尔特别区、察哈尔省管理。1952年,察哈尔省被撤销以后,商都县划归了河北省张家口专区管理。虽然隶属于张家口管理,但是,商都县距离张家口主城区,大约200公里的距离。

一路之上,交通状况并不好。无论是交通运输,还是通讯往来,都面临一定的困难。50年代中后期,商都县境内,先后发展了各种矿产,对于道路交通、物资转运、矿区管理的要求更高。结合商都县的实际情况,1962年,河北省张家口专区的商都县,划入了内蒙古乌兰察布盟管理。从距离上来说,商都县距离乌兰察布盟,不足100公里。

天津市的框架,70年代基本形成

从各个方面来说,不仅仅有利于矿产运输、矿区管理,从交通、通讯等各方面来说,也更加合适、方便。截至目前,商都县隶属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管理,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河北省的17个县,划入了京津两市

在40年代末期,我国各个大中型城市,都是只管理城区,没有下辖县,不仅仅是北京市、天津市,其他各个城市也是类似的情况。以沈阳市为例,在五六十年代,沈阳市外围,还有一个沈阳专区,管理周围的各个县。40年代末期,北京市外围的各个县,隶属于通县专区管理。天津市外围的各个县,隶属于天津专区管理。

通县专区、天津专区,都隶属于河北省管理。由于没有下辖县,在城区框架规划、生活物资保障等各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鉴于实际需要,1952年,河北省通县专区的宛平县,划入了北京市管理。同一年,河北省天津专区的天津县,划入了天津市管理。1956年,河北省的通县专区的昌平县,又划入了北京市管理。

天津市,曾经成为河北省的省会

1958年,河北省与北京市之间,进行了一轮大规模的区划调整。河北省通县专区的通县、顺义县、大兴县、良乡县、房山县、怀柔县、密云县、平谷县、延庆县等9个县,全部划入了北京市管理。随着11个县的陆续划入,形成了当代北京市的基本框架。同时,随着各个县全部划入了北京市,通县专区撤销。

河北省与天津市之间的历史,更加复杂。1958年,天津市被降级,成为了河北省的省会。1967年,天津市又被提升为直辖市。截止70年代初期,天津市仍然存在管理区域不足的问题。外围的各个县,隶属于河北省的天津地区管理。1973年,北省天津地区下辖的武清县、静海县、蓟县、宁河县、宝坻县等5个县,划入了天津市管理。

天津市和天津地区同框

截止这一阶段,当代天津市的基本框架,大体上形成。随着上述几个个县,划入天津市管理。河北省天津地区,行署驻地迁移到了廊坊镇。1974年,河北省天津地区,更名为廊坊地区,也就是后来廊坊地级市的早期雏形。截止70年代中期,在历经20多年后,河北省与周边各个省市的框架,基本上划分清楚,形成了当代河北省的基本区划。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变迁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0 阅读:4
繁华万李

繁华万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