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法裁判”真的很多吗?

静思智慧星空 2025-02-21 10:02:47

自媒体上,不时就能刷到许多有关“维权”、“鸣冤叫屈”的内容。这些人“义愤填膺”、“义正辞严”地控诉法院的法官“枉法裁判”,呼叫正义回归,发誓“终身维权”,似乎社会上有许多“冤假错案”!

事实上,由于持续的反腐败斗争和严格执法监督制度、措施的实施,特别是“错案终生追究制”的落实,法院案件的审理,基本做到了“公平公正”,法官枉法、发生错案的机率逐年减少。

但是,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人“鸣冤叫屈”呢。其实,这些所谓的“维权”,绝大多数属于不懂法的当事人。这些人打输了“官司”后,多方求证,被一些一知半解的人忽悠,甚至有的律师为了得到“代理权”,也不顾职业道德,诬陷法官枉法,怂恿当事人继续“维权”。因为不管“官司”输赢,律师的代理费照收不误。

因此,导致很多“维权”的人,始终固执地认为,自己有理,这就更加坚定了他们继续上访维权、上诉的决心。这样的维权就是徒劳,不仅白白浪费大量金钱和时间,极大地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一辈子也不会有结果。

作为法院的法官,由于现在法院实行了错案终身追究制,即使你退休以后,发现了你办错了案件,也会追究,想安享退休生活都不可能,甚至还会有“牢狱之灾”。

我们简单地算一笔账:我们以一个收入较低的基层法院的审判长为例。一年的工资收入十万,如果四十岁,到退休前还能工作二十年,工资总收入至少二百万。如果退休后七十五岁去世,十五年的养老金总计至少一百万。那么,他在办理案件时会因为受贿几万元、或者几十万元冒着被降职、开除、判刑的风险去枉法裁判?会冒着无法安抚晚年的风险取收取贿赂?

因此,法官才不会利令智昏,做出“丢了西瓜拣芝麻”的蠢事。高昂的“腐败”成本,会让一些法官在利益诱惑面前止步。因此,自媒体上的那些“冤假错案”,大多都是人为想象出来的,并在一些人有意无意的炒作下,广为传播,便出现了遍地开花的“冤假错案”。

0 阅读:8
静思智慧星空

静思智慧星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