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废物循环利用体系,山东准备这么干!

零废者 2024-11-27 11:34:02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山东省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取得积极进展。

新增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废钢铁、废塑料、废玻璃等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年均增长6%左右,报废机动车年规范回收拆解量达到50万辆,废旧家电年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15%。

此外,《方案》中对于垃圾处理、废物回收利用也做了重点说明。

一、《方案》总体目标

山东省旨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方案》主要内容

1.推进各类废弃物分类回收。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提高可回收物回收率。同时,对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等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

2.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将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如利用工业废渣生产建材,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生物质能源等。

3.完善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对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设施的投入,提高处理能力和水平。

三、《方案》关于垃圾焚烧的重要内容

1.垃圾焚烧作为废弃物处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山东省的实施方案中得到了重点关注。通过建设先进的垃圾焚烧发电厂,能够实现对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

2.提高垃圾焚烧技术水平。采用先进的焚烧工艺和设备,确保垃圾能够充分燃烧,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加强对焚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确保运行安全稳定。

3.推动垃圾焚烧产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垃圾焚烧项目建设和运营,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垃圾焚烧企业。同时,加强对垃圾焚烧产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4.加强垃圾焚烧设施的环境监管。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污染物排放进行实时监测,确保达标排放。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山东省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实施方案为全省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利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行动指南。在垃圾焚烧方面,山东省走在全国前列,行业从业者可以从这份方案中,一窥行业未来发展。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

鲁政办发〔2024〕8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山东省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4年10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山东省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国办发〔2024〕7号)精神,加快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提升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构建完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全面加强废弃物精细管理、有效回收、高效利用,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低碳根基,为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提供有力保障。

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取得积极进展。新增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年均增长6%左右,报废机动车年规范回收拆解量达到50万辆,废旧家电年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15%。

到2030年,全面建成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各类废弃物资源价值得到充分挖掘,再生材料在原材料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质量显著提高,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2亿吨,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总体居于全国前列。

二、推进废弃物有效分类回收

(一)加强工业废弃物精细管理。压实工业废弃物产生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台账制度。分类分步开展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实行分级分类整改,督促贮存或处置量大的企业加强资源循环利用。鼓励废弃物产生、利用单位点对点定向合作,推动废弃物就地协同循环利用。(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完善农林废弃物收集体系。以畜禽粪污和秸秆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建立健全收集处理体系,因地制宜建设畜禽粪污集中收集处理、沼渣沼液贮存利用等配套设施。支持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依托,建设秸秆收储站点,提供秸秆收集储运综合服务。积极探索畜禽粪污和秸秆资源化利用新途径,推广种养循环试点。发挥好废弃农膜回收贮运全覆盖网络试点示范作用,完善由田间临时回收点、区域固定回收站、县级回收中心组成的回收贮运网络体系。(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配合)

(三)推进社会源废弃物分类回收。规范建设基层回收站点、中转站、交易市场、分拣中心,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推动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发展“互联网+回收利用”新模式,持续扩展废弃物回收数量和品种。鼓励公共机构在废旧物资分类回收中发挥带头作用。深入实施铅蓄电池、设备、家电、电子产品等领域生产者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

(四)促进大宗固体废弃物规模化利用。拓宽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渠道,落实好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复杂难用工业固体废弃物规模化利用技术装备研发和地方(团体)标准制定。大力推进秸秆离田产业化应用,鼓励开发新材料新产品,提高秸秆肥料、饲料、燃料、原料利用附加值。(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推动再生资源高效利用。加强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等再生资源规模化、规范化、清洁化利用,培育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提标升级,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中水回用、污水再生利用设施,推动城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积极推进污泥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规范二手商品交易。发掘二手商品再利用价值,鼓励“互联网+二手”、售后回购模式发展。优化二手车交易登记管理,活跃二手车市场,针对中亚、东盟等重点市场全力拓展二手车出口业务,鼓励有条件的市建设集展示交易、维修整备、检测认证、报关出口、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二手车出口基地。(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公安厅配合)

(七)促进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办公设备等传统领域再制造水平,加快布局盾构机、新能源装备、航空发动机等高端装备再制造产业。加快建立再制造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在履行告知消费者义务并征得消费者同意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在售后服务体系中应用再制造产品。(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推进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协同处置城镇生活污水污泥、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应急处置医疗废物,有序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发挥好全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城市作用,有序推进生物质资源的能源化利用、清洁化利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能源局配合)

(九)推广资源循环型生产模式。推进企业内、园区内、产业间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工业余压余热和废气废液资源化利用,鼓励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共济的综合能源项目。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提档升级。积极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推行种养结合、农牧结合,推广畜禽、鱼、粮、菜、果协同发展等循环型农业生产模式。(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重点废弃物循环利用

(十)加强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强化动力电池制造、回收、利用等全过程流向管理。完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推动具备动力电池回收条件的回收企业加快发展。引导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规范发展,促进资源化、规模化、高值化利用。推进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质量认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推动低值可回收物循环利用。完善低值可回收物目录,加强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管控,不断提高废玻璃、低值废塑料等低值可回收物分类准确率。鼓励将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工作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实行低值可回收物再生利用补贴政策。(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探索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路径。建立健全风电和光伏发电企业退役设备处理责任机制,探索建立风电、光伏设备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探索开展风电光伏领域高端装备再制造。加强新型电器电子废弃物管理,严格落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许可等环境管理配套政策。(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十三)推动产业集聚化发展。围绕打造重点废弃物产业链,推行园区化经营和圈区化管理,建设一批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引导废弃物循环利用企业、搬迁改造项目向园区集聚。深入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加快培育行业骨干企业。围绕废弃物重点品类和循环利用全产业链,重点培育一批技术装备先进、管理运营规范、创新能力突出、引领带动力强的行业骨干企业。鼓励有条件的市探索制定区域废弃物协同利用机制,支持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废弃物循环利用重点项目。(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规范行业经营秩序。规范管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塑料、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等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依法查处非法回收拆解报废机动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行为。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建设,严格管控危险废物填埋处置,深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加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管理。依法打击再生资源回收、二手商品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建立健全各类保障机制

(十六)完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国家资金,统筹用好地方相关资金,加强对废弃物循环利用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落实国家关于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政策,推动产废单位按照规定向回收企业开具销售发票,着力解决回收企业“第一张发票”问题。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有序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计价、计量收费。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对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的支持力度。(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税务局、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山东金融监管局、青岛金融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完善规划和用地保障机制。各市可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环卫设施专项规划,统筹考虑区域内可回收物收集、转运、分拣中心、交易中心等设施布局,为项目落地提供规划支持。将可回收物收集、转运、分拣中心、交易中心等设施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用地范围,保障合理用地需求。鼓励各市在规划中留出一定空间,用于保障资源循环利用项目。(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完善科技创新和标准规范。支持废弃物循环利用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搭建创新平台,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研究。健全废弃物分类、回收、分拣和经营设施、场地建设等领域标准规范。开展重点再生材料碳足迹核算标准与方法研究。(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完善再生材料和产品推广应用机制。加快建立再生材料推广使用制度,落实再生资源分级质控和标识制度,拓展再生原材料市场应用渠道。贯彻落实财政部制定的政府绿色采购需求标准,对符合规定的再生材料和产品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鼓励国有企业依法依规采购绿色产品。(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完善宣传引导机制。将循环经济知识理念纳入有关教育培训体系。在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消费者增强安全环保可持续的循环经济意识。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0 阅读:0
零废者

零废者

循环有方,天下无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