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城市,这里有洱海、苍山等壮美的自然风光,有大理古城等穿越千年的历史古迹,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还有数不清的特色小吃。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10道大理名吃,看看你吃过几道?

剑川八大碗是剑川县白族传统宴席的必备菜肴,仪式感满满,让人吃得尽兴。剑川八大碗与北方八大碗做法有很大区别,北方以炸炒为主,而剑川以煮为主。有红曲肉、粉蒸鱼、千张肉、木耳豆腐、酥肉垫竹笋、水粉丝、百合肉圆子等等,后来也增加了很多新菜,每道菜都有吉祥的寓意,味道各有千秋,醇厚鲜美,让人唇齿留香。

酸辣鱼是大理的传统名菜,几乎是家喻户晓,家家都会做。在数千年前,大理白族先民沿洱海而居,捕鱼为生,根据喜欢的酸辣口味将鲜鱼做成了酸辣鱼。酸辣鱼的鱼要用洱海出产的鲫鱼、鲤鱼、草鱼等,肉质极佳,浇入清冽的泉水,佐以当地的木瓜、梅子醋和辣椒面,先大火烧开,再文火慢炖而成。做好的酸辣鱼,香味浓郁,鲜嫩爽滑,酸辣过瘾,让人欲罢不能。

大理生皮是白族餐桌上的一道传统菜肴,是各种节庆和招待客人的“当家菜”,是当地人的乡愁。生皮制作工艺非常考究,选用散养的土猪为主料,宰杀后用干稻草烧掉猪毛,将猪皮烤制金黄,趁着新鲜将各个部位的猪肉切成薄片或条状,搭配上用梅子醋、野花椒、山胡椒、糊辣子等调成的蘸料,可以蘸着吃,也可以凉拌好吃。吃起来鲜嫩多汁,原汁原味,让人难忘。

“云南十八怪,牛奶做成片片卖。”这描述的便是烤乳扇,烤乳扇是大理街头常见的小吃,非常有特色。制作乳扇,要先用牛奶发酵成酸浆,倒入锅中,按比例加入鲜牛奶,熬制浓稠,再用竹筷挑起制成片状,自然风干。晾干的乳扇,再放到炉灶铁网上烘烤,刷上梅子酱或者炼乳,卷起来,金黄诱人,外脆里软,香甜可口,营养丰富。

饵块是大理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食,逢年过节时,很多家庭都有制作饵块,选用当地的上等精米为主料,先淘洗干净,再用山泉水泡软,上锅蒸熟,再反复舂捣成米团,揉成成型,做成各种形状。制作烤饵块时,将饵块放在炭火上慢慢烤制,再放入花椒油、酱油辣子、花生碎、土豆丝、咸菜、葱花、鸡蛋、肉肠等各种食材,卷起来吃,米香浓郁,口感丰富,外酥里嫩。

黄焖鸡不只是山东,大理永平的黄焖鸡也非常值得一试。永平黄焖鸡选用当地山林中散养的博南山鸡为主料,4斤左右的最为合适,先剁成小块,放入食盐、料酒腌制,再起锅烧油,爆香草果、辣椒、葱姜,放入鸡块,半炒半炸,炒至水分收干,放入花椒、生抽、食盐炒出香味,然后盛出锅中多余食用油,点火、淋酒,火上浇油,倒入开水,大火焖制三五分钟即可,吃起来鲜嫩多汁,麻辣鲜香。

米线是大理人离不开的美食,其中凉鸡米线更是夏日必备,吃起来爽滑筋道,清凉解腻,吃完浑身舒畅。制作凉鸡米线,要用当地新鲜的米线,下入锅中煮熟,再捞出过凉,放上葱花、黄瓜丝、烫豆芽等配菜,再抓上一把撕好的鸡丝,淋入辣椒油、蒜水和秘制的卤水,搅拌均匀后,米线裹满了料汁,每一口都是惊喜,让人食欲大增 。

喜洲粑粑,又叫喜洲破酥,是白族的传统面食,源于清朝,在大理街头时常能看到喜洲粑粑的摊位。喜洲粑粑做法很是讲究,以面粉、老面为主料,加入清水和成面团,醒发一会,分成剂子,包入焙好的胡麻糖、玫瑰糖、鲜肉等甜咸馅料,包好压成粑粑形状,放入上下都是炭火的烤盘中烤制而成。烤好的喜洲粑粑,金黄诱人,外酥里嫩,配上一杯烤茶,真是沁人心脾!

诺邓火腿是大理云龙县诺邓村的特产,以其口感鲜美、肉质紧实、咸淡适中的口感而闻名遐迩,享誉全国,入选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诺邓火腿制作工艺严苛,要选用当地优质的黑猪后腿为原料,搭配诺邓井盐、包谷酒等调料腌制入味,再放置到合适的地方,自然风干发酵而成。做好的诺邓火腿,可以直接生食,也可以制作炒菜、炒饭等各种美食。

弥渡卷蹄是弥渡县的传统美食,已有500余年历史,明清时期还曾入选为宫廷菜,久负盛名,是当地人招待客人的必备佳肴。卷蹄的做法非常复杂,以新鲜猪蹄和猪里脊肉为主料,先将猪蹄处理干净,再剔除猪骨和筋膜,猪里脊肉切成均匀长条,加入香料、红曲粉搅拌均匀,填入猪蹄中,用麻绳扎紧,静置几天,在上锅蒸熟或煮熟,冷藏后,切成薄片即可。吃起来,肉质鲜嫩,口感紧实有嚼劲,配上蘸水,真是一绝!
您最爱吃哪道呢?
声明:本账号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许可,严禁任何个人和媒体抄袭、搬运、洗稿,一经发现,必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