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年王稼祥当选为书记,毛主席谈话直接打断他:你为什么不能担当

亦唐谈历史 2025-04-01 18:14:39

七十年代,在一次中央开的大会上,周总理当着大家的面讲了一番话:

王稼祥同志给我递了份报告,这位老同志啊,只提自己做过的事,从不炫耀功劳,真是难得。咱们得赶紧让他重回工作岗位。他是有大功的人,还是教条主义那一堆里,头一个站出来挺我的。遵义会议那会儿,他的一票可太关键了。说起来,王稼祥的功劳比过错大多了......

但是,说起来,这句话其实并不是周总理说的,而是毛主席对王稼祥给出的一个很高评价。

在长久的革命历程里,特别是一些关键的历史时刻,王稼祥总是陪在毛主席身旁,和毛主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了党的事业一起奋斗。不管是革命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新阶段,王稼祥都给咱们国家立下了不少大功。

而咱们的领袖毛主席,是亲眼看着这一切发生的。

【初识王稼祥】

毛主席和王稼祥第一次见面,是在中央苏区的时候。

1925年,19岁的王稼祥跑到苏联莫斯科的中山大学去上学,而且在莫斯科时,他加入了共产党。直到1930年,他才回到上海,接着被安排做了中共中央宣传部的干事,还当过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的秘书长。后来,在1931年,他被派到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那时候,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得很快,他们在十多个省份建立了大大小小十多块革命根据地。这些根据地越来越大,连国民党都注意到了。蒋介石就派兵开始“围剿”这些根据地和红军,特别是中央革命根据地,更是他们重点打击的对象。

从1930年开始,毛主席在中央的革命老区,和朱德一起带着红军队伍,打败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攻。

1931年,王稼祥抵达中央苏区时,红军刚打败敌人第一次“围剿”,正商量着怎么对付敌人马上要开始的第二次“围剿”。

王稼祥、任弼时和顾作霖作为中央的代表,参加了中央局的扩大会议。就是在这次会上,王稼祥终于见到了他早就听说过的毛主席。会上,毛主席仔细讲解了当前的战斗形势,还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王稼祥在人群中听得非常入迷。

会议休息时,王稼祥走到毛主席旁边,对他说:“毛主席,我刚从白区那边过来,好多事儿还不清楚,特别是打仗这块儿,我完全是个门外汉。听了您的讲话,我觉得很有收获,等会儿结束后,我能再找您详细问问吗?”

毛主席点了点头,连忙回答说:“都是自己人,别这么客气,我其实也正想听听你的意见呢。”

他们俩就这样说定了。会议结束后,中央局和指挥部门从江西宁都县的青塘搬到了五六十里地外的龙岗古镇。毛主席和王稼祥也都住在那儿,这样一来,他们俩有了更多聊天的时间。

王稼祥搬来不久后,就被请到毛主席家里去。两人一见面,也没多说什么客气话,直接就心照不宣地聊上了。

王稼祥诚恳地说:“毛委员,我早些时候就读过你写的《分析中国社会各阶层》、《考察湖南农民运动》还有《井冈山的那些事儿》这些好文章,真是收获不少。”

王稼祥同志,我看过你的那篇批评文章,写得既在理又有证据,挺有深度的。”毛主席对王稼祥也是赞不绝口。

他们俩聊了好一阵子,从王稼祥以前的个人故事讲到了他在莫斯科的日子,又聊起了毛主席怎么带领湖南农民搞运动,一步步上了井冈山,还谈到了以前到现在的反“围剿”战斗。虽然看法不完全一样,但他们都能认真听对方说话,开诚布公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聊着聊着,毛主席高兴地坐到桌子前,拿起笔写了两句话:“敌人进攻我们就退,敌人停下我们就骚扰,敌人撤退我们就跟进,敌人累了我们就打,游击战里我们稳赢;我们大步进退,引诱敌人深入,再集中兵力,一个个打败他们,运动战中消灭敌人。”写完后,他立刻拿给王稼祥瞧了瞧。

王稼祥看了两遍后,心里特别佩服毛主席的想法,急着想抄下来。毛主席笑着对他说:“不用抄了,这张就是给你准备的。不过啊,不是让你看我的字写得好不好,是想让你记住这几句话。咱们苏区的军民,特别是红军的指挥员,几乎人人都会背,就是靠这些口诀打败了敌人,还不断发展壮大呢。”

王稼祥连连夸奖说:“太棒了!说得又简短又清楚,字字到位,你的字写得也很有火候,自成风格,真是让人佩服!”

两人都说要向对方取经,毛主席还跟王稼祥讲好:“以后有啥说啥,就算争辩、拌嘴也行,但咱得讲文明,不动手。”说完,他拿出一大叠资料,和王稼祥继续聊了起来。

毛主席想事儿时喜欢抽烟,他边给王稼祥讲解手里的文件,边伸手往口袋里掏烟,结果却只摸出个空烟盒,里面啥也没有。王稼祥瞧见了,赶紧说:“我这儿还有包好烟呢。”说着,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包名牌烟,这烟还是他在上海秘密工作时,用来打掩护的呢。

毛主席瞧见了上好的烟,脸上乐开了花:“嘿,三炮台,这可真是少见的好东西!”

里面就剩两根烟了,刚好够咱俩一人一根,聊着聊着,天就亮了,外面传来红军的号声,毛主席感慨道:“起床号响了,天都亮了,咱俩聊了一宿,耽误你睡觉了,真是不好意思,对不住啊。”

不,其实应该是我道歉,我打扰了你休息,真是挺过意不去的。王稼祥脸上露出了歉意的表情。

毛主席豪爽地说:“深夜里聊到多晚我都习惯,只要你有兴趣,我随时奉陪。”两人聊得正起劲却不得不道别,这一晚上,他们从原来的不太熟悉,变得啥都能聊,心里话都往外掏,这样真诚的交流为两人日后几十年的深厚友谊奠定了基础。

在以后的好多重要关头,王稼祥总是站在毛主席身旁,毫不犹豫地挺他到底。

【王稼祥在许多个关键时刻的支持】

1933年,李德作为中共中央的军事专家来到了中央苏区,博古特别高兴他来了。博古把管理军事的重任都交给了李德,每次前线发来电报,都是先送到李德住的地方。

从第五次对抗“围剿”那会儿起,李德指挥的战斗老是打败仗,但博古他们还是想借着李德,把毛主席在中央苏区对红军的好领导给挤兑走。

尽管王稼祥刚到中央苏区没多久,但他很快就意识到这种做法不妥。他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大胆表明自己坚决站在毛主席这一边。

他坚决反对大家的不同意见,站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这一边。王稼祥还特别说明:“我和毛主席认识的时间不长,不是老朋友。但我和王明、博古他们是老同学、老同事,有的还是老乡。不过,我并不赞同王明他们的做法,而是站在毛主席这边。”这些都说明,他最信任的就是毛主席的正确思想和领导。

尽管王稼祥的勇敢发言未能立即扭转毛主席的困境,但正是在这样的艰难时刻,他们的并肩作战更显真心。

毛主席曾走过低谷时期,王稼祥在打仗时受了伤,等他们俩都历经磨难再次碰面时,王稼祥感慨地说:“咱俩可不能离开队伍啊。”

毛主席果断地回应他:“没错,革命还得靠我们这些忠心耿耿的党员去拼搏,才能赢得胜利。”

在长征那段特别艰难的日子里,毛主席和王稼祥总是心里挂念着对方。那时候,王稼祥因为受伤正在养身体,而毛主席在行军路上又不幸得了很严重的疟疾。他们每次见面,都会问问对方的身体咋样,还一起商量眼前非常紧迫的军事问题。

毛主席感叹说:“真可惜,我现在说话没人听啊。”王稼祥安慰他:“不一定,我觉得现在不少同志都会支持你的想法,我肯定会把你的想法告诉他们。”

大家都知道,遵义会议让王明等人的错误指挥停了下来,开始由毛主席带领的新中央来正确领导。这样,毛主席就从困难中走了出来,又能说话算数了。这对革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党的历史上,那个关乎生死的重大转折,多亏了王稼祥的全力推动。毛主席后来经常提起:“王稼祥是最早支持我的人,遵义会议要是没他可真不行,他那一票太关键了。”

他一直在革命的征途上前行,和毛主席等带头人共同等到了革命成功的这一天,也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1949年,要挑个地方做首都,毛主席心里琢磨着北平不错,哈尔滨也挺好。他拿不定主意,就找来了当时东北局管城市工作的部长王稼祥一起商量。俩人一合计,最后决定把首都放在北平。

快建国那会儿,宣传和外交的事儿都特别关键,毛主席又一次单独找王稼祥谈话,把这两项大任务交给了他:“中央想让你挑两个担子,一个是当中央宣传部长,另一个是去当苏联大使,还兼外交部第一副部长。时间很紧,这两件事都很重要,你都很合适。”

经过一番认真考虑,王稼祥决定担任驻苏联大使,这样一来,他就成了我们国家第一位驻苏联的大使,肩负着祖国和毛主席赋予的重要任务。

经过很多年革命的历练,还有几十年的共同奋斗,毛主席一直非常信任王稼祥。就像1956年八届一中全会上,王稼祥被选为了中央委员,还当上了中央书记处书记。

他觉得自己难以胜任这个重要职位,所以在接到任命的那天,王稼祥就去找了毛主席,说:“主席,这次全会让我当中央书记处的书记,这担子太重了,我觉得自己做不来。还是请党中央把这个位置给那些对党贡献更大的同志吧。”

毛主席轻轻一笑,马上对他说:“你咋就不能当书记处的书记呢?早就该上位了,你为党做的那么多事,还少啊?别推辞了!”

尽管毛主席给出了这样的肯定,王稼祥还是有些犹豫,他仍旧坚持说:“主席,就我这经历和本事,我真的不行......”

他的话还没说出口,就被毛主席给打断了。毛主席绕开了他的话,问:“你还有别的事儿找我吗?”

王稼祥答道:“我专门为了这事儿过来的。”

毛主席摆了摆手说:“这事儿不用多说了,你就接下任务吧!”他不想继续听王稼祥多讲,就这样,王稼祥当上了中央书记处的书记。

从五十到六十年代,王稼祥还担任了全国政协第三届和第四届常委会的委员,以及中央外事小组的副组长等职务,他参加了好多重要的活动,每天的生活都既忙碌又充实。

不过,他也有不忙的时候,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半段开始,王稼祥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难熬阶段”......

【王稼祥去世】

“你给党帮的忙还少啊?”毛主席心里一直记着王稼祥的付出。

不过,这个斗了大半辈子的人,后来在特殊的日子里,过上了特别安逸的日子。由于身体不太好,他每天除了看看书,就是到外面走走。

他心里一直装着国家大事,总想着能再为国家出点力,虽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

1972年,王稼祥和他的夫人,还有王震夫妇、廖承志夫妇一块儿去了朱老总家里。朱老总对王稼祥说:“毛主席心里还记着你呢,我们大家都觉得你是有功之人,特别是在紧要关头立了大功。你很快就会有新的工作安排啦。”这话让王稼祥心里乐开了花。

他自告奋勇地写了封信,向周总理和毛主席表达了自己想要找份工作的意愿,结果这个请求得到了两位领导人的同意。毛主席还特别跟周总理说:“他是有功之人,赶紧安排他出来工作吧。”

后来,在一次中央的集会上,毛主席当着大家的面说起话来,特别提到了王稼祥同志所做的贡献,这也说明,毛主席心里一直记挂着这位老伙伴。

1973年的时候,已经上了年纪的王稼祥被安排去做中共十大的文件俄文翻译。本来,中央打算之后让王稼祥加入一个新成立的外事工作团队,但可惜的是,他还没正式开始新工作,就离我们而去了。

1974年1月25日,王稼祥因为心脏病突然走了。

他走后,毛主席常常提起他做的那些好事,心里非常难过,只能把这份感情都变成对他的深深想念。

0 阅读:25
亦唐谈历史

亦唐谈历史

亦唐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