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解放军秘密挺进“死亡之谷”,他们在崎岖的山峰中艰难建设。十年后,”世界十大险峻公路之一”的中巴喀喇昆仑公路跃然天地间,仿佛是一夜之间完成的伟大工程,惹得印度、美国惊叹连连,而“中巴友谊长存”的口号也正是从这条公路开始响彻寰宇。
1968年,一万多名解放军秘密进入了巴基斯坦,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这些解放军将在那里隐姓埋名,只为铸就一条大自然之前从未有过的公路。
巴基斯坦政府和我国中央政府都在翘首以待,但可惜的是,直到毛主席逝世,这条公路仍未建成。
那么,为何解放军进入巴基斯坦要秘密打扮呢?为何中巴公路必须建成呢?
一、中巴两国面对共同的国际环境1979年,中巴公路正式通车。巴基斯坦人民和中国人民的欢呼声不绝于耳,可是,埋葬91位的英烈的烈士陵园内却静悄悄。
这些人都是为这条公路牺牲的青年解放军。
古老的丝绸之路连通了中国内陆和西域的沟通,在新中国建立之后,这条丝绸之路又有了新的意义。
北起新疆喀什,穿越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这条公路一直延伸到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
翻山越岭,征途漫漫,1224公里的公路连绵不断。
如果没有这条公路,我国当年会被各个国家掣肘;如果没有这条公路,中巴之间的友谊还要经过多年才能深入发展;若是没有这条公路,我国发展“一带一路”不会那么地顺畅和方便,而这一切都源于当年中巴签订的秘密文件。
1965年,巴基斯坦和中国的两国领导人于北京会晤,巴基斯坦的外交部长向中国提出了种种请求帮助的申请,我国也都予以批复,而其中一条特殊的申请引起了我国领导人的注意。
巴基斯坦方面的意思是,要在中国与巴基斯坦修建一条能够打通南亚次大陆的渠道,而这条渠道不仅要沟通巴基斯坦和中国,更要打破印度对于巴基斯坦的封锁。
印度对于巴基斯坦的封锁是非常持久的,这是由于自冷战开始之后,国际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50年,我国与巴基斯坦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而当时,美苏两个大国争霸,国际局势一度处于冷战的威严之下。
原本一直亲美的巴基斯坦政权因为国际局势的变化,转而与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结盟,因此,“兄弟的背叛”引发了美国的不满,美国、印度便一直致力于对巴基斯坦的封锁。
更可笑的是,社会主义大国苏联竟然也对巴基斯坦步步紧逼,两个大国默契地向巴基斯坦施加各种压力,使其逼迫放弃与我国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
但是,巴基斯坦领导人与我国的领导人秘密磋商,两国就中巴关系友好交往达成了一致,而这件事情则成了印度一直咬住巴基斯坦边防领土不放的理由。
1962年,印度眼见中国处于经济困难之际,他们便大举举兵来犯我国南部领土,试图控制巴基斯坦边境某一区域,而中国的边防领土也屡屡被印度侵犯。
同样都是在印度那里受到损失,中巴两国一拍即合:我国打算对印度发动自卫反击战,而巴基斯坦自然也要同印度进行对抗。
当时的印度幻想自己是亚洲最大的强国,因此,他以一国之力对抗巴基斯坦和中国。
在巴基斯坦方面,印度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的控制权发动了猛烈的攻势,而中国如果不帮助巴基斯坦,印度则会予取予求。
最后,巴基斯坦在前方抵抗印度的攻势,而我国则在后方为其提供完备的物资保障。
巴基斯坦有难,我国全力支援。
同样的,我国与巴基斯坦一起遭到别国的封锁,是否也应该联起手来打破这种封锁呢?
二、万名解放军秘密入巴很快,两国合作的协议便提上了日程,965年,巴基斯坦与中国领导人通话:“如果能够在中巴两国之间建立一条联动的交通要道,则更容易加强经济沟通,也更容易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增进双方的合作发展。”
我国领导人经过深思熟虑,深深认可了这一方案,所以,我国与巴基斯坦正式签署了一项秘密协议,并且将其定名为“1601工程”,即修筑一条中国到巴基斯坦公路。
协议规定,公路的修建由中巴两国共同承担,中国不但要为这条公路修建提供五亿经费,还要自主修建中国境内的公路,除此之外,中国还要为巴基斯坦方面修建公路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
很显然,修建这条公路是有益于我国的发展的,所以我国领导人对其极其重视,在安排规划上面,我国也找到了诸多个专业的施工队、专家、建筑学家前去勘察。
在准备工作的阶段,大家就发现了从未见过的困难。这条公路的施工地点位于青藏高原公路的北段、新疆喀什南段,中间要经过海拔6千米的喀喇昆仑山脉。
这段山脉冬季寒冷,大雪纷飞,冰川覆盖,夏季潜藏洪水泛滥的危险。除此之外,滑坡,泥石流,塌方,雪崩,地震等等全部都是未知的危险。
喜马拉雅山脉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摆在施工队面前的就是一座座难以预料的高山和危险。
当时技术条件都还未成熟,施工队的领导以及建筑学家们纷纷挠头:这条公路究竟该怎么修?
何况,技术的缺乏只是其中一个的原因,更糟糕的是,巴基斯坦方面根本无力承担修建的费用,人力和物资才是重中之重。
难道,这条公路我国境内修建完毕之后就被迫停止吗?那中巴修建这条线路的意义又何在?因此,国家领导人再次对这个方案进行了新一轮的讨论。
“巴基斯坦方面说他们的压力很大,局势非常的不稳定,人手匮乏不说,各项设备技术都不完善,看来我们还要进一步地支持。”
在讨论时,许多专家都对这个项目抱有不看好的态度,甚至大部分的干部也都在唱衰。因为,不光是从地理条件考虑,还是从自然环境方面考虑,这条公路都埋藏着深不可测的危险。
可协定一经签订,所有人都没有后退之路。
1968年,1万多名中国军人奔赴了中巴边境,他们在那里换上了普通人的衣服,脱去了解放军的军装,秘密进入了巴基斯坦,这是周总理给他们的任务:要义无反顾,要保密身份。
在此之前,解放军已经在我国境内修建了这条公路,且仅仅使用了两年的时间。
但遗憾的是,有47名官兵在修建公路时不幸摔下悬崖,或被建筑器材砸伤等等而永远地留在了那里。
可是,我国境内的公路完成了,而巴基斯坦方面的公路却丝毫不见动静,施工队派专人前去查看时,对方的回复却是如此的荒唐:他们只修建了25公里,而且还是规划之外的地方。
施工队将这一消息报告给中央的时候,周总理紧皱眉头:“巴基斯坦环境恶劣,没有机械工程,没有资金链,也没有人才,他们修得慢,太正常了。”
正值总理为此事思索的时候,突然听闻巴基斯坦国内的政权出现了动荡。
为了防止对方局势,总理立刻调动军队,要求一万解放军秘密加入中巴公路的修建工程,所以,这才有了万名解放军便带着秘密任务去前线的事。
官兵离开之前,他们已经往家里递了书信,大意是“此去不知何时能回,希望家里人早作安排”,同样的,在巴基斯坦边境已经有好几十口棺材整整齐齐地摆放,这并非巴基斯坦人民的轻视,相反,他们重视解放军的生命。
在巴基斯坦,能往崎岖的山路送上棺材已实属不易,他们不希望一旦有人牺牲在此处,无处安放尸体。
看到棺材,解放军战士已明白此任务的艰险,他们开始逐一安排队伍,兵分多路,打算穿越数十座海拔惊人的山峰,打通其中的隧道。
条件艰苦巴基斯坦提不供不了多少有用的支持,解放军战士只好用最原始的方式开山修路。
三、解放军成功援建中巴公路把绳子系在腰上,而绳子顶端拦在山顶上的树枝,战士们悬空安装炸药。
这个任务通常是充满危险的,若是绳索松动,解放军极有可能跌落万丈悬崖,若是炸弹不小心溅到了士兵的身上,则轻被炸伤,重则失去生命。所以,解放军战士都是在用生命开路。
在高空上炸山地处于危险之中,在下面推着石子修路的战士们也时时刻刻身处隐患之中。
山路崎岖陡峭,只可容得一人通过,解放军战士们走错一步便有可能葬身悬崖,而大家通常用来照明的手段也只不过是一台微弱的探照灯。
为了保证安全,大家两两一对,前后错开,绝不排成一排。
凭借着这样朴素的行动,解放军战士们在短短几天便炸开了好几条穿山隧道的开口,而那些专门负责运送炸药的战士们也马不停蹄,他们虽然不需要亲自做活,但需要不断赶赴下一个爆炸点,夜以继日,从不停歇。
凭着艰苦的毅力,在巴基斯坦修建公路的解放军士兵们克服了种种困难。
即使身处寒冬腊月也绝没有停工一日。脚下是皑皑的白雪,是极其容易滑倒的冰场,头顶上是极有可能发生的雪崩,解放军没有退路,他们日复一日,重复这危险而又枯燥的工作。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少的将士们命丧于各种的建筑事故。
一个个穿山隧道被炸开,公路也变得宽阔起来,正当众人们都喜气洋洋奔着既定目标前进时,1969年,一场特大洪水直接击垮了所有人的努力。
本来战士们已经架好了钢架,脚手架还有铺路的石头。可是,巨大的洪水不仅冲走了所有的物资,还让几个施工点、通信站也完全失去了作用,而战士们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多日的努力付诸东流。
洪水奔涌,波涛肆虐,两座山峰之间该如何正常通过呢?洪水已经漫过了正常的道路,难道要解放军战士徒身穿过不成?
正当众人为难之际。解放军的领导突然想起了一副妙招,他突然发现,两座山峰之间连接一根粗粗的钢丝,这是之前运送物资所设。只要有人能从钢丝上爬过,工程就可以继续。
一根钢丝成功地架在了两岸,两个勇敢的战士们身先士卒,他们请命要做“所有人的探路者”。
这两个人小心翼翼地渡过了钢丝,成功到达了对面,他们又将越来越多的钢丝运送了过来,在洪水肆虐之际,解放军战士就是凭借这样艰苦的毅力架桥修路。
前路漫漫,道路崎岖,充满着危险与隐患。但是,没有一名解放军士兵中途选择退出,也没有人提出要离开此处,所有人都在为最后的目标而努力着。
不幸的是,一直关心着这条公路的毛主席于1976年离开,在垂垂老矣之际,主席仍然关怀着:“公路还有没有修好呀?”
他老人家没有看到最后的胜利,直到两年后,胜利的消息才传来。
1978年6月,整条中巴公路正式修建完成,解放军们分批回国。
但是,他们在回国时大多心情阴郁,脸色坚毅,因为有800多名同胞牺牲在了此处,300多人也因这条公路而重伤。
吉尔吉特市的烈士陵园里面埋葬着91具中国人的尸骨,他们都是大无畏的解放军战士,都是为了炸山修路而长眠于此的人,同时也有许多的巴基斯坦士兵因为修路施工永久地失去了生命。
时至今日,“中巴友谊万岁”的口号仍然被挂在沿着这条公路设立的广告牌上,正是因为解放军入巴援建这一伟大创举,中巴国家的友谊才能连接不断,一直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