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战略收缩背后:全球秩序重构中的大国博弈

怜雪侃国际 2025-03-05 21:35:15

马斯克近日在社交媒体发表争议性言论,主张美国退出北约与联合国,这枚"政治炸弹"瞬间引爆国际舆论场。耐人寻味的是,曾主导构建当代国际秩序的美国,如今其商界精英公开质疑自己搭建的体系,这种历史性转折背后暗藏着更深层的战略考量。

日内瓦世贸组织总部内,45国联署的涉乌声明遭遇美国弃权,此举犹如在西方阵营投下震撼弹。作为俄乌冲突的始作俑者,华盛顿的反常举动折射出其战略重心的偏移——当欧洲盟友仍在集体声讨俄罗斯时,主导者却悄然抽身后退。国际观察家注意到,这种"战略收缩"迹象与白宫经济账本上的赤字形成微妙呼应:美国月度贸易逆差在今年前两月激增313亿美元,突破1500亿大关的红色警报。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数字揭示出更严峻的现实:自2020年启动量化宽松以来,美国累计超发货币达8万亿美元。这种饮鸩止渴的金融政策虽暂时缓解国内压力,却加速了全球去美元化浪潮。而今当美元潮水退去,暴露出的不仅是贸易失衡的裸泳者,更是维系七十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根基的动摇。

特朗普团队的策略师们似乎找到了新的解题思路——与其在坍塌的多边体系废墟中修补,不如主动拆解现有框架。从退出气候变化协定到重谈北美自贸条款,这些"逆全球化"操作的本质,是将世界切割为若干封闭经济圈。这种新重商主义既能为本土产业筑起防护墙,又可挣脱国际规则束缚,在区域市场中重塑美国主导权。

面对全球治理体系的风云变幻,北京方面展现出鲜明立场。在近期慕尼黑安全会议特别会议上,中国代表团重申对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强调唯有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才能实现共赢。外媒注意到,中方特别提及"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诉求,这种包容性视野与某些国家的保护主义形成强烈对比。

国际政治经济学家们正在评估这场变革的深远影响:当昔日体系维护者转身成为颠覆者,新兴经济体能否接过全球治理的接力棒?历史经验表明,任何单极秩序的瓦解都会经历漫长阵痛期,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从不会因某个国家的转向而止步。在这场秩序重构的全球博弈中,选择开放还是封闭,将成为决定各国未来命运的关键抉择。

0 阅读:5
怜雪侃国际

怜雪侃国际

目光所致皆为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