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纪委消息,省人大监察司法委副主任委员隋连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隋连友,1966年生,在职研究生学历。
能做这个工作的以前一定是从事纪检监察相关工作的,这也就不怪查不到他的公开履历了。
23年7月的时候,他去大庆调研。
他带领的调研组对当地的工作给予了肯定,认为当地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各单位各部门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会后,调研组把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梳理,写入调研报告中。
当然,这个写的过程极有可能就是秘书代劳了。
这也给考公的小伙伴提了个醒,写作是绝对的加分项,一定要重视起来。
这里的调研报告和大学里写的论文差不多,为啥要写论文也并不是难为谁,这在工作中是用得到的。
特别是对于一个新入职的来说,是不会有啥子大事让你去做的。
纸上谈兵虽然不好,但这个时候谈一下也是可以的,如果写得好,让政策研究部门一看就眼前一亮,想不升都难。
就算是为领导写的,领导有了升迁也会记住你这个写得好的。
据澎湃新闻报道,20年11月的时候,他去了齐市法院调研。
他对当地法院的工作给予了赞许,一是科学管理务实高效,二是履职尽责,司法为民。三是意见建议切实可行。
本次会议提出的意见建议都十分中肯,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见解深刻。
其实,处在他这个位置也只能这么说,因为他不是直接的现管领导,他得形成调研报告再交给政策研究部门,经过研究可行之后才会交办。
也就是说他是不可以现场决断的。
通报中说他是严重违纪违法,这还有一个不全面的通俗说法伸手了。
其实伸手是很愚蠢的行为,更是得不偿失的。
算笔账,如果他不伸手的话,有养老金,退休有待遇,有各种福利和不错的医疗,大富大贵说不上,但一定是过得不错的那种。
伸手之后呢,以前的一切都归了零,本来有的也弄没了,大墙里还得走一圈。
到一定级别后,医疗都是全免的,一切后顾之忧都解除了,伸手究竟还有啥意义呢。
有些人到了纪委都会讲述心路历程,就连他自己也是说不清为啥要伸手的,反正是见了钱就想拿。
有的说法就更是可笑,说是送的太热情他也就勉为其难的收了。
现实是,被查的中有不少收了也确实没花,除了让人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外也没别的了。
最后还落得个晚景悲凉。
他为啥会有现在的样子,这可以从当下都在强调的多想一想中找到答案。
做事情之前要多想一想群众还有啥困难,要多想一想群众的冷暖,群众满意了吗,他如果做到了这些,事情绝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成长历练二十年,干工作几十年,大墙里再十几二十年,这就是他人生的全部。
就算是能出来,也已经是风烛残年。
怪得了谁呢。
脚上的泡都是自己走的。
药早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