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带来招生难题,硕博班招生尤其惨淡。
2024年底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大专校院校务资讯公开平台”公布资料显示,2024学年度岛内大学共有44个博硕班注册率挂零。
虽然与前几年相比,硕博班“0人注册”情况已经明显减少,但依然有大批系所招不到学生,主要集中在工程类系所硕博班(比如信息工程系、电机工程学系、工业管理研究所、机械工程学系光机电工程博士班等)。
经管类(如经济学系、产业经济研究所)、医学类(如转译医学博士学位学程、智慧医疗暨生物信息硕士学位学程)等系所硕博班注册挂零情况也相对较多。
从学校看,台湾“中央大学”是重灾区,共有6个硕博班无人注册就读。最惨的是经济学系,已经连续5年招不到博士生。
从一窝蜂读研,到硕博招生惨淡
十多年前,台湾省内大专院校学生深造也曾有过热情高涨的时刻,其攻读硕博士比率之高被学者形容为“世界罕见”。
一学者调查2008年毕业生流向,受访25.6万人中,41.7%计划攻读硕士学位,另有8.6%表示要念到博士学位。
可仅仅几年后,岛内高教市场就“供过于求”,学生反倒成了“稀缺资源”,硕博班招生尤其惨淡。
根据该地区发布2014学年各大专院校系所注册率,公立大学有29个博士班注册率挂零,其中不乏岛内顶尖大学的硕博班。
2018年硕博“招生荒”达到一个高峰。根据统计,86个系所的94个硕博士班无新生注册,其中公立大学注册率挂零的博士班有42个。
究其原因,除了少子化给高校生源造成的冲击,进一步引发的博士毕业出路成问题,也是造成硕博招生惨淡的重要原因。
培养乱象:工程硕士论文写“命理”
据媒体报道,持续多年的生源减少叠加大专院校数量泛滥增长,使得在台湾省内上大学变得越来越容易。
本科生、硕士生不再稀缺,企业也渐渐对求职者的学历不那么重视。除了大学教授以外,鲜有行业要求应聘者有博士学历。
但在少子化趋势下,大学数目无法维持那么多,教职需求也相继减少。于是博士生中许多人只能兼职授课苦等职缺,成为“流浪博士”。“投资回报率”过低导致部分硕博班招生低迷。
招生荒频现,大学最直接的对策就是缩招、停招,直至裁撤系所。
2020学年度台湾交通大学因产业人才需求减少,毕业生就业困难,停招了“加速器光源科技与应用硕博士学位学程”“跨领域分子科学国际硕士学位学程”。台湾海洋大学“机械与机电工程系硕士在职专班”、台湾中兴大学“营销学系硕士在职专班”皆被裁撤。
除此以外,培养质量不达标也造成一些硕博班被勒令停招。
2019年曾发生过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台湾中州科技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工程技术硕士班,被举报2013年后167位硕士的毕业论文中,有超过100篇的主题与工程技术无关,反而是跟命理、夜市、消防或休闲有关。
因学校未能善尽论文品质管控之责,研究所从2020学年起被要求停招。这也成为台湾岛内大学研究所因论文偏题不符教学专业而被停招的首宗案例。
有台湾学者指出,这次事件凸显教育主管部门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废弛,根本没有发挥作用。
(注:2021年,台湾中州科技大学还被爆出以高额奖学金、高科技行业实习等作为宣传,招收16名乌干达学生来台就读,来台后却将外籍生送到工厂当黑工。事件曝光后校长请辞下台,学校被处以停招处分,于2023年7月31日停办)
招生规模翻倍,人才培养直面挑战
台湾岛内大学延续至今的硕博招生困境,也给处于研究生培养变局时期的我们以警示。
一方面,我们的研究生教育规模正处在快速增长阶段。
根据国家统计局及教育部发布数据统计,2014~2023年间研究生招生规模已经翻倍,从2014年的62.13万人,增长至2023年的130.17万人。
另一方面,伴随公众热议“卷学历”性价比下降,考研降温势头已有所显现。
根据教育部公布数据,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88万,较2024年的438万减少50万人,相比2023年减少86万人。这已经是考研报名人数连续两年下降。
并且即便成功上岸,也有一批学生放弃就读。2024年开学季,多所高校研究生院发布取消2024级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公示。二三十名新生放弃入学已不是极个别、极少数现象。
未来,研究生培养规模还将进一步增长。
2025年初发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指出,要有序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稳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占比,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根据《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到“十四五”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2/3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保障研究生(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成为摆在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构建新时代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2020年汕头大学研究生院就曾在与麦可思研究的交流中谈到,研究生扩招以专业学位的扩招为主,可目前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管理模式等都趋同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实践环节相对不足,校外导师未能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其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为应对研究生扩招带来的人才培养诸多挑战,汕头大学从生源质量、培养过程、导师队伍、体制机制、环境氛围等五方面入手破解质量保障难题。
例如学校基于对多届毕业生培养结果(包括去向分析、就业质量、能力分析)、培养过程(包括硕士教育评价、实习及学术经历、导师工作评价、校友评价)以及招生等多方面进行的跟踪评价和深度剖析,相对清晰地看到本校培养现状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进而能够更好地制定干预或改进措施,并能够持续改进和监测培养质量。
《北京邮电大学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强质量监控,充分结合第三方专业机构培养质量评估和毕业研究生职业发展评价等方式,强化对研究生培养成效的评估评价。
据悉,北京邮电大学现已建立了从招生到就业全过程人才培养质量监测闭环。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测的开展为学校积累丰富的数据。学校可根据外部调研数据并结合校内统计数据,组织相关管理部门总结、研究、分析,作为优化培养方案、课程库,进行课程改革的依据。
譬如针对学术硕士毕业生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跨学科学习精力的满意度低于总教学满意度的反馈情况,学校结合实际调整了培养方案、提升了实验课支持力度,逐年增加实践实验课的班级开课数、提高开课容量。
当下,研究生教育正处变革浪潮之中。
如果说此刻各高校正在经历的“史上最大规模的专业大调整”,已让广大高教工作者深刻体会到,人才培养质量决定了专业的生死存亡。
那么面对此番研究生教育新变局,相关培养机构更要未雨绸缪,将高质量培养理念贯穿始终,为各专业研究生培养筑牢坚实的生存底线。
主要参考文献:
[1]受“少子化”冲击 台多所高校硕博士班2024年注册挂零[EB/OL]. [2025-01-02]. 中国台湾网.
[2]何建峰. 台湾岛内大学博士班招生陷入困境 台大清华招不到学生[EB/OL]. [2015-01-24]. 中国台湾网.
[3]赵博 许雪毅. 少子化冲击 台湾岛内大学明年105个系所停招或裁撤[EB/OL]. [2019-09-24]. 新华网.
[4]吴济海. 硕士论文与专业不符 台湾一高校研究所遭勒令停止招生[EB/OL]. [2019-12-04]. 人民网.
阳光总在风雨后
是绿蛙自毁陆生来台的途径
爱吃水果的兔子
生意不好做了
东方红日
台湾基本都是些烂大学。牢记吧,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做支撑,大学水平高不了。你看看这几年深圳大学的发展就明白了,它就是背靠深圳强大的工业基础,发展得很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