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张琼丽提出将静脉曲张、咽炎、颈椎病等教师常见病纳入职业病名录,收获了大量教师群体的关注和认同。
作为一名拥有15年教龄的中学教师,张琼丽就长期受咽炎的困扰。这类病常见、非常折磨人,而且治疗周期长、难度大。“如果这些常见病可以纳入职业病名录,那就可以认定工伤,在治疗时个人经济压力就会减轻,能提升教师群体的福祉。”
“缠”上教师的四类职业病
去年11月底,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若干举措》,第一条关注的就是教师的医疗健康。举措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应每年组织教师免费进行一次身体健康检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辅导等服务,建立教师健康档案。
而根据去年教师节前夕,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整理的近年来教师群体的体检数据,乳腺小叶增生(占比70.7%)、慢性咽炎(占比61.64%)、血脂异常(占比56.96%)、甲状腺结节(占比38.86%)是“出镜率”最高的疾病。
其中,男教师检出率较高的是血脂异常、肥胖或超重、咽炎;女教师检出率较高的是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结节、咽炎、甲状腺结节。
《光明日报》一篇评论文章中也指出,由于高校教师既消耗脑力又需付出体力,许多还承担着“非升即走”的沉重工作压力,由此带来多方面的健康隐患。一项调研显示,由于长期站立授课、熬夜搞科研等,许多教师患有不同程度的职业病,其中慢性咽喉炎、静脉曲张、痔疮、颈椎病、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病,成为教师健康的主要困扰。
40+教师,健康高危群体
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2021年年会暨“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专题研讨会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鲍威研究员分享了一项关于高校教师职业负荷与健康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在调研课题中研究团队发现,高校教师总体生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并且呈逐年加重趋势。尤其是41岁以上的中生代教师和资深教师群体,以及女性教师群体,健康受到负面冲击更加明显。
例如研究数据表明,高校教师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从2015年的45.17%,增长到2018年时的58.95%;女性教师乳腺结节的检出率也呈现明显增长态势,2014—2018年从31.36%增至42.17%。
而且与同龄群体对比,高校教师在肿瘤性疾病方面的异常率明显偏高,甲状腺结节与乳腺结节检出率分别比同龄群体高9.95%和7.42%。
中生代教师(41~50岁)和资深教师(51~65岁)的身体健康状况更为值得关注。高血压、高血糖、甲状腺结节及乳腺结节等异常指标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递增明显上升。
来源:《玻璃大厦:高校教师职业负荷对健康的影响》。
研究还发现,教学、科研、服务等多重职业负荷的增加,均对高校教师身体健康产生显著负面影响。
比如教师承担的研究生指导人数增量可能造成高血糖检出率的显著提升,尤其显著危及女性教师的健康状况;
教师主持科研项目数和发表论文数的增值分别对其高血糖和高血压指标的异常检出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教师承担相应的院系管理工作对其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具有显著影响;对于女性教师而言,院系服务的职业负荷显著增加其乳腺结节的检出率。
研究认为,以上情况的出现,可能与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扩增,高校教师在研究生指导方面所消耗的时间精力与情感能量激增,容易陷入精神与生理双重疲劳,以及教师通过延长工作时间等方式来应对科研负荷,从而诱发生理层面的健康恶化等因素有关。
多任务并进不是“理所当然”
大学教师群体因超负荷工作导致的身体健康问题,也引起了海外学者的关注。
2024年5月,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教授格洛丽亚·马克斯撰写文章《多任务处理是学术生产力的天敌》,也谈及多重工作任务已成为高校教师工作和生活中压力倍增的主要原因。
文章中写道,大学教师的时间经常被教学、科研、写作、各类会议所挤占,多任务并进在所难免。但几乎所有大学都把这种情况当作理所当然,很少顾及其实教师一天的时间也有限。导致有时教师为了赶在最后期限内完成工作,不得不超负荷同时处理多项任务。
而且由于学术界的工作时间往往更不规律,很多大学教师已经习惯把科研、论文等需要大段时间集中精力完成的任务,从日常工作时间延伸到晚上、周末,确保自己不会被各种会议和琐碎的行政事务打扰。
但这样也容易让大学教师始终无法从工作中解脱出来,导致工作上的压力蔓延到生活中。这不仅影响工作效率,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拯救“高风险”的大学老师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22年教育统计数据,我国高校专任教师中,中生代教师(32.3%)和资深教师(19.4%)的合计占比已超过半数。
面对这样一个规模不小的“职场健康高风险群体”,高校如何尽可能减少强工作负荷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国内外学者都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比如马克斯教授提到,一是高校在制定考核评估政策时,应“重质不重量”。绩效评价以数量为主要指标,可能促使教师将研究成果分散发表,从而占用更多时间和精力。建议高校通过评价政策的制定,引导教师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重大成果的研究上。
二是允许教师职责“因人而异”。允许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偏好自主调节教学、科研、服务三大任务的比重。这不仅可以发挥每位教师优势,也能减轻多重任务带来的压力。
三是不要忽视教师承担的琐碎的日常性服务工作,它们也会占用教师大量时间。
鲍威教授也建议,高校需要营造更为良性的学术生态环境,扭转竞争性学术评价体系所导致的高校教师职业负荷过度膨胀问题。
而且,各校也应该建立起教师队伍身心健康支持体系,比如引入学术休假制度,通过定期体检和长效监控机制,重点关注中生代教师、女性教师等高风险人群的健康生理指标状态。
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卓越且健康的教师队伍是高等院校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基石。希望更多人能关注到教师的职业负荷和他们的健康危机。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春祥. 注意!这4类疾病最容易“缠”上教师群体[EB/OL]. [2024-09-09]. 湖南日报.
[2]高校教师“亚健康”问题不容小觑[EB/OL]. [2021-12-14]. 光明网.
[3]鲍威, 谢晓亮, 王维民. 玻璃大厦:高校教师职业负荷对健康的影响[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 2021(19).
[4]郭英剑. 多任务并进: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源头[N]. 中国科学报, 2023-05-1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