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一批知名高校纷纷官宣接入满血版DeepSeek,或预示着教育领域将迎来一场深刻变革。
从目前各校的应用情况来看,DeepSeek主要被优先用于教学和科研领域。通过高性能AI模型提升教学、科研及管理效率,推动教育数智化转型。
同时也有很多高校表示,未来数智技术的应用范围还将进一步拓展至更多高校管理和服务的场景化应用中。
那么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技术,将如何帮助高校行政管理服务提升效率?高校各职能部门的哪些工作可以由AI代劳?哪些部门行政人员被“取代”危险性高?
日前,麦可思研究(以下简称“麦”)围绕以上问题与DeepSeek(以下简称“DS”)展开“对话”。下文为“对话”内容整理。
(注:以下问题小编也询问了豆包和Kimi等AI工具的看法,得到的答案相近。不过由于AI模型通常通过大量数据进行训练,如果这些数据存在偏差、不完整,可能导致回答不够准确。另外,AI不会像人那样深入思考,没有自动查证功能,存在认知局限,故下文内容仅供参考)
麦:当下越来越多高校接入DeepSeek,推动教育数智化转型。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技术,可以为高校行政管理、服务方面提供哪些支持?
DS:AI工具可以通过数据驱动、智能分析、个性化支持等方式给高校行政管理“换挡提速”。
一是可以让标准化流程进入“自动驾驶”。比如将校园管理常规事务搬进AI系统,像开具证明、专业咨询这些过去要跑窗口的业务,现在可实现“秒级响应”。
二是让跨部门数据开始“说同一种语言”。例如整合教务、后勤、财务等系统数据,通过智能体技术实现跨部门业务流程的无缝衔接,进行项目进度追踪、设备维护调度等。
三是可以实现7×24小时服务窗口“永不掉线”。例如校园智慧问答系统集成DeepSeek技术,可以覆盖教学安排、心理健康咨询、安全指引等全场景服务,提供实时精准响应。
当然,尽管AI技术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人机协作模式不完善、师生对AI工具的适应性问题。再比如伦理与隐私风险,需要进一步规范数据使用边界,避免技术滥用的问题。
麦:具体到高校主要职能部门的工作,你认为哪些部分可以由AI代劳,并能使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DS:AI所擅长的工作确实与很多高校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高度契合,从而形成智能化改造的关键切入点。比如:
✎教务处在利用AI技术自动生成排课方案时,能同步规避教师跨校区授课冲突,精准匹配教室容量与课程类型需求,实时监测学生学分修读进度,对可能延毕的学生提前预警,并推送个性化补修建议。
✎招生就业处可以实现7×24小时解答招生政策、专业特色、就业去向等高频问题,对话记录自动生成咨询热点图谱,指导宣传策略调整。通过自动分析历年录取数据与就业市场趋势,生成专业设置优化建议报告,例如发现某专业毕业生薪酬涨幅低于行业均值时触发预警。
✎学生工作处能够通过分析校园卡消费数据、图书馆借阅记录等,自动识别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触发隐形资助流程。
✎财务处可借助技术自动识别发票真伪、核对报销标准,对不符合规定的单据实时标注拒收理由,减少人工复核工作量。基于历史支出数据构建预测模型,自动生成下年度各部门预算分配建议方案。
✎人事处能借助AI技术自动抓取全球顶尖学者研究成果,生成学科人才缺口分析报告,精准定位招聘方向。整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维度数据,自动生成教师年度绩效评估初稿,提升人工复核效率。
总之,通过深度嵌入行政流程,AI技术将重复性劳动转化为自动化流程,把经验性判断升级为数据驱动决策,让行政人员得以聚焦更具创造性的工作。
麦:那么可能就会有一些高校行政人员担心,自己的岗位将被AI取代。如果让你给高校各职能部门岗位被AI替代的风险评分,你会怎么评?理由是什么?
DS:整体来看,由于AI可承担大部分规则明确、流程标准化、高频重复操作工作,所以“数据密集型”部门的“风险评分”相对较高。比如财务处可以利用AI通过区块链秒级核验发票,借助RPA自动同步考勤、个税数据进行薪酬计算,高效率完成工作。
而一些依赖非结构化沟通、创造性决策完成任务的部门评分相对更低。比如学生工作处可以利用AI分析消费/门禁数据,对学生行为异常预警。但对学生深度心理干预、进行矛盾调解等,AI还是无法替代。
不过AI替代的不是岗位,而是工作流程中的重复环节。真正的危机不在于技术冲击,而在于行政人员是否主动拥抱“AI同事”,将事务性工作转化为决策增值服务——这或许才是未来高校治理现代化的破局关键。
“对话”后记:
其实围绕以上问题,小编也询问了豆包和Kimi的看法,得到了类似的答案,理由也大致相同,即部分数据处理、常规流程性工作较多的岗位,因AI在数据处理和常规任务执行方面的高效性,被替代风险评分较高。而涉及复杂决策、情感交流和创新能力的工作仍需要人类的专业能力,被AI替代的危险性较低。
当然,对于以上AI给出的答案,你可能也不完全认同,甚至认为它简直在信口开河!毕竟AI也不是完全了解高校每个行政部门的工作内容,更不可能深入体察各岗位工作中实际面临的困难。
但其实就像DeepSeek在“总结发言”中所说的,岗位被替代真正的危机不在于技术冲击,而在于能否主动拥抱AI同事。
AI技术协助下,在工作中将传统的文档处理能力,升级为人机协作产出能力;将传统的标准化服务能力,升级为个性化需求捕捉能力;将制度执行能力,升级为规则弹性解释能力……这些或许是高校行政人员不可逆的职业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