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贺东生在长沙病逝,终年87岁。
令人意外的是,他的妻子陈玲却在丈夫去世后,无比严肃地向女儿贺茑、儿子贺军,坦白了一件隐藏了几十年的往事:
贺东生并不是他们的亲生父亲。
真相无疑是让人难以接受的,毕竟贺东生虽然对外脾气火爆,对内却是一个实打实的慈父,不仅对他们关爱有加,还一直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任谁也无法说他不是一位好父亲。
可如今母亲却告诉他们,这个养育了他们几十年的男人竟然不是他们的亲生父亲,这让姐弟俩一时间实在无法相信。
那么问题来了,贺茑与贺军的亲生父亲究竟是谁?他们又是为何成了贺东生的孩子呢?
临江战役,壮烈牺牲
关于贺东生与陈玲的婚姻,还得从临江战役说起。
1947年初,国民党军队第三次向临江进犯,三保临江战役正式拉响了号角,或许是不甘心一败再败,这次敌人纠集了大量兵力,试图歼灭我军。
面对敌人的疯狂反扑,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进行了强烈的阻击,但由于兵力和装备上的差距,导致第10师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境地。
为了鼓舞士气,第10师师长杜光华亲自来到前线指挥作战,一面指挥我军顽强战斗,另一面则下令后续部队阻击国民党军队的援兵,使其南北隔绝,陷于绝境,由此可见杜光华的军事作战能力之强。
然而正当敌军被我方分割包围,眼看着就要被全部歼灭,取得临江战役的胜利之际,敌军的一枚炮弹突然从天而降,落在了杜光华的身边。
当时敌我双方正处在交战的白热化中,为了不助长敌人嚣张的气焰,杜光华牺牲的消息被进行了封锁,直到四保临江战役取得圆满胜利后,部队才将他牺牲的消息公布出来,并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会。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杜光华的妻子陈玲才收到了丈夫去世的噩耗。
陈玲也是一名八路军战士,抗战期间做过宣传员,还在沂蒙山反“扫荡”中抢救了不少伤员,挽救了不少革命战士的生命。
1944年,她和杜光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成为革命夫妻,两人郎才女貌,身边的战友也都觉得他们很是般配。
尽管因为战争问题,他们聚少离多,但两人的感情却很深厚,杜光华牺牲时,他们的女儿才1岁多,陈玲还正怀着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却不想丈夫就这么离她而去了。
杜光华的牺牲,对陈玲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无论是情感上还是生活中,她都是举步维艰的,更别说此时她的肚子里还有一个遗腹子。
因此党组织也对陈玲之后的生活十分关心,尤其是4纵政委彭嘉庆,更是想给她重新找一个良人,组建一个新的家庭,然后共同抚养杜光华的子女,以告慰牺牲者的在天之灵。
思来想去,彭嘉庆最后想到了自己的老战友贺东生,时任1纵2师的师长,对方不仅单身,更重要的是,他和杜光华还是生死之交。
如果陈玲能和贺东生喜结良缘,那么对方一定会好好照顾老战友的子女,将其视如己出。
事实证明,彭嘉庆所想不错。
半路夫妻,亲如一家
贺东生比杜光华大了4岁,但两人同样出身贫苦,早早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从而年纪轻轻就走向了革命。
他和杜光华交情匪浅,更是在抗日战场上结成了生死之交。
但真要细数起来,杜、贺二人相处时间其实并不长,主要交集是任职在686团期间,当时贺东生任团长,杜光华则先后担任参谋长和副团长,两人的战友之情,应当就是这段时间结下的。
之后随着抗战的胜利,贺东生与杜光华分别随山东2师、5师进军东北,一个在北,一个在南,咫尺天涯,再未相见。
杜光华当年结婚时,贺东生去了东北,并未喝到老战友的喜酒,但也是为杜光华感到高兴的,殊不知几年后,自己会续娶了这位老战友的遗孀,或许冥冥之中早有缘分吧。
因此在收到杜光华牺牲的消息后,贺东生一时间也是悲痛不已,顿觉失去了知己好友,体会到了伯牙绝弦的哀恸。
故而当彭嘉庆提出撮合他和陈玲时,贺东生在惊讶之余,对这位战友遗孀也是充满着怜惜之情的,因为他深知一个女人,孤身养育两个孩子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正因如此,哪怕在旁人看来,以他当时的条件和地位,想要找一个更好的妻子也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但他还是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彭嘉庆的提议,决定代替杜光华,好好照顾他的妻儿。
1947年6月,在4纵高层领导的见证下,陈玲和贺东生正式结为夫妻。
对此,陈玲的心理是感到愧疚的,她觉得自己拖累了贺东生,表示如果以后他遇到了更好的人,两人可以随时离婚,她绝不会耽误他。
但贺东生并不在乎这些,反而信誓旦旦地向她承诺道:
“杜光华的骨肉,就是我贺东生的骨肉。”
而他也的确说到做到,婚后不但对陈玲照顾有加,对两个孩子也视如己出,这对半路夫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渐渐褪去了客气和拘谨,真正有了一家人相互扶持的温馨。
考虑到两个孩子还小,为了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中,不留下任何的成长阴影,贺东生再三思考,决定让两个孩子都改姓贺,避免长大后有人问他们为什么不跟着爸爸姓。从而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
为此他还特地叮嘱身边的亲朋好友保守秘密,准备等他们长大后再将一切和盘托出。
1955年,贺东生被授予少将军衔,1962年担任广东省军区司令,后因身体缘故,于1964年离职休养。
虽说贺茑和贺军并非他的亲骨肉,但贺东生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教育中,都对他们姐弟俩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两个孩子对这位父亲的孺慕之情也是十分深厚。
但基于种种原因,关于身世的问题,夫妻俩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捅破真相,或许是都不愿意破坏现有的平静吧。
直到1998年,贺东生的身体每况愈下,大概是自知时日无多,因此他在临终前嘱咐陈玲,一定要将真相告诉两个孩子,不能让他们忘记杜光华这个亲生父亲。
“他们这么大了,应该知道这些事了。他们的亲生父亲牺牲在通化,你可以叫他们去祭奠,想必光华已经等久了吧。”
陈玲自然答应了贺东生的临终所托,等他去世后便将这件事告诉了贺茑与贺军,以及改嫁给他的种种故事。
在得知自己的身世后,贺茑和贺军既为亲生父亲的英勇牺牲感到悲伤,又为养父贺东生的大义与博爱感到敬重。
2001年,姐弟俩带着家属前往杜光华牺牲的地方祭拜,时隔54年,这位革命英雄终于等来了自己的孩子,即便是阴阳相隔,也算得上一家相见了吧。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贺东生和杜光华的战友情,便是超越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兄弟情、父子(女)情,令人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