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英:曾任中纪委副书记,被称为当代女包公:我办的都是铁案!

随风轻扬起 2025-01-08 19:29:03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这是包拯出任端州知州时,对自己为人处世原则的秉持。

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纪检部门也出现了一位铁面无私、公正严明的“女包公”——刘丽英。

改革开放后,刘丽英参与查办了许多威名赫赫的大难要案,诸如倪献策案、邓斌案、李真案以及慕马案。

无一不是在当时掀起了一阵风浪的惊天大案,但刘丽英始终站在反腐前线,刚正不阿,不畏权势,实事求是的进行调查取证,力求还原真相、维持正义。

“我办的案子都是板上钉钉还要拐个弯,查完以后,钉了钉子还不行,还得拐弯儿,钉能拔出来,拐弯就拔不出来了。”

那么这位纪检“铁娘子”的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公安转纪检,青天女包公

1932年,刘丽英出生在山东东平,刘家并非大富大贵之家,只是一个普通家庭,但好在父母一视同仁,并未因为她是个女孩,就忽视她、压榨她,而是从小就送她去上学读书,给了刘丽英学习的机会。

这也让她能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接触到了进步思想,极大的拓宽了视野,增广了见识。

1947年,15岁的刘丽英加入了东北民主青年同盟会,次年就考上了哈尔滨公安干部学校,在那里她接受到了系统的公安培训。

只深造了短短几个月,刘丽英就在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沈阳市公安局工作,从基本的科员做起,一路干上了科长。

1963年,刘丽英被调任沈阳市公安局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彼时的她刚好30出头,却已经有着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多久,一场席卷了10年之久的动荡扑面而来,刘丽英也在时代的浪潮下,被下放到了农村劳动,遭受了种种磨难。

但让她难以接受的,却是在这场动乱中,接连失去了父亲、母亲以及丈夫,亲人与爱人的相继离去,这对刘丽英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她的身体上至今还留着铁铐的痕迹,思想上也永远抹不去痛失所爱的悲苦。

好在刘丽英没有一味沉浸在悲痛之中,而是勇敢地同“造反派”们作斗争:

“是我的问题,天掉下来我担着,不是我的问题,针尖大的也没有!”

“四人帮”被粉碎时,刘丽英已经恢复了工作,担任沈阳市公安局副局长,并参与了江青的审判,她在法庭上表现出来的公正、严谨和威严的一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刘丽英这个名字,逐渐为人所知。

这一次的审判让刘丽英一战成名,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无数的机会和诱惑出现在了一些干部面前,有些人没能抵挡得住糖衣炮弹的引诱,一失足成千古恨,摇身一变成了国家和社会的蠹虫,贪赃枉法俨然成风。

为了遏制这股不正之风,党中央决定成立纪律检查委员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纪检部门,在这100名委员中,刘丽英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成功当选,于1979年被调任中央纪委工作。

此时的她46岁,人生轨迹从公安转向了纪检工作,一走就是20多年。

当时中央纪委只有两个检查室,一个负责企业、经济领域,另一个则是针对党政机关和公检法,刘丽英便是第二室副主任。

彼时局面刚刚稳定下来,所以这支新成立的纪检部门干的第一件事,还是拨乱反正,对冤假错案进行重审、重判。

本就有着十几年公安经验的刘丽英,自然被被委以重任,1981年,刘丽英的工作重点从二室转到了三室,主管东北、华北地区的8个省市。

当时人少案子多,刘丽英为了不出意外,经常忙到半夜一两点,即便如此,对待每一桩案件,她都要求严明,绝不允许有任何的漏洞。

“办案一定要‘板上钉钉带拐弯’,就是你这个案子查完以后,钉了钉子还不行,还得拐弯儿,钉能拔出来,拐弯就拔不出来了。”

1983年,刘丽英担任中纪委常委,也就是在这一年,她接到了山西运城纪委干部张戈寄来的一封“鸡毛信”。

信中张戈反映当地的一些领导干部私自挪用公款,不仅把扶贫的救济款塞进了自己的腰包,还公器私用,将国家建材用来建造自己的私宅。

张戈本人更是因此遭到了恐吓和威逼,收到举报的刘丽英当即赶往运城,秘密进行调查,最终掌握了确凿的证据,一面给张戈平反,一面将那些贪污枉法的干部一一曝光,并进行了严厉的惩处,作为全国示范的典型。

这起案子让刘丽英打开了知名度,也给运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女包公”这个美名,便是从运城传出来的。

只不过对刘丽英来说,无论名声的好坏,都只是天边的浮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是她一生的追求。

“什么‘包公’、‘青天’,咱们纪检干部就是干这个的,就应该认真查办案件。”

纪检铁娘子,一生办铁案

“鸡毛信”后,刘丽英在反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前前后后参与了不少闻名全国的大案要案,比如当时第一个被判刑的省长——倪献策。

1985年,中纪委接到举报,称江西省省长倪献策有多次违法乱纪,当时中纪委曾先后派过三个调查组前往江西,奈何倪献策在当地经营多年,遍地都是人脉,处处都是关系,真可谓树大根深,很难抓到实证。

经过多方考虑,最终决定由刘丽英带队前往搜证,最终经过几个月的秘密蹲守和调查,刘丽英成功拿到了倪献策违法乱纪的铁证。

1987年,倪献策落马,消息一经报道,举国震惊,他也因此成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被查处的省级干部,怎么不算“青史留名”呢?虽然留的是臭名和骂名。

但真正让刘丽英轰动全国的,还是1994年的邓斌案。

一个普通的工人,却因为一张能说会道的巧嘴,邓斌做起了投机倒把的生意,短短6年的时间,就靠着非法手段集资32亿元,光是被她拉下水的单位和个人,就超过上百个,其中更是扯出了不少党员干部。

比如北京市副市长王宝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等等。

邓斌案后,刘丽英的名字迅速走火全国各地,她成了贪官们的克星,也成了老百姓的希望。

在这之后,刘丽英又连续攻克了李真案与慕马案,年近70的她,不顾身体的病弱,全靠着钢铁一般的意志和手段,奔波在反腐的道路上、正义的大道中。

“我们查别人的问题,自己不能有问题,自身过硬是我们纪检队伍的传统。”

这是刘丽英立身处世的准则,也是她工作的底线。

别看她在查案中雷厉风行、铁面无私,生活中的刘丽英却是一个低调简朴,与人为善的寻常老人。

她始终秉持着共产党人节俭朴素的生活作风,书房里的书桌一用就是三十多年,也从不为自己和家人谋求私利,反而严肃告诫着家人,不允许中饱私囊,更不允许收取贿赂,在她这里打探消息、替人求情。

“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对谁都一样。”

刘丽英正直无私,执法如山,既不贪权,又不牟利,更不重名,她所求的不过是一个公正严明,为人民谋福利、求公平。

2002年,刘丽英正式离休,在16年后,她仍然能无比坦然的说出自己所办的案子,无一不是铁案,无一不是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真相。

而这份坦然的态度,正是她办案时的严谨和负责浇灌出来的底气。

2024年9月30日,刘丽英在北京病逝,享年92岁。

这位铁面无私的“女包公”,终于走完了自己清正廉明的一生,去和她的父亲、母亲以及丈夫团聚了。

1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