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星,不想再被中国市场PUA了

涵魁聊汽车 2024-08-21 15:46:32

最近一个月,恐怕是中国的赛车场最忙的一段时间了。

自从雷总在年度演讲上秀了一把赛车驾照,成功上了热搜,各家车企高纷纷管冲上赛道,转眼间赛道和操控似乎成了汽车最好的营销武器,不知道的,还以为中国消费者人均赛车狂魔。

终于,有人站出来帮大家「及时止损」了。上周,极星科技 COO 钦培吉在活动中说:「不失控,才是最好的操控。有个长的很像保时捷的车,宣传能下赛道,结果 2 天就上墙了。」

有人说这是阴阳怪气儿,要我说,这可能是极星亲身经历的劝退箴言:毕竟,单说中国人对赛道买不买账这事儿,可能没人比「纯血赛道」出身的极星更清楚。要是上赛道就能卖好车,那极星应该在目前销量 top5。

网友对「赛道」的追捧,就像对「原创设计」的追捧一样:提起「抄袭」人人喊打,但架不住路上的汽车都长了一张张高度相似的脸,没办法,就是卖得好。不巧,「原创设计」这条「弯路」极星也走了。

从 2017 年含着金汤匙亮相的「车二代」,到最近退市警告、裁员风波的传言,极星这一路没少被「忽悠」,走了这么多「弯路」的极星,未来怎么走回正路呢?

北欧血统的水土不服:

墙外开花,墙里难香?

出海,大概是最近几年汽车行业最热门的话题。直到今年北美和欧洲的新关税政策出台之前,各家车企都在摩拳擦掌,想把一款车型卖向世界各地,摊平成本、提高销量,一举两得。

但是现实中,想国内海外市场两头开花,并不容易,这一点极星深有体会。

2023 年,极星汽车全球销量为 5.46 万辆,这个数字让极星成为中国出口欧洲排名中名列第二的车企,是比亚迪达出口欧洲数量的 2 倍多;在美国对中国电动车的层层封锁下,极星是出口美国销量第一的品牌,算得上墙外开花。

但是,根据非官方统计,2023 年极星在中国的销量只有 1100 多辆,占总销量的 2%。要知道,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据全球销量的约三分之二。在中国这个电动车大本营的表现乏力,是极星亏损扩大、股价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

也许有人会说,在国外市场销量好,是因为海外电动车不够卷。如果抱着这个心态把一辆国内电动车卖到海外,恐怕将同样收获到不太理想的成绩。因为本质上,如今的国内和海外市场是两个市场完全不一样的需求。

这一点,在极星前几款车型上表现更明显。以极星 2 为例,这款一度在欧洲挤进纯电动车销量前五、曾跟 Model 3 掰手腕儿的小车,在中国市场颇为水土不服。

在互联网上,我们如今依然能看到不少对极星 2 操控性不俗的夸赞,对极致设计的欣赏;但是到买车时,大家都更「回归理性」——价格够不够卷、功能够不够多、品牌认知度高不高,成了大家买车时更主要的考虑因素,至于操控、设计、品牌格调,先往后稍一稍。再加上极星 2 上那套安卓原生的软件系统和几年磨一剑的产品节奏,让极星这个中国血统的北欧品牌离大家越来越远。

所以,在去年极星中国成立时,极星科技董事长兼 CEO 沈子瑜给极星开出的药方就是:「第一,极星 2 本土化不够,包括软件和各方面做得不够充分;第二,极星的门店也没有几家。」产品开发本土化,拓展国内渠道,就成了极星必须转向的「正轨」。

极星的未来,怎么走?

最近,极星在中国的动作有点儿多,8 月 13 日极星前脚刚降总部搬入南京,3 天后,极星在国内的首家品牌体验中心在上海开幕。这两步正好是去年极星中国成立时,开出的本土化「药方」:产品开发本土化,拓展国内销售渠道。

从去年开始,极星与魅族联手开发 Polestar OS 操作系统,推出更符合中国本土使用习惯、支持车手互联的座舱系统;在销售渠道方面,预计到 2024 年 9 月,极星的零售业务门店也将达到 59 家。

随着今年初沃尔沃退股、吉利增持股份,吉利成了极星背后最大的股东,吉利在资金和资源上的支持,也许能让极星的节奏和产品更适应中国市场?从目前的规划来看,极星将在未来两年在国内推出极星 7 和极星 8。当其他车企已经可以一年一迭代,甚至一年几迭代的时候,更本土化的极星是不是也可以加快产品推出的脚步?

与此同时,相比于极星在国内的「谨慎」,目前极星在海外市场的动作更大开大合。前不久,极星 3 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开始投产,将服务美国和欧洲市场;2025 年,极星 4 也会在韩国利用雷诺韩国工厂投产,销往欧洲和美国;借助美国和韩国的工厂,极星有望绕过北美和欧洲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限制。

在中国电动车被关税层层限制的情况下,类似于极星这样在海外有品牌认知度,可以海外生产的车企,无疑为中国电动车出海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

最后

「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上周极星的首家品牌体验中心开幕式上,沈子瑜这样说。

其实对于极星来说,有点儿不凑巧。因为从极星诞生开始,外国品牌在中国就逐渐告别躺着赚钱的日子,进入内卷的时代;也是在中国消费者还没有好好认识极星的时候,大量的新势力、新造车进入品牌爆发期。

在这个爆发期中的车企往往容易陷入一种困境:迎合市场,难免随波逐流;坚持自我,又会被潮流淹没。过去几年里,极星一直选择后者,坚持自己的节奏,但现实告诉我们如今的中国汽车行业,酒香也怕巷子深。

对于未来的极星,如何在坚持自我中迎合市场,找到新的平衡,是走下去的关键。

0 阅读:0

涵魁聊汽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