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停停》。
导演龙飞几乎没有什么闪亮的简历,但这部《走走停停》直接让他拿了天坛奖最佳,还请到了胡歌和高圆圆,想想便知道要么是资本要么是剧本肯定有点东西。
整个故事也很简单,胡歌饰演的吴迪北漂失败返乡,打破了家人的日常生活,却又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该往何处努力,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高中同学冯柳柳,对方要拍一部关于返乡青年的纪录片,这才调动吴迪把自己写的剧本拍出来的热情。
从剧情架构上,吴迪拍电影、冯柳柳拍吴迪拍电影、导演拍冯柳柳拍吴迪拍电影,这层层嵌套的效果虽不新奇,但确实是华语院线少见的作品。
毕竟这样设计会十分影响电影调度,可三堵墙内的反应,却是很好的人物塑造空间。
在第一堵墙里,饰演吴迪故事男女主角的二人发挥着不成熟的演技,也以老年人的视角展现出一种“发乎情止乎礼”的夕阳暧昧,这既是吴迪剧本中的主题,也暗暗映射了剧本外的人生。
于是,在冯柳柳掌镜的第二堵墙里,所有人都带着两面性,一边试图在纪录片镜头前保持体面,一边随时可能被纪录片镜头拆穿真相。
吴迪与冯柳柳,吴双与曹哥,母亲与父亲,几组关系中都藏着看破不说破的秘密。
可即便如此,导演最终设置的电影与观众间的这堵墙里,仍然有许多问题都没给出答案,而大家则更多地在电影院里对着一个似是而非的开放式结局以及大明星的演技悄悄皱眉。
可能是因为高圆圆许久没出现在大荧幕上,《走走停停》甚至还到《你好星期六》进行宣发,面对这种故事结局,主演们也只能点到即止地宣传,可真正对照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似乎又暴露出一点点底气不足。
除了各位主演不太地道的四川话,在岳红、周野芒、刘钧三位老戏骨面前,年轻一代的演技确实短板明显。
原本胡歌应该演出的是脆皮青年的装酷与掩藏,但真正在电影里呈现的更多是41岁的李逍遥既视感,轻浮的感觉有了,可对内心状态的挖掘非常有限。
同样奇怪的还有高圆圆,能看出在很努力地调整自己的京腔儿学习西南官话的调调,但少有的几句方言镜头连表情都带着尴尬,反而不如每次站在窗口拿着摄像机的镜头令人印象深刻。
必须承认,高圆圆还是那么美,但演技也确实没有多少进步,她饰演的纪录片导演更像是一个只适用于拍照的静态人设。
就连从不在综艺里冷场的金靖,这次也不过是个非常工具化的人设,前一秒还在吐槽哥哥一事无成,下一秒就成了收音工具人——是配角都不需要心理动机对吗?
不过,即便如此,《走走停停》在长辈戏份里仍然保持着能上豆瓣7.5的创作潜力。
比如全片最动人的一个镜头,是在母亲去世之后的补拍。
按照中国人最爱的煽情戏路,所有参与拍摄的人都没来由地齐聚一堂,而父亲则穿着母亲生前的衣服提供一个令人怀想的背影,即便吴迪喊停,父亲还是没有停下冻绿豆水的手,就好像这样可以假装爱人从未离开过一样。
相较于全片大部分透着不靠谱气息的喜剧氛围,这一幕显然是给许多年轻的温柔一刀——在外漂泊的你们有想过父母的未来吗?
社会的多样性必然产生不同的家庭关系,可父母亲缘远不是一句“断亲”潮流就能掩盖的,其中更加内在的冲突则是父母与子女对“过好日子”的想象。
受限于时代认知,60、70后父母更强调安稳平顺,稳定工作+结婚生子就是他们认为孩子最好的归宿。
可新风潮冲击下的80后、90后、00后求新求变,早已知道这世间安稳难求的他们,将创新和冒险武装到牙齿,更不会轻易暴露自己对任何传统思维的认同。
于是,走走停停成了常态,因为他们总是在寻找答案的路上,哪怕这个时代早已给不出满分的最优解。
也许,这就是《走走停停》想要留下的思考,就算有些人停下来不再行走,也终究有人行走在寻寻觅觅的途中。
不吹不黑,追个热点,说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