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庄子,掌握这个修炼秘诀,让你的人生瞬间‘倒’转乾坤!

禅道国学 2025-02-05 10:41:33

“手握玫瑰之人无需神祗”

在这滚滚红尘之中,我们常常如那拼命握沙之人,越是用力紧握,指间的沙却越是迅速漏去。

然而,我们却未曾察觉,自己本就是那个手握玫瑰之人,又何须向外苦苦追寻?庄子有云:“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

真正的修炼,不是向外追逐,而是向内观照。

与你共同成长

倒过来修炼,回归自我

庄子曾讲述一个关于“庄周梦蝶”的故事,他梦中化为蝴蝶,醒来后不知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

在这如梦似幻的人生中,我们是否也常常迷失在表象之中,忘记了自己的本真?

现实与梦境的界限并不那么明确,我们的身份和角色亦如流水般变幻不定。

现代心理学大师卡尔·荣格说:“你生命的前半辈子或许属于别人,活在别人的认为里。那把后半辈子还给你自己,去追随你内在的声音。”

或许,我们应该像庄子一样,以一种超脱的心态看待世间万物,不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我们每个人都应“倒过来”修炼,从外在的标签中解脱,回归到内心的纯净与自由。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我们把世界看错,反说它欺骗我们。”

所以说欺骗我们的不是世界,而是我们自己,只有把注视的角度放到自己的内心,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真谛。

当你的心沉静下来,充盈着美好与能量,你便会惊觉,其实我们所需,真的并不多。

外不着相,内不动摇

王维曾写诗道:“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这个空门很有意思,我们知道寺庙是僧侣们追求精神净化的圣地,它们往往隐匿于深山幽林之中,远离尘世的喧嚣。

寺庙的大门,被称为“山门”,象征着进入修行领域的门槛。而山门的三个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分别代表了佛教修行的三个重要概念:不执着、外不着相、内不动摇。

空门可销人生几许伤心事,可见不执着,是一种对世间万象的深刻理解和接受,是对自我内心欲望的超越。

而无相门和无作门则是实现这种不执着的具体途径。

无相,意味着对外在世界的不执着,不对任何形象或现象产生依赖或迷恋。

无作,则是指内心的不动,不让外界的变化引起内心的波动。

这与庄子提倡的“外化而内不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唯有外不着相,内不动摇方能有所得。

倒过来修炼,求人不如求己

孟子说:事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

在一个暴雨倾盆的日子,一名男子正站在一栋建筑的遮蔽下避雨。忽然,他注意到一位智者手持雨伞,从容地在雨幕中行走。男子急忙呼唤智者:“尊敬的智者,您能否借我一把伞?我因这场突如其来的雨而无法前行。”

智者停下脚步,看了看男子,然后平静地回答:“我之所以能在雨中行走而不湿身,是因为我手中有伞。而你,同样身处雨中,却因未备伞而淋湿。所以,真正能为你遮风挡雨的是伞,而非我。若想避免雨水的侵扰,你应该去寻找自己的伞,而非期待我的施舍。”

第二天,这个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菩萨。他一进庙,就发现也有一个人在拜,而且那个人还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这人问:“你是观音菩萨吗?”那人答道:“我正是。”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我们每个人都有内在的力量和资源去应对挑战。就像观音菩萨拜自己,即使是神明也深知自我力量的至关重要性。

当我们转变视角,从依赖他人转变为依靠自己,才能真正实现成长与进步

祝福我们:外面对相不执着,内在不起波澜,绽放独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

4 阅读:92

评论列表

我提供能量反应

我提供能量反应

6
2025-02-05 21:20

心脑的感觉一变,世界乾坤跟着变[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