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莱说
编辑:豆莱说
近几年来,每年都会上映一部年代剧,从《人世间》的催人泪下到《小巷人家》的温暖人心,年代剧逐渐成为国产剧的一张亮眼名片。
在2025年的开年之际,央视一套黄金档推出的年代大剧《六姊妹》,以其强大的演员阵容和引人入胜的家庭故事,还未开播便备受期待。
首播即斩获收视冠军,实时收视率破3,似乎预示着又一部剧王的诞生,然而,高开低走,开播仅两天后,该剧却遭遇了观众的痛批,口碑两极分化,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演员表现与角色年龄的断裂感
《六姊妹》的演员阵容堪称豪华,汇聚了众多实力派演员,刘钧饰演的何常胜一改往日“渣爹”形象,将一个外表严厉内心柔软的父亲刻画得入木三分。
奚美娟饰演的何文氏奶奶,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慈祥和智慧,将一个传统中国老人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然而,剧中部分角色的年龄跨度较大,导致演员的选择和表现引发了争议,邬君梅饰演的刘美心,在剧中的形象与原著描述存在一定差距。
原著中的刘美心虽然朴素,却气质出众,而剧中的刘美心则更像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
观众认为邬君梅的形象与角色设定不符,表演也略显矫揉造作,没能展现出一个经历生育多个孩子后的妇女形象。
更为争议的是梅婷饰演的成年何家丽,梅婷的演技毋庸置疑,但她与饰演少女何家丽的沈月之间,年龄差距过大,导致角色转换过于突兀。
观众普遍认为,梅婷的出场过早,形象与23岁的何家丽相去甚远,黑眼圈和“妈味”十足的气质,甚至让人感觉可以饰演沈月的妈妈。
尽管梅婷在表演上努力展现少女的青涩和娇羞,但仍然无法掩盖年龄带来的违和感,让观众感到出戏。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其他角色身上,董洁、李晨等演员的出场,也让观众感到年龄与角色不符。
一群中年演员演绎年轻人的青春爱情故事,难免显得力不从心。这种“老年人演青春戏”的现象,被网友戏称为“骨质疏松文学”,引发了大量的吐槽。
角色年龄的断裂感,成为了《六姊妹》最大的败笔之一。
导演在演员的选择上过于追求明星效应,而忽略了角色与演员之间的匹配度,最终导致观众的观剧体验大打折扣。
信息来源:大皖新闻2025-02-04——电视剧《六姊妹》让亿万观众认识安徽淮南,央视播出7分钟收视率登顶
快节奏叙事与选角失衡的矛盾
《六姊妹》一开篇家里就已经有了3个女儿,还没演几集,六个孩子便都出生了,剧情额的节奏很快,小演员们更换的也较快。
这种快节奏的叙事风格,使得剧情更加生动有趣,避免了拖沓冗长,然而,这种快节奏的叙事风格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例如,角色的性格转变和情感发展略显仓促,部分情节的逻辑性不够严谨,使得观众难以深入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此外,剧中一些重要的情节转折,也缺乏足够的铺垫,导致剧情发展显得有些突兀,削弱了故事的感染力。
而最大的问题,正如前文所述,在于演员的选角,角色年龄跨度与演员实际年龄的巨大差异,破坏了剧情的连贯性和真实感。
沈月饰演的少女何家丽青春洋溢,充满活力,而梅婷的突然接棒,让观众感觉像是换了一个角色,而不是同一个角色的成长。
这种选角上的失误,直接影响了观众的观剧体验,也引发了大量的批评和质疑。
相比之下,《小巷人家》在角色的年龄过渡上处理得更为自然,每个阶段都选择了合适的演员,使得角色的成长过程更加流畅,也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
观众褒贬不一的评价
《六姊妹》开播后,收视率一路飙升,证明了该剧的市场号召力,观众对剧中展现的年代氛围、家庭温情以及演员的演技给予了肯定。
尤其是刘钧和奚美娟等老戏骨的表演,更是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饰演小家丽的小演员,也凭借其自然生动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观众对剧中部分情节和角色的塑造也提出了质疑。
例如,“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剧中的反复呈现,引发了部分观众的反感,认为该剧在宣扬落后的封建思想。
此外,观众对梅婷、邬君梅等演员的表演也褒贬不一,认为她们的形象与角色设定不符,表演也未能达到预期。
角色年龄的断裂感,更是成为了观众吐槽的焦点,《六姊妹》的争议,也反映了国产年代剧面临的一些困境。
如何在还原历史的同时,避免落入窠臼,如何平衡娱乐性和思想性,如何选择合适的演员,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六姊妹》作为一部年代剧,在展现时代背景、家庭生活以及人物命运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在当今的国产剧市场,年代剧如何更好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演员的选择上,应该更加注重角色与演员之间的匹配度,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明星效应。
在剧情的创作上,应该更加注重逻辑性和合理性,避免出现情节突兀、人物性格转变生硬等问题。
结语
《六姊妹》的成功与不足,为国产年代剧的创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我们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优秀的年代剧作品,能够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能够引发观众对当下现实的思考。
希望未来的年代剧创作,能够更加注重细节,更加注重逻辑,更加注重演员与角色的契合度,为观众呈现更加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