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坑”了多少人?你吃的外卖和餐馆,可能只是微波炉加热的

夜春阅览趣事 2024-12-02 10:04:32

人人骂预制菜,人人吃预制菜。

别不信,你可能也在无意中吃过。

比如这种外形圆润饱满的鸡蛋,刚想夸一句老板做的太好了,

结果入口一咬,口感像塑料一样,梗啾啾味如嚼蜡,

真诚发问:

老板,两块钱一个蛋,动手煎一下就这么难吗?

除了煎蛋,酸菜鱼、卤肉饭、鱼香肉丝等菜呢更是是预制菜的重灾区,

为什么要骂预制菜?

预制菜为什么越骂越火?

以后这预制菜是不是不想吃也得吃?

从美日到全球:预制菜如何成为餐饮界的“新宠儿”?

直觉上,大家认为是料理包做出来的。

要喝汤,餐厅拿粉一冲。但这个概念不准。

其实预制菜范围很广。根据中国烹饪协会今年4月发布的《预制菜产品规范》,

预制菜主要可分为四类:

“已完成杀菌熟制,能直接入口,开封后可直接食用的产品”,称为即食食品,如豆干、鸡胸肉等;

“经过简单复热即可食用的产品”,称为即热食品,如方便面、快速粥等;

“已完成对主要原料的一定加工过程,配以或不配以辅料,进行烹调后可食用的产品”,称为即烹食品;

“经过清洗、分切等简单加工,配以或不配以辅料加工而成的产品”,称为即配食品,如常见的配菜包等。

总结下:即食、即热、即烹、即配食品。

我们再来看看预制菜是怎么火起来的?

一句话总结就是起于美国,兴于日本,传至中国。

在美国,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快餐品牌的广泛连锁,使得冷链环节得以发明和发展。

为了满足庞大数量门店的快速出餐需求,

鸡、土豆等食材先在中央厨房进行处理,然后通过统一配送至各个门店。

这种模式既保证了出餐速度,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食品的味道,从而轻易地俘获了消费者的胃。

日本的饮食习惯与中国更为接近,其预制菜市场同样火热。

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恢复并在70年代达到巅峰,

与此同时,高速发展的城镇化使得打工人对于简单快捷饮食的需求急剧增加。

预制菜应运而生,成为了解决打工人吃饭问题的有效方式。

到了后期,即使经济泡沫破裂,预制菜反而更加火爆,原因在于其便宜、量大且管饱的特点。

此外,日本宅文化的盛行也为预制菜行业推波助澜,

炒饭、寿司、便当、拉面、味增汤等传统美食基本都可以做成预制菜。

从预制菜的渗透率来看,日本达到了60%以上,美国也差不多,而在中国目前只有10%到15%。

近年来冷链物流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预制菜的扩张。

2015年左右,各大快递商纷纷发力构建冷链物流。

例如顺丰2014年底成立冷运事业部。

京东2015年开始打造冷链物流体系,2018年正式推出京东冷链。

目前除了西藏和青海之外,中国绝大部分一二线城市均被冷链覆盖,

预计在2025年中国冷链乡镇覆盖率能达到八成。

如今的各大餐饮连锁店,不需要辛苦开拓物流体系,就能实现全国开店。

那么同样是以方便和便宜为卖点,为什么预制菜到了中国就人人喊打呢?

你吃的可能是“僵尸菜”,还被高价欺诈

这个就不得不提到中国目前预制菜行业的三宗罪。

第一:价格不透明与欺骗消费者

在中国,预制菜虽然以方便和便宜为卖点,但却陷入了人人喊打的困境。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预制菜卖出了现炒菜的价格,却不告知消费者这是预制菜。

许多消费者在点外卖或下馆子时,往往以为自己吃的是现炒的美食,却不知商家使用的是预制菜料理包。例

如,工作日点一份外卖卤肉饭,花费三十多元,却可能是商家用料理包加热而成;

周末去饭店点一份羊蝎子,后厨可能直接从冷库拿出预制菜料理包拆开加热后装盘。

曾经有记者走访成都市内近20家餐馆,发现超过15家的梅菜扣肉都是预制菜。

有数据显示,有62.8%的消费者在外出就餐过程中遇到过饭店餐厅使用预制菜的情况,

你没有遇到过可能不是因为运气好,而是因为你压根没有发现。

如果预制菜能像泡面一样明码标价在超市销售,消费者或许可以接受,

但在饭馆食堂里将预制菜当现炒的卖,无疑是对消费者的欺骗。

第二:出品质量不佳

预制菜的第二宗罪是出品质量拉胯,不好吃。

以煎蛋为例,预制煎蛋的制作工艺导致其口感梗啾皮实没有弹性。

先将鸡蛋磕到圆形模具里,进入油锅后再冷冻到零下四十多度的急冻库,

这使得鸡蛋产生少量冰晶,内部组织产生细小泡孔,破坏了组织紧密性。

解冻后用微波炉加热,又会将内部水分逼出,最终得到蛋黄粉糯蛋白干巴的煎蛋。

炒饭等预制菜也存在类似问题,口感松散干巴、粉糯无味。

此外,口味偏重的菜系如酸菜鱼、小龙虾等也是预制菜的常见复制品,

这些菜往往油重盐多,一方面掩盖了食物本身的滋味,让人吃不出来新不新鲜;

另一方面,偏咸的口味有利于预制菜的储存。

然而,长期食用这类预制菜,可能会导致口味越来越重,钠含量摄入超标,进而诱发健康问题。

第三:科技与狠活引发担忧

与预制菜一起出现的高频词是添加剂,这也引发了消费者的担忧。

长久以来,我们目睹了各种高科技手段在食品生产中的滥用,

比如使用瘦肉精喂养出的健美猪肉,以及一勺三花淡奶就能调制出的、似乎包含了整个元素周期表成分的高科技高汤。

预制菜本身透明度就不高,我们更是难以知晓其中究竟含有哪些微量元素。

有些预制菜的保质期长得离谱,如鱼香肉末茄子保质期365天,而自家做的菜即使放在冰箱保存,两天后也可能不能吃了。

虽然正规的预制菜商品在检测达标的范围内可以有较长的保质期,但消费者对这些“僵尸菜”仍然心存疑虑。

早在2018年,就有拍客卧底到一家大型料理包厂进行揭露。

那时,他们发现有些料理包竟然存放了近一年之久,却依然被大量购买并用于外卖,仅仅是因为价格低廉且购买量大,一次性就购入了十来吨。

之前也有新闻曾爆料,因一系列科技揭秘视频而走红的东北“全能型揭露者”又相继曝光了使用碎肉、边角料和大豆拉丝蛋白合成的牛排,

含有鸡屁股香精的鸡丸、鱼丸,使用僵尸肉和复合磷酸盐制作的炸鸡,以及用淋巴肉制作的小笼包等惊人内幕。

此外,还有糖水加香精合成的假蜂蜜,以及明胶片与糖浆混合制成的假燕窝。

为了让预制菜更像现制菜,一些餐馆会在加热过程中使用“锅气香精”等科技与狠活,这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的不满。

消费者有权选择不吃预制菜,但很多餐馆并没有给消费者这种选择,这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犯。

是便捷美味还是“科技与狠活”的牺牲品?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了一部电影《雪国列车》。

车里面的人被被分为三六九等,头号车厢的人可以吃牛排喝红酒,

但是在末尾车厢的人就只能吃由蟑螂制成的“蛋白膏”,

但是穷人们对此却一无所知,甚至还以为这个就是正常的食物。

回到预制菜的话题,目前,中国的预制菜市场以B端饭店为主,C端个人消费者较少。

整个行业缺乏统一的生产技术规范,原料、食品添加剂、加工工艺、微生物检测等方面鱼龙混杂,食品安全很难让人放心。

在这种情况下,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至关重要。

餐厅使用预制菜应在菜单上明确标注,甚至标注里面含有的防腐剂、添加剂、制作日期等信息,

让消费者能够自主选择。

在学校、高铁、飞机等特殊公共场所,也应提供预制菜和现炒菜供消费者选择,而不是强制消费者吃预制菜。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促进预制菜行业的健康发展。

另外预制菜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加强行业规范与监管。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统一的生产技术规范,加强对预制菜生产企业的监管,确保原料的安全、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加工工艺的规范以及微生物检测的严格执行。

加强对市场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只有建立健全的行业规范和监管体系,才能保障预制菜的质量和安全,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预制菜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减少添加剂的使用。

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更多适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预制菜产品,提高产品的多样性。

例如,可以推出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预制菜,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利用互联网和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可及性。

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和创新能力,预制菜企业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还比较低,需要通过宣传和教育,让消费者了解预制菜的优点和特点,提高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例如,可以通过举办预制菜美食节、开展预制菜烹饪比赛等活动,让消费者亲身体验预制菜的便捷和美味。

同时,加强对预制菜的科普宣传,让消费者了解预制菜的生产过程和质量安全保障措施,消除消费者的疑虑。

通过培养消费者的购买习惯,预制菜行业可以扩大市场规模,实现可持续发展。

预制菜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业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当前存在的价格不透明、出品质量差、科技与狠活等问题,

从而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加强行业规范与监管,提升产品品质与创新能力,培养消费者的购买习惯。

只有这样,预制菜才能在中国市场上健康、有序地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捷、美味的食品选择。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本来源:@财经不眠姐 的视频内容)

0 阅读:22

夜春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