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之声宣称,“中国的芯片工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2025年实现自主目标是绝无可能的。
同时,市场调研机构IC Insights预测,到2026年,中国半导体本土化比例将提升4.5%,达到21.2%,但距离自给自足还相差甚远。”
那么国产芯片究竟是什么水平?距离自给自足还差多少?
芯片需要哪些关键技术?一款芯片从砂子变成成品,都需要哪些关键技术呢?
一、EDA软件:
EDA即电子设计自动化,是英文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的缩写,指利用计算机软件完成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仿真、验证等流程的设计方式。
EDA软件主要分为:芯片设计辅助软件、可编程芯片辅助设计软件、系统设计辅助软件等三类。
EDA被称为“工业之母”,是连接设计与制造的桥梁,是工业设计不可或缺的设计工具。
在芯片设计中,从系统机构到功能实现,再到整体验证等都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EDA的辅助,实在无法想象会是怎样一番场景。
试想一下,一款集成100多亿个晶体管的手机处理器,如果没有EDA的辅助,能够保证良品率和功能吗?
由此可见,EDA工具软件极大的赋能了芯片设计与制造,促进了芯片的更新迭代,当之无愧的站在产业链的顶端。
二、芯片架构:
芯片架构是对芯片的类型、属性的一种描述,它并没有一个特别标准的定义。当我们提到Soc时,它就指嵌入式处理器核心的类型;而提到CPU时,又指的是指令集;当提起芯片设计时,它指的又是电路实现的微架构。
简单来说,芯片就像一个解释器,而架构则是一种算法。
理论上,只要计算结果正确,步骤也没问题。但实际操作上,首先要把指令集写在芯片上,那么不同的指令集对应的电路、寄存器、带宽也不同,因此制造出来的芯片也就不同。这些不同的设计和安排就是架构。
我们通常所说的CPU架构主要有,一个是以英特尔为代表的X86复杂指令集CPU,另一个是以ARM为代表的精简指令集CPU。
不夸张的说,英特尔领导的复杂指令集统治了个人电脑和服务器,而ARM主导的精简指令集则引领着移动设备。
三、EUV光刻机:
光刻机被称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设备,它采用类似照片冲印的技术,把掩膜版上的精细图形通过光线的曝光印制到硅片上。
光刻机分为:前道光刻机、后道光刻机、面板光刻机。
前道光刻机主要用于芯片制造过程,即在空白的硅片完成电路的加工。其工艺包括光刻、刻蚀、薄膜生长、离子注入、清洗、CMP、量测等。
后道光刻机主要用于芯片的封装过程,也就是把制造好的芯片进行减薄、划片、装片、键合等。
面板光刻机即蒸镀机,它就是用在制造面板上的一款设备,它的最大功能就是可以将有机发光体材料均匀地蒸镀到基板上。
我们常说的芯片制造,使用的光刻机就是前道光刻机,其中最先进的就是ASML制造的EUV光刻机。
EUV光刻机的光源为13.5nm,是制造7nm及以下制程的必需设备,也是实现摩尔定律的关键设备。
四、光刻胶:
光刻胶是一种感光试剂,在紫外光、离子束、X射线等照射后,其溶解度会发生变化,这种特性可以用于半导体制造。
光刻胶主要由感光树脂、增感剂和溶剂组成,按照用途分为PCB光刻胶、面板光刻胶、半导体光刻胶。
这里主要讲半导体光刻胶。
在芯片光刻时,将光刻胶均匀地涂在硅片上,在紫外光通过掩膜板照射后,曝光部分的光刻胶发生反应变软,未曝光部分则保留下来。
用特定的溶剂消掉软化的部分,然后再用腐蚀剂腐蚀暴露的晶圆,就会形成纳米级别的坑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电路图。
光刻胶的具体成分极为复杂,通常需要感光剂、增感剂、致酸剂、稀释剂、溶剂、助剂等材料,配方都是保密的。
此外,根据精确度不同,光刻胶又分为g线光刻胶、KrF光刻胶、ArF光刻胶、EUV光刻胶。它们分别对应着0.35μm、0.15μm、7nm以上、7nm以下的工艺制程。
其中EUV光刻胶是最难突破的。它限制了众多芯片公司的发展和迭代,其中就包括国内的华为、中芯国际、上海微电子等。
我国的EDA软件差距多少?随着芯片工艺的迭代,EDA软件也快速的发展,最终形成了Synopsys(新思科技)、Cadence(铿腾电子)、Mentor Graphics(明导国际,现被西门子收购)为主的“EDA三巨头”。
目前三巨头的EDA产品已涵盖了芯片设计所有环节,并且拥有完整的、有总体优势的全流程产品,并且在部分领域拥有绝对的优势。
总的来说:三巨头各具优势,又全面布局,并且拿下了EDA行业85%的市场份额,高端复杂的芯片设计基本被三巨头垄断。
国内也有EDA软件公司,例如:华大九天、概伦电子、广立微电子、芯禾电子、蓝海微、珂晶达、创联智软、九同方微电子等。
以华大九天为例,公司成立于2009年,在EDA领域属于“老牌企业”,也是国内规模最大、员工最多的EDA企业,共有600名员工,研发人员不足500人。
而国内全部EDA从业人员也不足2000人,仅为三巨头的1/20。
技术方面,华大九天就是国内的标杆,除电路仿真工具支持5nm工艺制程,其余尚未支持16nm及以下先进工艺制程。而三巨头已经支持3nm工艺了。
EDA涉及DFM、工艺仿真、接口、库、IP以及良品率等,国内EDA企业在这些领域做的都很一般,甚至是不好,与三巨头差距巨大。
就拿良品率来说,这需要设计与制造相互结合,共同提高良品率,中芯国际的制造水平刚刚突破14nm,7nm及以下根本不能量产,又何来与设计结合提高良品率一说呢?
而人才方面又是巨大的差距,培养一个EDA人才需要5-10年时间,要经过理论基础、实践检验、项目开发、反思提升,哪怕是同时进行,最少也要5年时间。
因此,从技术、人才、制造端等多个方面来看,国内EDA软件与三巨头的差距在5-10年之间。
但最可怕的是,我们在追赶,三巨头也没闲着。
芯片架构方面的差距国内芯片架构方面如何呢?一句话“惨不忍睹”。
移动端很惨
“国产之光”华为海思基本都采用的是ARM架构,其中包括: 麒麟系列(手机芯片)、昇腾系列(AI芯片)、 鲲鹏系列(服务器芯片)、 巴龙系列(5G基带芯片)、天罡系列(5G基站)、 凌霄系列(路由器芯片)。
最近阿里平头哥发布的号称“性能第一”的云端芯片倚天710,同样采用了ARM的架构。
那么华为有没有自研的架构呢?有!那就是达芬奇NPU架构。
达芬奇NPU 是一种神经元网络架构,也就是AI处理单元,我们常说的AI算法就是该架构提供的功能。
除此之外,华为自研的电视芯片Hi373V110,采用了RISC-V架构,这是一个基于精简指令集的开源架构,其可以自由地用于任何目的,允许任何人设计、制造和销售。
PC和服务器端同样不乐观
兆芯、海光、采用的是X86架构;
飞腾CPU、华为鲲鹏CPU采用的是ARM架构;
申威CPU采用Alpha 架构,而 Alpha 架构由美国DEC公司研发;
龙芯最初采用的是MIPS架构,后期采用了自主研发的LoogArch 架构。其中最强的3A5000 系列已经达到了12nm制程。
可以说在PC、服务器端,除了龙芯外,其他厂商均采用了第三方的架构。
总之,国内的芯片尚未形成自己的架构系列,未来能够切换到RISC-V架构,已经算成功了,至于自研架构,巨大的差距尚未看到任何希望。
光刻机领域的差距国产光刻机与ASML EUV光刻机差距有多大呢?
ASML的EUV光刻机精度可达13.5nm,可以量产3nm芯片。
自主光刻机的代表就是上海微电子,目前已经量产90nm光刻机,90nm光刻机在经过三次曝光后,可以制造28nm芯片。但距离最先进的3nm还差4代。
那么跨越这4代,需要哪些条件呢?
1、光源
极紫外光源的波长为13.5nm,要想获得这种光源,需要一台30KW的激光发射器,发射出频率为5万次/秒的激光束,轰击下落的锡珠才能获得。
并且产生的极紫外光非常容易被干扰,哪怕是空气都会吸收极紫外光,因此光路必须是真空。
2、透镜
透镜的精度要求极高,要求平整度达到皮米级别。
什么意思呢?相当于手电照到月球光斑偏差不超过一枚硬币大小,或者从北京到上海的铁轨起伏不超过1毫米。
这种打磨技术只有德国蔡司能够做到。
3、安装调试
能够把10个零部件、4万多个螺栓、3000多条线路,2公里软管、180吨重的EUV光刻机组装起来绝非易事,即便是训练有素的ASML工程师也要3个月,甚至半年才能够完成组装。
普通人更是想到不要想。
除此之外还有精密轴承、精密数控机床等同样难以制造。
早在2007年,上海微电子就研制成功了90nm光刻机,但是直到2018年才量产成功,中间这11年经历了什么?
当时的90nm光刻机采用了德国蔡司的镜片,数值孔径为0.93NA,分辨率为90nm,但随后在“特殊照顾”下,蔡司停止了供货,我们唯有自主研发。
国内缺少技术人才、高端设备,整整用了11年,长春国科精密光学才成功研发出了数值孔径0.75NA,分辨率为90nm的镜片。
2018年,上海微电子才宣布量产90nm光刻机,可见核心零部件攻关有多难。
如果要将EUV光刻机的核心零部件全部攻关,抹除4代差距,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将会十分庞大,因此没有5-10年时间,是无法达到EUV光刻机的水准的。
光刻胶差距光刻胶是芯片制造环节中最重要的化学原料之一。
目前芯片领域的光刻胶主要掌握在日、美企业手中,国内光刻胶尽管有了许多突破但差距仍然明显。
JSR占比28%,TOK占比21%,美国杜邦15%,信越化学13%,富士电子10%。除了美国杜邦,其余四家均为日本企业。
其中JSR、TOK的产品可以覆盖所有半导体光刻胶品种,是绝对的龙头,尤其在高端EUV市场高度垄断。
芯片制造中的KrF、ArF作为高端光刻胶,我国的市占率仅1%,而更高端的EUV光刻胶目前处于研发阶段。
如此巨大的差距需要多少年才能够追上呢?这似乎很难猜测。
写到最后近几年,我国在芯片领域快速发展,相继攻克了多个科学难题,在设计、制造、封测环节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深入下去发现差距仍然很大,尤其在高端领域。
如果说2025年,满足28nm以上成熟工艺的自给自足,我相信是能够做到的,甚至14nm都有可能做到。
但是7nm及以下制程,差距实在太大了。EDA软件、架构、EUV光刻机、光刻胶,其中任何一项,都需要下大力气才能攻克。
因此,高端芯片自给自足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需要做好长期的研发投入、更多的技术积累、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
我是科技铭程,欢迎共同讨论!
安泽
承认差距,迎难而上!路是靠自己走出来,未来可期!!!
格林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
现在科技靠文学了?
素欲清心 回复 11-16 16:25
靠数据和嘴
怪兽的理想国
想要追上至少需要十年时间,能在2025年实现14纳米以下工艺的一半以上自给自足已经很不错。
aaa
中国队加油
蓝爸爸
把mba撵出去,这是美国鬼子的陷阱,搞两极分化,搞唯利是图,破坏基础工业而已,没有基础工业根本不行,连德国都吃了亏,我们要小心。
用户94xxx83
中国那么多大学生研究生写点代码很难吗,用几年完成不了底层基础代码吗
用户10xxx16
我们公司就是做半导体的,说实话2025基本是不可能的
唐雪lian
清华北大多培养一群翻译家跟屁虫,全英语700门授课,资源占比最多,它们一定行!
骆刚
好过买,只要自己有,才不被卡
用户16xxx12
我们国家实在太难了,国外封锁情况下,什么都要自己做,得花很多金钱和时间,钱是小事时间宝贵吖!吾辈当自强
红叶舞秋山
完全自给自足是不可能的,稳步提高自给自足率就很好了
笛鸣
我们国家的洗衣机,冰箱 电视世界第一,把他们都撤了取出芯片,2022就世界了。
合静清寂
我相信我们的科技人员
A-是小呆啊~
承认落后丢人。
寻找回来的世界
数码淘汰科达和乐凯时看过他们一眼吗?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不要把话说绝了
上帝的右手
芯片江湖真真假假,弄不清,看不懂,但,就说建国后中国被封锁了几十年,不照样活的好好的,现在怎么就害怕了,坚决支持和美帝脱钩,自力更生,没有美帝芯片,中国照样崛起
三斤苦瓜
就你厉害,什么都晓得!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一句话,不可能呗
天堂雨
承认落后是勇敢的行为,只有看到自己的短处,才能进步。
远远的东方
26年让德国心服口服
珂珂
二手机翻新够用[笑着哭]
111
加油吧……中国人别的不行,吃苦耐劳第一名
用户13xxx36 回复 11-15 21:10
办法总比困难多,科技兴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勇敢前行,继续加油,总有一天赶上超越,领跑全球!
我是风
中国十四亿,西方十亿,干不过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