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大师因为供应商的问题要断货了,这似乎闻所未闻,然而事实正在发生。
苹果是著名的供应链大师,又以压榨供应链闻名。如今,苹果公司却说:因为疫情,iPhone 14、iPhone 14 Pro产能大幅下滑,消费者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买到手机。
同时,苹果还强调与供应商(富士康)密切合作,“确保每个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苹果此时需要双管齐下,即:“保证健康”、“保证产能”。苹果能成功吗?
苹果是供应链大师苹果供应链上的企业高达190多家,并且苹果对供应链的要求也十分苛刻,那么具体强大、严苛到何种程度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苹果是供应链大师:
研究机构Gartne发布了2021年供应链25强榜单:
排在前5名的分别是思科、高露洁、强生、施耐德电气、雀巢。
25强榜单中只有一家内地企业,就是阿里巴巴。华为、比亚迪都未进入该榜单。
此外,Gartne还发布了2021年供应链大师榜,大师榜和25强分开的原因就是,二者差距太大,不是一个量级。
大师榜如下:苹果、亚马逊、宝洁、麦当劳。
苹果排在第一位,并且是连续7年排在了第一位。
苹果消化库存能力极强:
我们做生意,很多时候都害怕“压货”,如果长期压货的话,不仅占压着大量资金,还会导致产品过时,没有多余资金进新品。
智能手机厂家同样害怕压货,因为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发布新品,一旦“压货”几个月,你的手机恐怕就要被淘汰了。
那么哪家公司的压货最少,去库存速度最快呢?依然是苹果公司。
苹果的iPhone 从仓库到卖出平均只用7天,火爆的销售、庞大的体量让苹果租赁了200多架飞机全球运送iPhone 手机。
国内的小米去库存需要62天,是苹果的9倍。而可怜的华为,这两年已经没有货了。
以进入“果链”为荣
苹果公司实在太强了,以至于很多企业以进入苹果的供应链为荣。大家都认为能够进入“果链”的企业必然是优秀的企业。
事实也的确如此,苹果的供应链中不乏行业大牛。例如:台积电、三星、富士康都是行业的第一。
苹果自从成为台积电的大客户后,不仅贡献了1/4的业绩,更是帮助台积电突破5nm,进入3nm,拿下全球52%的芯片制造产能。
内地企业立讯精密,2012年进入了苹果产业链,短短几年营收增长了90多倍,依靠苹果的光环轻松拿下了华为、小米、OV等订单。
进入果链有着很大的优势,但也要承受苹果的“压榨”。
苹果对供应链要求极为严苛:
“一言不合,踢出群聊”,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然而这件事就发生在内地企业欧菲光身上了。
2021年3月,欧菲光被实锤,踢出苹果供应链。之后公司业绩一落千丈,市值更是跌去了80%,最后不得已卖掉了子公司。
而没有被“踢出群聊”的公司,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代工大佬富士康为了完成iPhone 12订单,曾要求郑州工厂进入“战时状态”,取消员工国庆、中秋假期,当然也配备了额外奖金。
在“芯片荒”时,台积电提价10%-20%,但对苹果只能提价2%-3%。甚至为苹果精心准备的3nm工艺,还遭到了拒绝。
总之,苹果产业链是无与伦比的,苹果对供应链的管理,以及供应链对苹果的依赖都远非华为、阿里、小米这类企业能比的。
供应链大师也遇到供应危机苹果在内地供应商超过了50家,是苹果最大的供应地区,拥有直属员工近万名,供应链上的工人高达数百万。
这数百万工人就包含郑州富士康产业园区的员工,然而“一场意外”让部分工人被迫离职,也把郑州富士康的产品线按下了暂停键。
据悉,郑州富士康一直以来都是苹果全球最大的代工基地,目前承担着80%的iPhone 14产能,85%的iPhone 14 pro 产能。Pro和Pro Max已经是iPhone 14系列的核心机型。
此时,郑州富士康的暂停,已经让苹果“伤筋动骨”了,不仅产能受到影响,公司市值也蒸发了2万多亿。
为了应对危机,苹果还冻结了招聘,公司在未来几个月不会招收新的员工,可能要维持到2023年9月,这对全球市值一哥来说极为罕见。
面对受伤的苹果,富士康真的非常担心,那种一言不合就“踢出群聊”太可怕了,因此富士康拍着胸脯做了保证。
富士康确保,11月下旬恢复到满载产能。那么富士康拿什么保证呢?“四大方案”,简单来说就是“砸钱”!
1、出勤补贴涨到400元/天;
2、11月全勤,奖金15000元;
3、扩大招工,30元/小时;
4、返乡人员重新入职,补贴500元。
此举一出,果然吸引力很强。不仅机器重新转了起来,而且还有很多人“慕名”而来,甚至包括一些返乡的员工。
是不是高额补贴真的要高于健康呢?其实不然,很多员工之所以继续留在郑州富士康,是因为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贷款”。
一家人等着你开饭呢?你却告诉他们,外面很危险,没赚到钱,先饿着吧!这可以吗?当然不行!
因此,每一个留在这里的,都是“拼命三郎”,也是很多企业家眼中的“人口红利”。
此时,对苹果、富士康来说更像是一次“危险的机会”,如果处理得当,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个良性反馈。
大家会认为苹果、富士康是一家负责任的国际企业,增强公司的品牌效应,增加公司产品的溢价能力。
那么苹果有能力解决这个难题吗?
苹果公司虚假的“人口红利”何谓人口红利,简单来说就是劳动人口多,吃闲饭的人口少,可以让经济更加繁荣,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我们可以看出“人口红利”其实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对生产领域的影响,另一层是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
然而苹果公司所谓的“人口红利”更像是“价值掠夺”。
据《纽约时报》报道:富士康100万工人组装了世界上40%的电子产品。
这100万工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资水平低,为苹果、戴尔、微软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例如:苹果公司的iPhone 拿走了智能手机68%的利润,而产业链上的代工厂仅拿走了2%的利润,分到工人手里则少得可怜。
一台售价为500美元的iPhone ,总生产成本为178.96美元,产生的64%的毛利润将由苹果公司、批发商等共同享有。
国内代工厂工人只产生了6.5美元的价值,为总成本的3.6%。
如果这是“人口红利”的话,也只是苹果、戴尔、微软、富士康的“人口红利”。
再回到郑州富士康来看,为什么郑州富士康会成为全球最大的iPhone制造中心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成本极低”。
国内沿海地区发展非常快,人工成本急速上升,将富士康的利润由4%~5%到现在的1%~2%。
富士康无法驾驭这种急速上升的人工成本,迫使其转向内陆城市,寻找更低的劳动力。
低到什么程度呢?人工成本仅为北美的1/10。什么意思呢?如果iPhone 制造厂搬至北美,人工工资将达到现在的10倍。
如果再算上河南的优惠政策(土地、招工、配套设施等),简直不要太便宜。
富士康工人的世纪悲哀
国内富士康的员工大都是花一样的年纪,为了生活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乡,来到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谋生。
为何说是谋生呢?叫你何时做,你就何时做;叫你如何做,你就如何做。这就是谋生。
苹果公司对产品要求极为苛刻,甚至在一款iPhone 上市前最后一刻都可能重新设计。设计后需要富士康连夜返修。
当时新的屏幕在接近半夜12点抵达工厂,领班根据行政主管的命令叫醒了宿舍里8000名休息的工人,他们领到了一块饼干和一杯茶。
半个小时吃完、并且穿戴整齐站在工作台前,然后开始12小时的轮班工作。工作内容是“将玻璃屏幕换成斜面框架”。
96个小时,该工厂完成了4万台手机的翻修。老外记者看了直摇头。
这样超强的工作强度对于一个刚刚走向社会的少年而言,的确很大。巨大的心理、生理压力,造成了富士康著名的“15连跳”,震惊国内外媒体。世界顶级的代工企业,居然会出现如此严重的事件。
然而富士康的老板郭台铭并不知足,他甚至说:如何管理这100万动物让我很是头疼,还向动物园园长请教管理“动物”的经验。
这真是世纪悲哀啊!
那么今天,苹果遭遇供应链危机,iPhone 14 产能下滑,推迟交货,真的能让苹果、富士康改变对内地工人的态度吗?恐怕依然很难!
现在的让步,不过是权宜之计,只是为了恢复 iPhone 14 的产能而已。
要想改变偏见的“人口红利”,必须要“自身强大”。
写到最后iPhone 14遭遇产能下滑,苹果一方面安慰员工,一方面向富士康施压,富士康最终决定用“砸钱”的策略恢复产能。
其实这种做法不过是权宜之计,相信一个月后,郑州富士康工人的待遇将会比之前更差,因为没人愿意做赔本的生意,更何况苹果。
要想彻底改变偏见的“人口红利”,唯有自身强大。唯有将目前“劳动密集型经济体”转型为“科技创新型经济体”。
唯有自己成为“苹果”。
我是科技铭程,欢迎共同讨论!
啥都不管
苹果手机对标安卓旗舰手机优势已经越来越小了 没必要选择苹果手机了
紫沙蒲
加个0,问题完美解决。
用户18xxx92
这个侮辱智商的升级真是没人愿意买单
yuru
聚观早报 | 京东方将为iPhone 14供货
你管我叫啥_
跟我有关系?
用户12xxx97
发表这篇文章的作者的手机被淘汰了。
kuma 回复 11-10 12:00
明显是找借口,炒作苹果。真相是苹果现在卖的不好,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