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隔离自古有之(原创)

哒哒哒过去 2024-03-13 02:39:13

由于我国处于欧亚大陆与太平洋的交接处,属于一个风季国家,冬夏气温极不稳定,大气环流极为复杂,再加上我国地貌较为特殊,所以造成我们国家自然灾害较多。在历史上基本每隔十多年就会出现一次较大的灾害,而瘟疫对于更是常见,比如:天花、鼠疫、白喉、猩红热、霍乱、伤寒、麻风、疟疾等等。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曹植《说疫气》中记载: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可见瘟疫在当时危害慎重,流行之猖獗。

同时古人对于瘟疫早有观察,《周礼·天官·冢宰》中记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

《吕氏春秋·季春纪》记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

晋朝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其年岁中有疠气兼挟鬼毒相注,名为温病。”

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记载:“节气不和,寒暑乖候,或有暴风疾雨,雾露不散,则民多疾病。......此病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及外人,古须预服药及为法术以防之。”

面对瘟疫,古人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来阻止战胜疫情,除了古代医生及时研究病疾外,最直接控制疫情的方法就是采取隔离措施。

在《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中记载,秦国时期对得了麻风病的病人,就采取了隔离措施,将病人安置到“疠所”。

《汉书·平帝纪第十二》:“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晋书·王彪之传》记载:“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疾,百日不得入宫。”

南北朝时期,南朝齐设立了“六疾馆”、北魏设立“别坊”、隋朝时期设立“疾人坊”、唐朝设立“患坊”、宋代设立“病坊”以及“安乐坊”。均是用来对传染病人进行隔离使用的,而且这种制度自南北朝建立后,历代各个朝代均很好的继承下来。但是到了元朝之后,这种官方的行为基本暂停了,其后果就是面对疫情来临时,缺乏政府组织整个朝代显得更加无能为力,例如明朝除了外敌入侵更主要原因是“鼠疫”。

古代医学技术不够发达,对瘟疫等传染病了解的没有如今透彻,但是古人也知道疫情的传染危害巨大,除了积极了解传染病的特征和应对方法外,更是了解到隔离措施是非常关键,疠疾最大的危害就是传染性,阻断了传染源就可以将危害控制到最小范围

虽然疫情再此来临,但我们应该相信,现在的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古人都知道进行隔离来防治疠病,作为我们现代人更加汲取古人的智慧,虽然各地已经逐步复工,但我们不应该大意,在最终战胜疫情之前,我们更应该服从安排,减少不必要的外出,相信最终的胜利已离我们不远!

0 阅读:0

哒哒哒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