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费数亿白银建造的“万园之园”,没有中国人能笑着从这里离开

四月去旅行 2024-01-02 23:27:12

来北京很多次了,一直没有去圆明园。总有一些景区,不是不愿意去,而是不忍心去。比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比如哈尔滨的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北京的圆明园也是一样。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再一次火烧圆明园;昔日瑰丽精美的皇家园林付之一炬,被掠夺的奇珍异宝据粗略统计多达150万件,至今绝大多数仍漂泊在外。很多人都说圆明园没什么好玩的,无非看一堆石头废墟。正是这样一处处杂草丛生的断壁残垣,记录了中华民族历史性的创伤。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就像一段凝固了的历史。

圆明园从康熙48年(1709年)开始修建,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前后150多年的用心经营,数亿两白银的投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才有了这座人们口中的“万园之园”。殿堂、朱楼、水榭、廊桥等千变万化的建筑与千变万化的水系,共同组成了紫禁城宫墙外那个极致浪漫的世界。

大家说的遗址,主要指的是圆明园遗址公园里的西洋楼景区,其实只占过去圆明园总面积的2%。而原本的圆明园占地庞大,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西洋楼的范围,便位于圆明园的长春园中。原本庞大的圆明园占地350公顷,面积相当于5个故宫、3个英国皇家植物园、3.5个法国凡尔赛花园。

西洋楼区域外,圆明园剩下那98%的地盘、过去建的都是中式建筑。但由于中式建筑多为惧怕火灾的土木结构,因此如今我们看到的大部分圆明园基本上是一片平地,上面种植了一些树木,成为了一座遗址公园。只有少数石质建材不怕火灾,幸运地留了下来。比如敷春堂西宫门外的一座跨溪石拱桥,是火烧圆明园后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古桥。而圆明园鼎盛时,园内有着近200百座桥梁。

除了这座古桥外,便属西洋楼遗存最多最集中。这些建筑源于当时的乾隆皇帝为了向西方夸耀大清帝国的无所不有和无所不能,在长春园内先后建成了谐奇趣、海晏堂、大水法三组大型喷泉建筑,并包含了10余个景观。这些欧式园林建筑被后人俗称“西洋楼”,这是我国首次仿建西洋建筑和花园,为“万园之园”增添了一份异域色彩。

但后来的历史如何发展我们也知道了,西方列强给清朝统治者上了残酷的一课。英法联军打开了虚妄自大的大清王朝国门,“西洋楼”最终沦为一片废墟。

谐奇趣曾是演奏中西方音乐之处,楼南有大型海棠式碰水池,池内有铜羊、铜鸭、西洋翻尾石鱼。如今的谐奇趣乱石零落,了无生息,翻尾石鱼流散到了北京大学。只有残垣之上的雕花依旧细腻,立柱依旧气宇轩昂。

海晏堂是西洋楼景区最大的一处园林景观,有一大型喷水池,池边那一圈的装饰便是让大家牵挂不已的十二生肖兽首。如今海晏堂的轮廓大致还能分辨出来,只可惜它的主体部分也如同那流散世界的十二兽首一般,不知去向何方。

海晏堂复原图

方外观最初称作“水法殿三间楼”,为两层三间西式楼,后来改成了容妃(香妃)做礼拜的清真寺,里面安放两块伊斯兰教的石碑,碑文是“奥斯芒爱上帝,上帝爱奥斯芒”“阿利爱上帝,上帝爱阿利”。如今的方外观只剩四根主体石柱与掉落四周的雕花构件,内部早已空空如也。

大水法,可能是我们很多人在想到圆明园时脑海里出现的第一幅画面。大水法包括从石门开始到下边的喷水泉池,这个喷水池里由一个狮子头、有一头梅花鹿,还有十条猎狗,组成了一个“十狗逐鹿”的造型。虽然当年的“十狗逐鹿”我们已经无法再看到,但庆幸的是这组喷泉中的一个重要的石构建——翻尾石鱼在2006年回归圆明园,目前收藏在圆明园展览馆。

大水法复原图

大水法翻尾石鱼

那些依旧难掩精雕细琢的石块、立柱残件,从自幼时第一眼从课本里见到,便再也无法忘记。没想到的是,当我真正站到它们面前,看到那些近在咫尺的残砖碎瓦,心里的震撼还是难以言说。它们一句话也没有说,可它们已经说了很多。我想,了解了过去这段历史的中国人,没有一个能笑着从这里离开。

0 阅读:152

四月去旅行

简介:不忘初心,步履不停。分享旅行、摄影、美食